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丁汀
通讯员 李贝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video标签。
2024年8月5日,固定献血者邓修齐像往常一样来到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熟练地填报登记,顺利捐献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今年25岁的她,曾是武汉大学法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是献血超200次“热血女侠”潘迎春的女儿,也是武汉市无偿成分献血宣传员。截至2024年11月,邓修齐已累计献血33次、共计65个治疗单位的血小板。
母女携手,续写“热血之旅”让爱传递
1999年出生的邓修齐,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国际法学专业。她公益之旅的背后,有一名特别的引路人——她的妈妈潘迎春。潘迎春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更是一名已捐献全血3次,献血量1000毫升,捐献成分血262次,献血量达到473.3个治疗量的“热血女侠”。
“我妈妈非常了不起!”邓修齐回忆,2008年冬天,9岁的她和妈妈一起坐公交车来到武汉血液中心,那是她第一次亲眼看到妈妈献血。尽管那时自己年纪小,但“长大后就参加献血”的愿望在心里埋下了种子。“妈妈无疑是我的引路人,是她带领我踏上了这条充满爱心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坚持与热爱的真谛。她不仅坚持献血,还将这种坚持融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跑步、马拉松,还是其他方面的热爱,都展现出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邓修齐说。
2021年的7月,即将迈入研究生生涯的暑假,邓修齐第一次参与了成分献血。那时,她对献血怀揣着一丝不安,尤其是在采血室内,看到略显醒目的采血针时,难免有些犹豫。然而,在妈妈的鼓励下,她决定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回忆起那次经历,她笑着说,“其实,献血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当我看到自己的血液缓缓流入血袋,想到它即将拯救一个生命,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2022年6月,邓修齐被聘为武汉市无偿成分献血宣传员,对于这一岗位,她深感责任重大。邓修齐称,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她与妈妈并肩献血的那些日子。“当时,我坚持和妈妈一起,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献血十余次,武汉市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联系到我们,询问我们是否愿意担任宣传员。”邓修齐解释道,“我们很乐意,因为这也算是通过我们的经历,去感召和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来。对我而言,这不仅是对妈妈的一种支持,也是将这份爱心传递给更多人的机会。”
“妈妈的行为,不仅感染了我,也感染了她身边的学生、朋友。她用自己的健康状态证明了献血对人的身体是无害的。她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献血不仅不会损害健康,反而能够激发身体的活力,让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邓修齐感慨地说,“妈妈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热爱生活,什么是无私的奉献。”
救命“小事”,诠释大爱无疆微光成炬
对于无偿献血,邓修齐将它称为“了不起的小事”,这句看似矛盾的话被25岁的邓修齐和她的妈妈潘迎春完美融合在一起,诠释凡人小事大爱无疆的深意。邓修齐说道,尽管自己尚未亲历过亲人急需血液的紧迫时刻,但那些或耳闻或目睹的求助故事,使她深刻领悟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然而,我之所以称它为‘小事’,是因为它真的不那么复杂,也不那么麻烦。就像有的人愿意花上几个小时去逛街、休闲,却也有人选择将这段时间,用于完成这样一件简单却意义重大的小事。”邓修齐笑道,语气中多了几分轻松与释然,“它不需要你付出太多,却足以点亮一个人的生命之光,这份伟大,正是藏在平凡之中的不平凡。”
邓修齐回忆,“虽然那次的活动我没有亲自参与,但是总让我心头暖洋洋的,那是关于患儿与无偿献血者之间,一种特殊而感人的联结。”她缓缓讲述,“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武汉血液中心都会组织一场特别的活动,走进儿童医院看望白血病患儿。我虽然没能亲自到场,但在我们献血者的群聊里,看到那些活动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心里总是满满的感动。”邓修齐告诉记者,“成分血对于白血病患儿来说,就像是生命的甘露。特别是那0.5个治疗量,就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礼物,既安全又温暖。”
邓修齐翻看着群聊中的照片,献血者们、血液中心的医护人员、还有那些勇敢的患儿和他们的家人,他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传递着爱与希望。邓修齐说,每当想到自己的血液能够流淌在那些小生命里,给予他们生的希望,就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并肩作战,感召爱心人士“热血同行”
邓修齐笑称自己是一个“J人”(判断型人格特质),一个热爱生活、乐于计划的行动派,总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旋律。在无偿献血这条爱心之路上,她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我觉得,无偿献血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邓修齐说,“我特别愿意鼓励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一起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记得在读研的时候,我就成功带动了好几个朋友一起献血,那种并肩作战的感觉,真的很棒!”每当献血车驶入武大的校园,她总能看到长长的队伍,那是青春与热血的交织,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但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对成分献血还存在一些误解。”邓修齐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们可能觉得成分献血过程复杂,或者对身体有损害。其实,这些误解可能是因为知识不够普及造成的。”
为了消除这些误解,邓修齐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她不仅在朋友圈里积极转发无偿献血的宣传资料,还经常在同学间进行科普讲解。每当有人对她的献血频率表示惊讶时,她都会耐心地解释:“血小板是人体会自然代谢的物质,即使不献,也会在日常生活中被更新掉。相比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为6个月,成分献血的间隔时间通常为半个月,捐献的频率更高,也能帮助到更多患者。”邓修齐欣慰地说,“我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已经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这项公益事业。”
邓修齐的话中充满了期待:“我希望,通过我们传递的热血和关爱,能够让那些需要输送血液的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愿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图片武汉血液中心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