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上,国家疆域的变化并不稀奇,而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武装冲突、王位继承等方式完成的。不过进入了近代之后,欧洲殖民国家
通过花费金钱来购买的殖民地
的事例也渐渐多了起来。
而在所有土地交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867年美国从沙俄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
因为在这次交易中,
美国只花了不过720万美元,就能够买下5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等于每英亩还不到两美分。
后来从阿拉斯加地下勘探出来的丰富的石油和矿藏资源,以及所带来的战略价值,也让这笔交易被认为是史上最佳的“地产投资”。
那么反过来说,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沙俄如此贱卖自己的领土呢?中国又为什么会和这场交易搭上关系呢?
为了中国市场
在俄国人对阿拉斯加等美洲地区进行殖民统治之前,这里最早的居民是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
而因为这个区域紧挨北极圈,所以气候极度严寒,大量的浮冰阻碍了探索船队的前进,迟至18世纪,欧洲人还从未到达这里。
直到1728年,由
丹麦人白令
率领的俄国探险队一路来到了亚洲的最东方。
他们一开始是想探究亚洲有没有和美洲相连,但是在这里只看到一道被浓雾所掩盖的海峡,这个海峡便是白令海峡。
然后在1741年,白令率舰队跨过了海峡,历史性地登陆了阿拉斯加。在那里他们和土著购买许多海濑皮,并在返程的时候惊喜发现这种商品在中国极受欢迎,让船队大赚了一笔。
中国人愿意高价收购海濑皮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利益的驱动下,俄国人开始大量涌入阿拉斯加。
而对沙俄政府来说,毛皮贸易一方面可以增加税收,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大俄国在阿拉斯加的影响力,自然是乐见其成,并且全力支持。
不过,产海濑的不是只有阿拉斯加,想赚钱的更不是只有俄国人。
英国和美国很快也发现了海濑皮在中国市场的巨大价值,于是都开始做起海濑皮贸易。
其中美国因为近水楼台的关系,在毛皮贸易上后来居上,还弄了一个
“波士顿-美洲西北-广州”
的大三角贸易,美国商业的强势甚至让许多俄国商人都得依靠美国的船只运输来往中国出口毛皮。
而为了应付英美的贸易竞争,沙俄决定在阿拉斯加建立起一家殖民公司,来统一管理出口贸易,这就是后来的
俄美公司
这家公司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一样,名为地方企业,实为殖民地政府。公司向上对沙皇负责,董事会成员也都由沙俄官员出任。
然而,俄罗斯公司的成立却没有让沙俄的贸易竞争力上升,反而越来越像是一个不断恶化的肿瘤,最后成了沙俄贱卖阿拉斯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俄美公司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放在俄罗斯公司的身上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殖民公司这棵树苗,在印度长成了粗大茂密的摇钱树,可在阿拉斯加,却只长出了稀稀落落的几个烂橘子。
从1799年建立开始,俄罗斯公司的经营就出了大问题。
首先公司
对自然资源不加保护,过度开发,对海濑滥捕滥杀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跌。
从1797年到1821年,公司捕获72894只海濑,可在1842年到1861年就只捕到25602只,一下子少了将近5万只。
同样是这两个时期作为对比,海狗皮也从1232374张暴跌至338604张,减少了快90万张。
本来产量减少,按理说剩下的产品更要珍惜,好好加工来卖个高价。
但是因为技术不过关,
俄美公司的加工完全成了负作用,让本来贵重的毛皮都被做成质量低劣的一般皮货。
而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导致的价格下跌,俄美公司非常粗暴地采取了
“烧皮控价”
的方法,像在1810年和1813年就烧掉了12万张兽皮。
这期间就算有商人觉得实在可惜想要按正常价格收购,公司也完全不理睬。
俄美公司的经营一团糟,更要命的是,
公司内部还腐败成风,
真可以说是“又蠢又坏”的典型。
比如因为阿拉斯加气候条件恶劣,很多日常用品和食物需要从欧洲运来,公司的高管就在这个运输的环节上下其手,大做文章。
像是在1820年,库图佐夫号为美洲殖民地运去了20万卢布的物资,但运输的花费却高到70万卢布。这笔巨款自然远远超过雇佣税收和补给的实际运输成本,里头的大部分最后都是进了公司管理层的腰包。
更荒唐的是,俄美公司在
圣彼得堡总部的开销
居然比维持整个阿拉斯加殖民地的花费还要大。
在公司亏损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经理们还坐领高额薪水和养老金,还理所当然地给自己拨发了巨额奖金。
造假账搞贪污
那更是家常便饭,公司对外的平衡表完全是伪造的,资金都被管理层搬空,公司的运转则要去问银行借钱,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损公肥私。
而如果只是贪污倒也算了,俄美公司在阿拉斯加的殖民行径更是丧心病狂,完全可以用天怒人怨来形容。
首先是公司
对当地土著阿留申人进行残酷压迫,
从俄罗斯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完全是把他们当做奴隶一般疯狂压榨。
按规定,阿留申人如果没有公司的许可,不准自由迁徙。
另外,
所有18到60岁的阿留申人统统有义务为公司捕获野兽。
一到捕猎的季节,所有成年男性都会被逼着出远门打猎,而他们连捕猎的工具都还要自行制作。
同时打回来的猎物只能以公司规定的价格卖给公司,作为回报,俄罗斯公司甚至都不愿意用现金来购买,只会给很少的商品或商品券。
那些不出门打猎的妇孺和老人也一样要按公司的命令打渔织衣做杂活,而公司更是连一毛钱都不给。
同时为了阻止外国商人的影响,
公司不但不许阿留申人与其他人交易,所有其他的交往也都被禁止。
俄美公司还不单对阿留申人横征暴敛,
对俄国来的工人也同样进行了严酷剥削。
公司在俄国本土进行开拓者招募的时候,都吹得天花乱坠,说是阿拉斯加有金山银山,来了就能赚大钱发大财。
结果等一大批的农奴、流浪汉、手工业者被吸引过来后,才发现这里只有比俄罗斯更寒冷的冰天雪地,但这时候后悔已经为时晚矣。
跟土著一样,俄国工人一样很难从吝啬至极的公司手中拿到现金报酬,他们的工资以毛皮的形式发放,而且只有他们所捕猎到的一半份额,另一半归公司所有。
可就是这一半的报酬,公司还想尽办法要再夺过来。
因为阿拉斯加地处偏僻,工人们想要消费也只有去公司经营的商店——不用说,这里的每一件商品都贵得离谱,都比正常的价格要高上好几倍,这就逼得工人只能把自己毛皮工资又还给了公司。
除了强买强卖,
公司还别出心裁地制定了一大堆罚款项目,
酗酒闹事、打击斗殴自然不用说,拒绝服从命令,反抗公司安排也一样会被处罚。
最夸张的是,还有“傲慢自大”这种解释范围极其宽泛的罪名,这其实就意味着,只要公司想,就一定罚得到。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俄国工人等于是在阿拉斯加给俄美公司打白工了,而且因为阿拉斯加距离本土极远,又隔着海峡,他们就是想逃也没有办法。
忍无可忍的工人曾在1809年策划过揭竿起义,打算干掉阿拉斯加的行政长官,但可惜因为内部有人叛变告密,让计划毁于一旦。
虽然起义失败,但
俄美公司持续扩大的亏损
还是引起了越来越多俄国人的注意,
最后也成为了沙俄政府卖掉阿拉斯加的一大理由。
然而,俄美公司的无能、腐败、残暴并不是一年两年,为什么沙俄政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都对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19世纪中叶才显得无法容忍了呢?
这就要提到
沙俄对中国的野心
脱美入亚
19世纪中叶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
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英国在中国的胜利一方面让沙俄非常不安,它担心英国的势力会从中国的方向威胁到自己。
另一方面又让沙俄感到了机遇,清朝的虚弱暴露无遗,这让沙俄蠢蠢欲动,开始重新讨论自己的殖民政策。
1844年,鸦片战争结束两年后,俄美公司发表报告承认自己在美洲经营有严重问题,但同时
强调公司将集中力量在亚洲发展,
也从此开始,沙俄开始向南瞄准了黑龙江。
沙俄军事间谍在俄美公司的掩护下,对中国领土进行了一系列非法的侦查活动,很多侵略行径也由公司这个白手套来掩护完成。
在1853年的一个报告中,英国被看作沙俄在华主要竞争对手,而为
了制衡英国,俄国应该把俄属美洲出让给美国以进行联合,同时俄国也可以集中力量。
就像美国历史学家戈尔德所指出的:
“1850年以后,俄国对于在远东进行扩张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她的目标是向南扩展,而不是向东扩展,她从美洲撤退,并集中力量攫取黑龙江以南的领土和一个冬季港口。”
之后沙俄哥萨克多次强行闯进黑龙江,并在江岸上修筑炮台,开始武力占据黑龙江沿岸领土并逐步向南蚕食入侵。
而之后因为清朝应付英法入侵已经焦头烂额,被沙俄抓住机会,连吓带骗成功逼迫清朝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占据了远东地区大片广袤肥沃的土地,这其中包括了弥足珍贵的不冻港海参崴。
沙俄往中国方向的扩张大获成功,也让其食髓知味想要更专心地入侵中国,这也相对使得阿拉斯加的地位大幅下降。
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沙俄的“脱美入亚”是由其客观原因决定的——那就是
不断崛起的美国
要远远强于
日薄西山的清朝
即便沙俄也曾想扩大势力到整个北美西岸,曾谋划夺取加利福利亚以及夏威夷等太平洋上的岛屿,可是遇上西进的美国却一直讨不了什么便宜,所以长期都被限制在阿拉斯加地区。
反观清朝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里,实际上却是愚昧落后不堪一击,所以被沙俄侵略者长驱直入。
如此两相比较,沙俄改向东亚扩张也就是不令人感到意外了,只不过放弃阿拉斯加,还需要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从克里米亚到阿拉斯加
最终促使沙俄放弃阿拉斯加的是
1853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
这场涉及英、法、俄等欧洲列强的惨烈大战持续了三年多,因为各种新技术、新战术在这场战争中纷纷亮相,所以克里米亚战争也被认为是
第一场现代化战争
现代化战争意味着更高的杀伤效率和花费,沙俄在这场战争里头损失了50多万人和8亿卢布,战争结束后元气大伤,所以政府各个部门必须大幅削减开支。
而此时沙俄的康斯坦丁亲王却认为军费不能削减,于是向沙皇提出建议,可以把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
这样做一是可以平衡这部分的花销,二是可以拉拢美国制衡英国,可以说是一石二鸟的计划。
另外,
战争的失败也让沙俄对自己能不能一直守住阿拉斯加没了信心,
因为英属加拿大就在一旁虎视眈眈,而从各种角度来看沙俄似乎都不可能在下一场战争中保住阿拉斯加。
其实在战争爆发前,俄美公司的报告也明明白白地承认:“俄属美洲虽有一些防御设施,但几乎不能用于军事行动。”
康斯坦丁亲王也说:“美利坚合众国遵循着事物的自然规律,必须会向着拥有整个北美的目标前进,总有一天我们会在那里相遇。他们无疑会不费多大力气就取得我们的殖民地,而我们则再也不能重新获得它。”
所以对沙俄来说,与其让阿拉斯加等到下一次冲突被英国或美国轻松占领,还不如趁现在谈个价钱卖出去。
沙俄有意出售阿拉斯加的消息很快得到了美国的响应,双方开始就具体内容进行讨论,即使中途因为南北战争爆发而中断,但在战争结束双方仍然很快地建立了联系。
在美国一方,对购买阿拉斯加最为热心的是当时的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
西华德一般被认为是“19世纪美国帝国主义的中心人物”,他奠定了一个世纪的美国对外战略构想。
在西沃德的构想中,扩张到东太平洋的美国也只不过是一个开始,在他的规划中,美国的势力将越过大洋远播东亚,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太平洋帝国”,让太平洋成为美国的内海。
而以此为根据地,美国将控制全世界的贸易,建立起世界性贸易帝国,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
在这种扩张主义的思想下,西沃德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扩大领土的机会。所以当沙俄询问美国愿不愿意花钱购买阿拉斯加时,西沃德马上答复道:
“只要沙皇愿意卖,我们就愿意买。”
这个时候是1866年,
沙俄已经在海参崴建立了稳固的海军基地,这让阿拉斯加越发像一根啃过的鸡肋。
12月康斯坦丁亲王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出售阿拉斯加的报告,事到临头亚历山大二世有些犹豫,于是召开一场会议来做最后的决定。
在会议上,支持者认为俄国应该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黑龙江流域,“从各方面来看,都能比美洲属地的北方海岸提供更多的资源”。
另外因为俄国和英国有着长期的矛盾,所以出售阿拉斯加有利于跟美国保持良好关系,方便在加拿大的方向牵制英国。
经过一番讨论后,亚历山大二世最终批准了为出售阿拉斯加而与美国进行谈判,而财政大臣则认为出售价格不能低于500万美金。
沙俄的谈判代表在1867年3月到了美国,双方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后,
最终以720万美元达成交易。
3月30日凌晨,双方正式签订了
转让阿拉斯加
的条约。
总得来看,虽然整个交易和斯坦丁亲王和西沃德国务卿的大力支持脱不了关系,但并不能认为是一两个人的奇思妙想决定了阿拉斯加的易手。
因为归根结底,这场土地交易还是国际现实和各国实力等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朗的食物链:
英美最强,俄国次之,清朝最弱
所以英国和美国,一明一暗两种压力能迫使俄国放弃阿拉斯加,而虚弱的清朝只能在俄国的压力下被迫放弃土地。
因此,在我们了解俄国贱卖阿拉斯加的同时,更应该记得并警醒,
当一个国家跌入谷底的时候,是连出卖的土地的资格都没有的。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沙俄缘何贱卖阿拉斯加;何适;世界报;2007(12);
2、中国知网;沙俄为何贱卖“宝地”阿拉斯加?;武斌;科学大观园;2007(12)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