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连续进行了三次进攻战役,歼敌7万余人。
不仅收复了朝鲜全部国土,而且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北纬37度线附近,攻占了南朝鲜首都汉城。
6月28日和30日,杜鲁门命令麦克阿瑟占领釜山,并授予他使用其所有部队的资格。
7月1日,美国陆军第二十四师先头部队进入南朝鲜作战。所有这一切才仅仅用了六天,杜鲁门就麻利地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巧妙地绕过美国国会的干预,避开了苏联在安理会的否决权,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
如果他不搞这两手不光彩的把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那么快地以联合国的名义出兵朝鲜。
按照美国法律程序,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必须由国会授权宣战,而杜鲁门在作出决定并下达出兵命令之后,才向国会领袖说明情况。
就连目空一切、敢于抗命的麦克阿瑟,当时都感到惊讶。
联合国宪章规定,禁止联合国在讨论只关系一个国家内两个集团间的冲突时,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所以由美国炮制的联合国干预朝鲜内战的决议,是非法的,它是对联合国宪章的公然破坏。
美国如此步步紧逼,中国必须作出反应,进一步动员全国力量,给予美国更大、更狠的打击,否则,杜鲁门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2月18日,毛泽东号召全国进一步掀起抗美援朝运动,他说:“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行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运动,已推行者深入之,未推行者普及之,务使全国每处每人都受到这种教育。”
3月1日,毛泽东提出志愿军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他说:“朝鲜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至少我们应作两年的准备。”
毛泽东在发出这个指示之前,就已经从西北、西南、华北等地区抽调9个军编成第二番作战部队。
5月26日,毛泽东根据历次战役经验,提出如何对美、英军作战的指示。
从毛泽东的指示可以看得出来,他是针对美国战线长、兵力不足、害怕死人的致命弱点,充分发挥志愿军人多并且有广大人民支援的优势,准备和美国长期干下去。
首先把全国人民彻底动员起来,全民奋起,万众一心,投入到抗美援朝运动中去。
再把中国志愿军的强大后备力量编组成多个集团,轮番作战,不急于求成,每次歼灭美、英军十几个营,用过去打日军的方法,集小胜为大胜。
看你美国有多少人往这个无底洞里填,看你美国有多大力量能和伟大的中国人民长期较量!
经过真刀真枪的较量,中国人民志愿军把美国兵打得丢盔卸甲,被赶到三八线以南。
朝鲜战场上的失败,使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以及他们同英、法等国的矛盾加深。
面对现实,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失败似乎是无可奈何的了,但他仍然主张,必须保持美国在亚洲的地位。
1950年12月2日,麦克阿瑟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一个扩大战争的四点建议:(一)封锁中国海岸;(二)动用海军和空军轰炸摧毁中国的军事工业。
(三)调派台湾国民党军队加入朝鲜战争;(四)要蒋介石指挥他的军队对中国大陆进行钳制性进攻。
当总参作战室的参谋人员将这些情报送呈毛泽东时,他看后随手一扔,哈哈大笑起来:“我们的对手实在不够高明,又来玩弄这老一套把戏了。美国这个靠发战争财、靠世界大战捡洋落儿起家的暴发户,它的领导人全是些一触即跳的家伙,没什么了不起。”
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和社会舆论出现了激烈的反战情绪,他们对美国鼓吹扩大战争的言论十分反感。
许多报刊发表文章质问:“这是一场私人战争吗?”表示对杜鲁门的严重不满。
英国议会下院工党100多名议员签名表示抗议。
他们说,如果艾德礼政府对杜鲁门想使用原子弹的声明予以默认,他们就退出工党,使政府垮台。
一向积极反共的英国右翼党团,提出要结束战争,要求英国政府和美国举行谈判,限制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军事行动。
许多英国朝野知名人士,唯恐美国使朝鲜战争突然激化,把西方的主要军事力量陷在远东,而无力保护欧洲。
丘吉尔在议会警告艾德礼:“政府应当意识到,我们及我们的盟国不要深陷于中国的问题之中,因为目前欧洲的危险无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艾德礼政府内部,也有许多人主张,在远东问题上,应实行摆脱美国的独立政策。
这时,英国首相艾德礼再也坐不住了,他急忙跑到美国和杜鲁门举行会谈。
艾德礼说:“我们应当从朝鲜和福摩萨撤退,从而实现朝鲜停火,这不算是过高的代价。”
杜鲁门说:“我们将在朝鲜继续打下去,如果我们得到别人支持那很好,倘使得不到,无论如何我们也要打下去。”
很明显,杜鲁门在说大话,如果没有英、法等国家的支持,美国在朝鲜单打独斗,不仅政治上会更加孤立,军事和经济上它也消耗不起。
杜鲁门和艾德礼在会谈中争论得很激烈。艾德礼因拗不过杜鲁门而有点窝火。
艾德礼回到伦敦后,许多人对他与杜鲁门的会谈很不满意,认为他没有达到英国政府所希望的全部目的。
因此他们继续向艾德礼政府施加压力,要设法摆脱美国。英国政府为了缓解国内压力,指示其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否决了台湾代表提出的一项议案。
该议案要求成立一个联合国委员会,调查台湾指控苏联支持和操纵中国共产党威胁远东地区的和平。美国对英国这一举动大为恼火。
而这时美国的态度依然强硬。美国国会有人要求在中国开辟第二战场,由蒋介石从台湾向大陆进攻。
在国内外各种不同声音的压力之下,美国总统杜鲁门进退两难,被弄得里外不是人。
朝鲜战场上不断传来的坏消息,使他心惊肉跳;更糟糕的是后院起火,使他日夜不得安宁。
他所领导的政府处于两派内讧状态,反对派势不可挡。而这时共和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使杜鲁门失去了执政的根基。
在如此混乱的政治背景之下,杜鲁门只能既不扩大对中国的战争,又要在朝鲜争取胜利,谋求体面地停战。
美国政府为了贯彻上述政策,在国内积极扩大军事力量,扩大征兵范围,延长服役期限,增编现役部队,加紧向朝鲜增兵和运送各种作战物资。
新上任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加紧布设纵深防线,调整部署,加强侦察,准备一旦有适当时机便立即发动新的攻势。
志愿军结束第三次战役后,以部分兵力在汉城以南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在二线休整。
但是,志愿军主力部队刚转入休整一个星期,“联合国军”便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
试探的结果,发现志愿军由于运输线延长,粮弹补给困难,已经到了不能有效作战的地步。
麦克阿瑟顿时眼睛一亮,惊喜若狂:哈哈!感谢上帝,机会来了,总算找到了挽回败局的出路。
他要乘中国军队疲劳、补给困难之际,发动重新打回“三八线”的攻势。
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联合国军”在全线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根据这个情况变化,彭德怀决定停止休整,进行第四次战役。这次战役和前三次不同,不是进攻,而是机动防御。
美军为防止被志愿军分割包围,采取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法,力求东西呼应,互相支援,保持一条连续、完整的战线。
同时他们针对志愿军装备劣势和全靠步行的情况,采取“火海战术”、“磁性战术”,粘住志愿军用猛烈的火力,保持战场上的高压,以增加中朝军队的消耗。
敌人大举进攻时,志愿军的疲劳状况尚未得到改善,消耗损失还没有来得及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指示彭德怀,第四次战役应采取力争阻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一切作长期、艰苦打算的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彭德决定采取“西顶东放”的战役方针,用一部兵力在西线防御,牵制敌人主要进攻集团。
在东线则让敌人深入,然后集中主力部队进行反击,争取歼敌1至2个师,进而向敌纵深突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人的侧背,动摇其部署,制止其进攻。
从1月25日开始,西线美军4个师、英军2个旅及南朝鲜军2个师、土耳其旅在大量飞机支援下,向志愿军发起猛烈进攻。
中朝军队依托野战防御工事,顽强抗击,同敌人反复争夺每一个阵地,战斗十分激烈。
战至2月4日,西线志愿军和人民军的防御阵地被敌人突破,汉江以南的中朝军队处于背水作战的不利态势。
于是,志愿军除留一部兵力在汉江南岸坚守桥头阵地外,主力撤至汉江以北组织防御。
第三十八军继续在汉江南岸抗击敌人,以吸引敌人主力,保障中部集团的战役反击。
在东线,美军第二师、第七师、空降第一八七团及5个南朝鲜师分别向砥平里、横城、襄阳方向突击。
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及人民军第五军团节节阻击,且战且退。
2月9日,敌人进到砥平里、横城、乌项里、广川一线,其中进至横城以北的南朝鲜军第八、第五师态势突出,兵力分散,利于我实施反突击。
于是,彭德怀决定以中部集团在东部集团的配合下,向冒进突出之敌发起反击。
2月11日17时,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迅速打开了反击突破口,向敌纵深发展进攻。
配属该军的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从第一二四师打开的突破口突入后,从西向东包抄,在横城以西的鹤谷里、夏日地区,截断了南朝鲜第八师和美军第二师的退路,在正面第六十六军的配合下,对该敌形成包围。
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插到横城西北之台峰、广田地区,割裂了南朝鲜军第八师的部署。
志愿军各部队随即向第八师和美军第二师发起攻击,一举全歼了南朝鲜军第八师3个团和美二师一部及4个炮兵营,同时还歼灭了第三、第五师各一部,共1.2万余人,其中俘虏7800余人。
这次反击的辉煌战果,可以从李奇微晚年的回忆录中得到证实:“在中共军队的进攻面前,美军第二师又一次首当其冲,遭受重大损失,尤其是火炮的损失更为严重。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韩国军队阵地上,总是把许多韩国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李奇微在回忆录中承认美军第二师“遭受重大损失”,还算是说了老实话。
但是,作为一个美国堂堂高级将领,其品格却不怎么高尚、大度,他三番五次地把美军的失败归罪于韩国军队的仓皇撤退,不免给人一种推卸责任的感觉,此其一。
其二,美国高级指挥官为什么总是叫韩国军队打头阵,把它们部署在一线或翼侧来保护美军的安全呢?这一点美国人心里是明白的。
志愿军虽然获得了横城反击战的胜利,但从全线来说,未能粉碎敌人的强大攻势,所以彭德怀决定,全线转入机动防御,争取两个月时间,以等待新入朝的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进至“三八线”地区,然后再发起新的进攻战役。
敌人调来其最强的骑一师、陆战第一师等4个师,向横城地区反击胜利的志愿军发起进攻,将东线和西线拉平,然后向中朝军队发起全线进攻。
中朝军队在粮弹不足、部队极度疲劳和伤亡较大的情况下,对进攻之敌展开了逐山逐水的节节抗击和反击相结合的机动防御战。
3月15日,敌人夺回汉城,志愿军一面继续阻击敌人,一面交替转移。
4月21日,中朝军队转移至“三八线”附近,最后将敌人阻止在开城、高浪浦里、三串里、文惠里、华川、元通里、杆城一线。
这时,敌人发觉志愿军第三、第十九和第九兵团已到达“三八线”以北地区,随即停止了进攻。
至此,第四次战役结束。
从1月25日开始到4月21日止,中朝军队在历时87天的防御作战中,共歼敌7.8万余人,其中俘虏敌人8984人(内美军1214人),缴获坦克13辆、汽车619辆、各种炮288门。
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敌人只前进不足100公里,平均每天要付出900多人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而前不久,中国志愿军向南进攻时。同样的距离,只用8天就打过去了。
在防御作战中,由于敌人采取“磁性战术”和“火海战术”,紧紧地同中期军队保持接触,空中大量的飞机轮番轰炸、扫射,地面大量坦克掩护步兵连续攻击,进行没完没了的消耗战,使中朝军队的防御战打得十分艰苦,伤亡也较大(全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伤亡4.2万人)。
但是,由于中朝军队发扬了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硬是和敌人顶了近3个月的时间,以较小的空间换取了较多的时间,掩护新入朝的部队在靠近前线的地区完成了临战准备,为进行下一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