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语言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讲话最主要的是能站在听众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风格,力求使听众听得懂,能接受,达到讲话的预期目的。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
毛泽东写文章、讲话的对象有战士、青年学生、有工人、农民,也有高级知识分子,学员们的思想基础、觉悟程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他写文章、讲话注意看对象,把听众放在第一位,他十分注重讲话的效果,他能恰如其分地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其中一些深奥难懂的语句改成了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使严肃的说理,深刻的道理,变得风趣幽默、深入浅出,使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而且他的文章和讲话富有感染力,能吸引着每一个人,使每个层次的听众都感到趣味横生。
1928年朱毛会师的时候,毛泽东讲,红军不光要打仗,还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现在,我们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不如敌人,但我们有马列主义,有群众的支持,不怕打不败敌人。敌人并没有孙悟空的本事,而我们有如来佛的本事,他们总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我们要善于找敌人的弱点,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敌人也有弱有强,兵力分布也难保没有不周到的地方,我们集中兵力专打敌人的弱点,打胜了立即分散躲到敌人背后去玩“捉迷藏”。这样,我们就能掌握主动权,把敌人放在我们手心里玩。一番话,顿时把大家说得心花怒放,信心大增,全场掌声雷动。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面对士气不振全体指战员满怀信心地说:“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毛泽东通过小石头与大水缸的关系,反映了革命的艰巨性和最终必胜的信念,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民革命暂时进入低潮,在强敌进攻面前,一些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只用了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象、通俗、而又富有哲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同时使大家看到燎原之势的革命前景。
井冈山斗争前期,许多同志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也不懂得什么叫作战形式,游击战术。毛泽东就用大家熟悉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例子引导。大观园里, 贾宝玉的命根子是系在脖子上的那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子是他的军队,只有消灭敌军,缴了他的枪,抓到俘虏,才能吃掉他的命根子。几句简短、通俗的话,就把问题讲清楚了。
针对好多人不懂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只懂要革命的实际,毛泽东就引用一个中国神话故事作比喻,生动地向大家说明,路线、政策是什么,以及它的重要性。毛泽东诙谐地说,张果老下华山,去蓬莱朝圣,这个人不是凡人,是个仙家,所以,他骑毛驴和我们不同,是倒着骑。走着走着,遇到仙人吕洞宾,问张果老去何处?张果老说去蓬莱。吕洞宾惊诧地问:蓬莱在东,你骑毛驴向西,怎么能到?张果老生气了,认为自己有理,反驳道我的脸是朝东方蓬莱的!毛泽东讲完故事,接着说:想要革命的人,如果路线方向不对,革命还是不能胜利的,张果老虽面朝蓬莱,但路走错了,永远也到不了。他这样讲,不仅使人明白了道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反对党八股》里他这样说:“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毛泽东写文章、讲话,不是呆板地运用书本的词,而是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的语言、外国的语言、古人的语言,运用古典文学典故和民间故事,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轻松诙谐,意味深长,质朴自然,浑然天成,令人拍案叫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