走深走实,精耕深耕!创建非遗保护系统新机制,2024深信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秋季非遗恩平论见。
2024年11月1日下午15:30,廿四节气霜降三侯,金风拂面。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文化创新研究所主办,恩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恩平市恩州奇石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深信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文化研究所秋季论见在恩平召开,来自恩平市文旅系统及恩平市非遗传承人代表6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出席本次论见的专家有:广东省文史馆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林志明先生、恩平市文化馆前馆长卢坚强先生、恩平市文化馆非遗专项人员李国兆先生、恩平裹粽代表性传承人岑结柱先生;国家级非遗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汝瓷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陶一馆长;深圳信息职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文化创新研究所蒋波所长。
嘉宾有:恩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莲华女士;恩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艺股股长伍岳渠先生;恩平市文化馆副馆长李锋先生;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郑丽莲女士;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江门市卢艺鹿角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卢志江先生;恩平烧饼代表性传承人郑樊耀先生;恩平簕菜茶代表性传承人李雪壮先生;恩平市土法黑豆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活常先生;恩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吴荣光先生;恩平濑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有坤先生等。
何莲华局长致辞:恩平有 1800 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恩平非遗保护成果喜人,目前有多项非遗项目在有序推进中。此次恩平论见,期待学习深圳经验和高校学术人才培养方法等,让恩平非遗保护工作深度融入大湾区和全国,做好非遗传承,弘扬恩平精神、守牢文化历史传统之根、建设好非遗传承人队伍。预祝非遗论见顺利举行,参会者学有收获。
蒋波所长为恩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莲华、恩平市文化馆前馆长卢坚强、恩平市文化馆非遗专职人员李国兆颁发非遗研究所“非遗顾问”牌
蒋波所长为郑丽莲、林志明、卢志江、岑结柱、吴荣光、郑樊耀、吴有坤、李雪壮、李活常等非遗传承人颁发“非遗导师”牌
蒋波所长为恩平市恩州奇石实业有限公司郑丽莲女士颁发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传习基地牌匾
何莲华局长为蒋波所长、陶一馆长颁发恩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恩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顾问”牌
【论见开始】
陶一馆长:从2001年的昆曲到2022年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习俗成功入选人类非遗名录至今,我国共有四十三项非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位列世界第一。二十三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原汁原味保护,活态传承,文创及产业化,系统性保护。这些结合中国非遗实际的理念和经验,不断在实践中验证、修正、完善和提高,形成了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论,更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我们研究所由当初的一年一次论坛发展到一年四季论坛,还满足不了非遗保护工作的需求。有不少单位和机构正在争取专题特别论坛,这说明我们研究所在非遗保护路径探索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国家的非遗保护采取四级保护制,在基层保护工作中,非遗能不能创新,敢不敢创新,如何创新?这在苑利和顾军教授非遗学里面讲得非常清楚,对于传承遗产必须“原汁原味”,对于文创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大胆创新。在非遗保护工作进入系统性阶段的当下,更应该理清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
林志明先生:我们企业在非遗领域发展多年,深知非遗传承意义重大。在经营过程中虽有难点,但也看到了很多希望。我们和部分院校在合作探索中已经有了不错的开端,像深圳信息学院这样的平台,为我们的非遗传承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我们重视人才培养,期待通过与院校合作,培养出更多非遗传承人,特别是在茶坑石雕方面。在科研和网络学院发展方面,我们也有积极探索的决心。我们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希望能为非遗技艺人才培养建设出份力,让更多非遗项目在学校落地生根,推动非遗传承事业蓬勃发展。
卢坚强先生:我是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已从业非遗工作近20年,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很高兴能得到深圳信息学院教授专家团队的帮扶指导,因为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不少理论研究难题。当前,非遗项目在传承、发展和创新方面面临困境。在此分享几个传承创新案例:恩州茶坑石雕刻技艺通过走进校园和参加国家、省级展销展示活动传承,尤其在校园传承人培养方面开创了新途径;恩平裹粽利用非遗品牌外溢,在市场开拓上展露头角;卢艺鹿角椅制作技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结合,创造出可拆装家具的新形式,实现技艺转移。
蒋波所长:目前,全国有21所本科院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近10所本科、高职院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162所职业院校设置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5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类示范专业点。非遗在高校的形式有:体验式活动、非遗通识类课程、非遗技艺类课程、非遗与设计创意类课程、建立非遗学科、非遗社团或开设非遗传习班、建立非遗研究机构等。高校是非遗传播、传习、传承的重要阵地,要加强政校行企传承人之间的多方联动,在非遗+科技、非遗+文创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湾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李国兆先生:在非遗保护工作中,要明确非遗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从民间自然生长出来的。所以在工作中,无论是发掘新的非遗项目,还是保护已有项目,都要以尊重历史和民间传承为基础。积极开展非遗知识普及活动,向公众、基层文化工作者等宣传非遗保护理念,纠正 “非遗可以随意创造” 这种错误观念,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社区活动等形式,展示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和独特价值,让大家理解非遗保护的真正内涵。
岑结柱先生:我从事裹粽行业多年。在前辈和文化部门帮助下,体会到非遗对产品价值提升很大。我们已经在校园和企业两方面开展实践,进校园建立裹粽基地,因非遗加持提升了产品价值。在推广方面,与广州知名企业合作,借助其平台传播恩平裹粽非遗,在珠江夜游的水上茶居售卖裹粽,还开展了现场包裹粽等活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将深化企业合作,拓展校园和社区板块,利用科技手段,注重品质和传承,让恩平裹粽非遗更好发展。
本次论见是思想碰撞的盛宴,各位专家、从业者围绕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从不同角度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发展路径,包括非遗在企业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基层保护的具体案例、高校非遗专业建设方向、宣传保护理念以及行业实践等。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为湾区非遗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据了解,【非遗一家】自2018年成立以来,专注于非遗学术研究、非遗实践探索、非遗大数据采集、非遗资源整合、非遗艺术品创作、非遗平台的创建,通过对传承人的推广、宣传、保护,实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我们欢迎更多坚守初心、默默耕耘、传承技艺的老师们加入我们的团队,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供稿:陶 一 编辑:余丽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