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县实验幼儿园内,孩子们通过攀爬锻炼上肢能力与身体的协调性。
受访者供图
▲永吉县实验幼儿园内,孩子们通过搭建纸杯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想象力。李熙爽/摄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李熙爽
色彩斑斓的树林,活泼可爱的动物,轮胎搭建的乐园,整洁干净的营地……沿着1500米的步道一路前行,各式景观尽收眼底。这里是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水木年华亲子教育营地(以下简称水木年华),一个集红色教育、素质拓展、创意农业、森林科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
“充满童趣的游乐设施随处可见,关爱儿童的理念深入人心。”水木年华运营经理樊超介绍,在营地,孩子们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能在大自然的课堂中收获快乐,尽情地释放天性。
走近儿童、尊重儿童、回应儿童,在吉林市永吉县,儿童友好理念正在从共识变为现实。近年来,永吉县在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空间创建等多方面发力,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县域建设的全链条、多领域,探索打造儿童优先发展的“永吉路径”,让每一名生活在永吉县的孩子都能更安全、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聆听“一米”声音
在“绘本餐厅”,十余个孩子坐在卡通座椅上认真阅读,摆满绘本的书柜仅1米高,方便孩子们拿取书籍;宽敞的楼梯间内,橘色的扶手高约60厘米,与儿童的手臂平齐,给大家提供稳稳地支撑;幼儿园的卫生间,根据不同的高度设置了三个洗手台,成年人看来“差之毫厘”的高度,对幼童来说,却可能“谬以千里”……
走入永吉县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以儿童为中心的设施随处可见。“儿童的身高,就在一米左右,俯下身子,从他们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才能真切得知他们的感受。”园长马龙华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幼儿园不仅设施建设以儿童为中心,就连课程设置也以儿童的需求为导向。
“我们的课程分为‘预设’和‘生成’两部分。‘预设’,是老师们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设置需要学习的内容;‘生成’,则是尊重孩子们的意愿,鼓励他们多元化自主学习。”马龙华说。
以运动课程为例,马龙华介绍,幼儿园的运动课分为天天酷跑、天天秀场两大环节,分别在上午、下午时段错峰开展。“天天酷跑采用主题式、模板化形式,孩子们集体参加,锻炼他们的下肢能力。天天秀场则强调开放式、多元化的路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例如在1000米长的泵道上骑着自行车上下飞驰,或是在吊环长廊里不断挑战自我。”
聆听儿童心愿,回应童心所盼。发现孩子们向往开阔的休闲娱乐空间,幼儿园在教学楼内打造了多个开放的公共活动区域。在蓝色的科技体验馆内,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了解水利循环、光的折射等科学现象;在“润美空间”美工室,孩子们可以自由创作、快乐畅想;园区还分楼层设置了多处公共阅读区、露天活动区。“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马龙华说。
此外,幼儿园还秉持“儿童为本”的理念,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绿色阅读”倡议、图书漂流计划以及温馨的亲子共读时光,旨在点燃儿童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园区将军体活动与社团活动巧妙融合,推出了“成长1+1”经典互动、故事大王等主题鲜明的多元化大型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个性化成长平台。
汇聚“一米”关爱
每个周末,永吉县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都会吸引很多孩子前来“打卡”。孩子们聚集在服务中心的图书室内,跟随巾帼志愿者一起朗读绘本,感受阅读的乐趣。
“多年来,我们始终将‘一米高度’的儿童视角引入具体工作中,在全县建设社工总站和10个乡镇社工站、155个社工点,了解各地儿童的成长情况。”服务中心负责人、巾帼志愿者刘冬梅介绍,他们还组建了以民政服务指导中心为中心点,乡镇配备儿童督导员,村(社区)配备儿童主任的三级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队伍;建立了“监测预防、发现报告、帮扶干预”联动反应机制;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在多年的工作中,刘冬梅发现,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我们开展过大范围调研,请家长和孩子分别填写调查问卷,家长的平均得分约为60分。”
家长用活泼好动形容孩子,孩子却认为自己性格内向;家长认为孩子的梦想是上清华、考北大,孩子的真实梦想却是成为运动员或职业电竞选手;家长最想对孩子说的总是“你要做什么”“你要成为谁”,而孩子们说得最多的却是“爸爸妈妈我爱你”……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刘冬梅和同事们沉默了。“儿童友好的第一步应该是聆听孩子们的真实声音,关注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刘冬梅说。
此后,刘冬梅带着同事深入社区、村屯和学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儿童的需求和问题,宣传儿童友好理念,并根据调研结果,开展一系列多元化服务。例如鼓励和支持各类儿童兴趣小组、社团组织的发展,举办“童真多锦艺术添花”艺术兴趣培养小组等活动,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发展特长的平台,创造丰富多元的发展空间。此外,服务中心还积极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夏令营等,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提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对于留守或流动儿童,服务中心不仅会为他们提供情感关爱、成长陪伴、社会教化等专业服务,还会积极帮助他们发现学习兴趣、解决情绪困扰、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以及提供必要的生活指导和支持。
“这些年,我们给4062名儿童提供过优质服务和关爱,为一个又一个孩子实现了‘微心愿’,孩子们的笑脸和逐渐形成的儿童友好氛围,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刘冬梅笑着说。
“对儿童友好,就是对未来友好。”中共永吉县委副书记张永刚告诉记者,近年来,永吉县以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不断探索家庭教育发展新思路,并通过推进“1+N”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新模式,组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伍,探索爱心母婴室创建、社区婴幼儿托管等服务,形成了家校社联动育人机制,构建了多元化儿童友好型社会新格局。
“儿童友好不仅是一种城市治理实践,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张永刚表示,永吉县将深入推动“一米高度”理念融入县域发展,不断营造儿童友好氛围、提升儿童友好“指数”,努力擘画儿童友好发展蓝图,让儿童友好与城市美好“双向奔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