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国民党在三大战役战败之后,军队在大陆大部分地区都失去了显著的优势,剩下的国民党残军要么跟随蒋介石退守台湾;要么就去到大后方西南地区,比如云南、四川和西康等地。
去台湾的国民党军人中有很多将领都是深得蒋介石信赖和重用或者是为国民党立下了汗血功劳的。当然,这部分人的前提是没有成为俘虏。在大大小小战役之后的结局是全身而退;
去到祖国大后方地区的国民党军要么是不受老蒋重用的;要么就是打了败仗害怕老蒋责罚,所以投靠到地方军阀那边去。比如说有西康王之称的刘文辉部或者是手握重军的白崇禧部。
其中刘文辉部是反对蒋介石的两大军阀之一;白崇禧也是反对蒋介石的,只不过在名义上归顺了中华民国并成为蒋介石手下的一员悍将。但实际白崇禧一直都在广西继续招兵买马。白崇禧很有野心同时也有自己的能力。白崇禧不愿意接受“指手画脚”式的打仗,也不甘于被蒋介石控制。于是自始至终都算是在单干。
虽然白崇禧手下的兵也可以算作国民党军。但和那些受到蒋介石重用的嫡系将领军不尽相同。前者的武器装备要差些但在内部凝聚力上很是突出;后者的武器装备要好些,都是清一色的美式武器装备可彼此之间却不互帮互助。
反而有鄙视链的存在。一些嫡系将领更是因为手握重兵而目中无人,只听从蒋介石一人的命令,并不与其他将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在这样的态势下,黄埔军校也要考虑搬迁问题。
因为不搬迁黄埔军校就不再是黄埔军校。很可能会被改名成为其他军校或者名存实亡。但其实蒋介石气量小了,因为黄埔军校不止培养了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还培养了许多共产党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党根本就没有让黄埔军校消失的必要。反而留下黄埔军校可以让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只不过,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黄埔军校并没有迁走的事实基础之上。
黄埔军校要再度搬迁
黄埔军校的最终结果是迁到了台湾高雄,并在台湾高雄得到了壮大。只是现在的黄埔军校改名了,不再是之前的黄埔军校名称。值得注意的是,黄埔军校校长关麟征曾反对迁往台湾。
关麟征是黄埔一期毕业生,曾在抗日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但关麟征却和执掌土木系的陈诚矛盾颇深,即使杜聿明曾经居中调处,关麟征仍然和陈诚是水火不容的状态,很不对付。
据说关麟征后来宁死都不肯去台湾就是因为老对头陈诚去了台湾,关麟征不愿意和陈诚同处在一个屋檐下。当然,这是很明显的后话。关麟征在抗日战争后期时去到了云南边境地区。
同美军英缅军一道打击在东南亚大肆实施侵略行为的日本远征军。本来关麟征去云南身上带着渗透云南的使命,但是关麟征与龙云的关系也不好。为此,蒋介石只能再派杜聿明前去。
结果是杜聿明和龙云关系不错,为了时局着想老蒋又把关麟征调了更为偏远的边境地区,只为让两人不闹矛盾。同时不让关麟征多想,老蒋后来给关麟征升职了,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
这里顺带提一句龙云何许人也。龙云原本是云南军阀唐继尧的侍从副官,后来得到唐继尧的赏识坐到了第五军军长的位置上。可是没过多久,也就是1927年时龙云发动了军事政变。
逼迫唐继尧下台,唐继尧见到大势已去只得答应顺势而为。龙云就此上位,独享云南军政大权。虽然龙云的影响力比不过同为地方军阀且掌权一方的白崇禧但也是老蒋拉拢的对象。
尤其是在日军进攻越南,极大威胁到了我国云南、广西等边境地区之时。龙云主政云南期间,保持了云南地区相对稳定的局势,在诸多当面都聊有成效。并在后来获得了云南王的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龙云虽然发动政变手揽云南军政大权但却立主出兵参加抗日战争。龙云也因此得到爱国抗日将领的名号。1947年,关麟征升任黄埔军校第二任校长(第一任蒋介石)。
1949年由胡宗南名义上进行指挥但确是蒋介石实际指挥的成都战役失败了,黄埔军校面临迁移的问题。1949年5月12日,关麟征在开会的时候透露出前线战事不利时局变化的消息。
并指示军校要做好迁移的相关准备。关麟征建议各级主官先将家眷一律疏散,以便安心应战。1949年5月22日,26辆满载着军校家眷的卡车由黄埔军校南较场开出,直接驶向各地。
关麟征陈诚再闹分歧
1949年6月,国民党内部众多人士开始就黄埔军校迁往何方进行讨论。手握土木系大权的陈诚提出应当将黄埔军校迁往台湾并且黄埔军校要由他来掌握。陈诚明显有着逼宫的意思。
但和陈诚不对付的关麟征哪里会同意,关麟征主张迁往云南并将此议禀报蒋介石及国防部。关麟征很反感陈诚利用手中的固有权力吞并其他部队扩大自己势力的做法,认为陈诚胃口大。
最终的结果是黄埔军校先迁往云南大理、姚安等地,如果情况不对再由泰国中转迁到台湾。泰国在二战时期是中立国。很多国民党将领从云南逃跑时会将泰国作为中转地而后去往台湾。
关麟征同意了这个折中方案。在关麟征看来,迁往台湾相当于放弃了西南地区以及不信任仍然在西南地区一带奋战的国民党军。关麟征虽是第二任黄埔校长奈何大权还在蒋介石手中。
就算直接迁往台湾,关麟征也没有任何理由阻止。或者说拿不出解决办法来反对。黄埔军校迁走了,关麟征这个军校校长也做不成了。但蒋介石却没有及时给关麟征相应职位职务。
这其实也不能怪蒋介石。因为渡江战役之前,蒋介石就从南京撤出了。唯独留下一个李宗仁代总统职务。虽然是代总统可是李宗仁却享有人事任命的大权。关麟征本来就是老蒋这边的。
一下子换了个李宗仁,不用想也知道以后是没有什么职务可以任职了。但关麟征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还是主动找到老蒋。后来李宗仁任命关麟征为陆军总司令,但这时已经成为虚职。
因为尚且还算完整的国民党军队已经不剩多少了,即使还剩下也不会听从关麟征这个名义上的陆军总司令。而是会听从老蒋或者是手握一方大权的某一派系首领,比如白崇禧之类。
而且就算能指挥,那也不过是残军败将,图有散兵游勇之威,成不了气候。思来想去,之后关麟征最终决定不去上任陆军总司令一职。关麟征后来直接跑到了广州更准备“见机行事”。
当然,关麟征还是出席了黄埔军校的新老校长交接仪式。毕竟关麟征也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对军校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更不必说,关麟征在后来还成为了继蒋介石之后的第二任校长。
但交接仪式完成后,关麟征便从成都坐飞机飞到了香港。原来关麟征在让军校里的军官安排好家眷的同时也顺带安排好了自己的去路。那就是去香港,在香港买房并就此居住下来。
关麟征晚年住在香港
关麟征后来和在香港的家人团聚了,以这样的方式宣告自己退出军政两届的既定事实。香港在当时还没回归,即使是解放军也不能越界,所以关麟征和家人就这样在香港生活到老。
关麟征晚年时喜欢临摹书法,生活快意潇洒。相较于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最后结局而言,在香港的关麟征生活要精彩得多。因为跟随老蒋去到台湾的将领也处于权力派系斗争之下。
一些失去了利用价值的将领更是过着软禁和生不如死的生活;没有跟随老蒋去到台湾的将领很多选择了接受我党的改造政策并在后来担任了一些职务,像杜聿明、宋希濂就是如此。
晚年的杜聿明宋希濂更是投身于促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当中,呼吁两岸真正统一。关麟征一直很喜欢书法,晚年更是把洒脱的性格彰显得淋漓尽致。不过是通过草书的形式对外展现出来。
关麟征的草书作品曾得到广泛的认可,也是国民党军队里公认的儒将,和我党的粟裕大将一样有公认的儒将称号。当然关麟征的儒是形式上的,而粟裕大将的儒却是实质意义上的。
关麟征在香港的生活可以说是近乎现代的躺平者,不仅深入简出极少在社会公众之前露脸而且闭门谢客,对于人际往来并不抱有很大的热忱。就像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隐士”一般。
有人认为,关麟征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毕竟关麟征没有直截了当地宣布就此退出军政两界,但香港是一个敏感的地方。如果关麟征不老实而是另有图谋,就不会这么清静悠闲了。
简言之,关麟征在主动释放出想过安稳日子的信号。关麟征如愿了,并没有人一直纠缠他。蒋介石去世后,关麟征还特意去到台湾进行吊唁。但关麟征没有留下来,而是在香港离世。
参考资料:
关麟徵辞任黄埔军校校长前后丨人民政协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