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8月,周恩来亲临一位国民党要员的追悼会,并致送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追悼会上,周恩来还发表了历时20分钟的演讲,讲到动情处,语不成声,闻者无不动容。究竟这个国民党员——淮南先生是何许人也?他与周恩来又有着怎样的情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为淮南先生题写的挽联

这个淮南先生即张冲(1903-1941),字淮南,浙江乐清人。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总干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等职。

早在十来年前,这个张冲就与周恩来打过“交道”。当时张冲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前身)的总干事,主管情报事务,成为一名狂热的反共分子。

1932年2月,在他的策划下,上海《申报》、《时报》、《新闻报》等国内报刊相继登出伪造的《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伍豪是周恩来在白区工作的化名),诬陷周恩来,企图借此蛊惑人心,制造混乱,离间瓦解中共组织。这封声明在短期内起到了效果,一时舆论纷纷,甚嚣尘上,党中央专门派陈云过来进行调查,最终得以平息。张冲的目的也未达到。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冲作为国民党代表与周恩来等商讨国共两党联络和合作的有关事宜。就两人关系而言,既有公仇又有私怨。当时国民党内有人放出口风:“淮南(即张冲)过于冒险,这样的事干好了千好万好,如果做得不好就会成为千古罪人。”张冲闻知后坦然处之,他说:“调查科的任务就是对付共产党,但事至今日,我深切认识到国共合则兴,不合则亡。年年围剿,节节失利;强邻虎视,外债高筑;民不聊生,国将不国。我自受命以来,夙夜忧惧,将尽我职责,争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至于个人功罪,在所不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与张冲合影

面对民族危亡,周恩来也是捐弃前嫌,不咎既往。他的豁达与坦诚,赢得了张冲的敬佩,张冲与周恩来结下了超越党派利益的私人情谊。正如周恩来后来回顾的那样,“先生与我,并非无党见者,惟站在民族利益之上的党见,非私见私利可比,故无事不可谈通,无问题不可解决。先生与我,各以此自信,亦以此互信”。

1941年1月初,国民党悍然发动了“亲者痛,仇者快”的皖南事变。张冲闻讯,痛心疾首地对部下说:“生死存亡之时,还做这等兄弟相煎之事,可耻!可悲!”他看了国民党《中央日报》关于事变的报道,对其歪曲真相、颠倒黑白的一派胡言非常不满,当众将报纸摔在地上,双手交于背后,在办公室踱来踱去,许久不发一言,气得饭也不吃。而当《新华日报》发表周恩来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事件真相后,民心沸腾,他则深表同情。

1941年2月14日,国民党顽固派蓄意挑衅,一个宪兵队无理没收了一板车《新华日报》。周恩来怒不可遏,亲自跑去交涉,但宪兵队拒绝发还。周恩来打电话给张冲,张冲立即赶来,帮助交涉,终于取回了报纸。此时天色已晚,风雨交加。张冲陪着周恩来步行回曾家岩周公馆。两个朋友,也是两个对手,漫步街头,一路谈心,都希望能渡过难关,把团结抗日进行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夫妇和张冲在重庆珊瑚坝机场的合影

张冲力促国共合作的做法,深遭顽固派之忌恨,意欲除之而后快。就在此时,在国民党的一次高级会议上,当张冲谈及国民党应继续与共产党合作的观点时,与会的一个死硬派反共人物竟破口大骂,还将茶杯向张冲掷去,幸而未中。一天,张冲叫来顾问处会计叶玉刚,郑重嘱咐:“顽固派对我在国共两党间的折中很有意见,近来我的行动已受到监视,说不定哪一天会被他们暗杀。”说完,取过信笺,给家属立下遗嘱,并交代道:“我一旦身遭不测,你必须把保险箱里我和周恩来先生历年往来的信件全部烧毁,不能留下一书半纸。”张冲逝世后,周恩来也嘱咐叶玉刚,将他与张冲的往来信件烧掉。迫于形势,大量珍贵的信件被毁,殊为可惜。

可惜天妒英才,就在这一年8月,张冲病逝,年仅37岁。周恩来为失去这样一位不同阵营的朋友而惋惜。他亲自去祭奠,撰写悼念文章,给予高度评价,说他是“碧血丹心,精忠报国”。想起那漫步于街头的风雨之夜,周恩来扼腕撰写:“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