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5日召开的阜阳市满意“阜”务营商环境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阜阳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显林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实施科技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助力创建“满意‘阜’务”品牌,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果。
今年以来,阜阳市科技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开展“满意‘阜’务”十大行动的工作安排,牵头实施科技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全市科技创新生态不断向好,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行动。
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培训班,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安徽省科技领军企业。
二、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
扎实推进安徽高等研究院阜阳分院建设。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院所合作对接,推进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升级,积极争创省产业创新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三、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行动。
深化与华东理工、东华大学、华中科大、中国科大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办好安徽“双创汇”走进阜阳系列活动。支持阜师大、安医大附属阜阳医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四、实施科技人才引育行动。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强与院士对接合作,精准招引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阜创新创业,争创省级院士工作站。做好“科技副总”选派工作。
据王显林介绍,行动开展以来,取得了以下阶段性成效:
科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协调联动,发挥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作用,组织专家服务团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举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培训班,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高新技术企业“应复尽复”“应申尽申”。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740家,居全省第7位。今年三批共推荐31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前两批259家企业通过省专家评审。全市参评科技型中小企业1928家,同比增长37.0%,分别位居全省第4位和第7位。推荐云龙粮机、吉祥三宝等4家企业申报安徽省科技领军企业。围绕阜阳市“6849”产业,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指导企业积极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今年全市共推荐2024年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46项,获立项8项,省支持资金2660万元,居全省第5位。
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做好安徽高等研究院阜阳分院工作,21家企业46个项目纳入教育部首批项目,已招录硕士、博士研究生143名。钙钛矿新材料、钠离子电池等高能级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955家,国家级平台4家,省级平台310家,根据最新版《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2022年阜阳市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数量居全省第4位、皖北第1位,均比上年提升1个位次。省企业研发中心正在公示,全市35家在列。推动在阜高校依托开发园区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整合高校科研创新和产业企业资源,构建技术创新、成果孵化、产学研转化的孵化育成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不断加快。组织企业参加赴吉林大学“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阜阳市科技局与吉林大学科研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及科技合作备忘录。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阜阳活动3场次,征集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100余项,促成16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总金额约5.1亿元。支持阜阳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改革。5个项目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其中,贝克制药“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依非韦伦原料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建好用好市战新科转投资基金,完成阜阳欣奕华材料等7家企业直投,投资金额9100万元。
科技人才不断集聚。选派推荐“科技副总”18名,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注重延伸科技特派员工作内涵,探索将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从一产拓展到二产、三产,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加强与院士的对接,推进省院士工作站建设,现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3家,今年推荐临泉凌志环保申报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加大杰青人才引进力度,今年三季度,颍泉和界首柔性引进杰青人才2名。大力引进外国高端人才,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办理流程,推动“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今年以来,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41份。(杨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