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1947年,毛泽东在指挥外线进攻,命令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同时,又在运筹帷幄,命令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发起了内线进攻,一定要打败胡宗南之后再过黄河。要完成陕北内线和外线,同时由防守转为进攻的战略布局。
按毛泽东的布置,为了能够调动胡宗南的主力北上,策应我军陈谢集团(刘邓大军的第四纵队)顺利南渡黄河,并趁机夺取榆林,解除我后顾之忧,彭德怀于1947年8月6日命令西北野战军主力围攻榆林。
胡宗南根据局势发展,果然听从了毛泽东的调遣,慌忙从南线把其主力10多个旅调往北线,以解榆林之围,想逼着我军背水一战。
这时,中央机关在毛泽东率领下,身后牵着五六万敌人,在无定河和黄河之间的狭小地带同敌人周旋开来。
行军连续走了18天,毛泽东一路上已经十分劳累。但为了可以赶在敌人前面,抢过绥德,把敌人引到预定地区,毛泽东还是要求部队大踏步地连夜行军,冒雨赶路。
经过60里急行军,中央机关到达离绥德只有30里地的一个村庄,驻扎了下来。夜半更深,人困马乏,部队正在准备烧火做饭时,侦察员跑来向毛泽东报告:“主席,有情况。刘戡的部队已跟上来,离绥德不远了”。
“敌人是快速部队,我们也是快速部队,一定要赶过敌人!”毛泽东毅然决然说,“不困觉,马上走。”
于是,部队又连夜启程,一路急行。8月11日下午,围攻榆林的西北野战军发动强攻,但实力悬殊过大,始终没有攻下,于是在12日黄昏撤出战斗,主力集中于沙家店西北地区待机歼敌。
毛泽东则率领中央机关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终于赶在敌人前面抵达绥德。等到8月15日,敌人主力8个旅进占绥德,毛泽东早已率中央机关挥戈北上,敌人又扑了一个空。
胡宗南做梦都想摧毁中国共产党的神经中枢,马上命令刘戡所部紧追不舍。
毛泽东接到报告,说:“好哇,敌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我们也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走!”中央机关拔营而起,又开始了急行军。
攻击榆林的解放军主动撤出战斗,造成了敌人的骄横气焰。敌人三十六师师长钟松一到榆林,便马不停蹄,兵分两路跟踪追击我军,扬言要“一战定陕北”。
就在前有敌三十六师钟松部节节进逼,后有敌刘戡7个旅紧紧尾随的紧急情况下,毛泽东稳如泰山,命令中央机关按原定路线东进。
当晚,中央机关到达乌龙铺住了下来。第二天,又向东走,朝葭县(今佳县)方向进发。
傍晚,突然下了大雨,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倾盆大雨从头浇到脚,雨大风狂,推着人走,连眼睛都睁不开。实在没有办法行军,毛泽东只好让大家进了附近一个村子。
在这个叫曹庄的村子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破窑洞,毛泽东、周恩来连忙召集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军路线。村里的老百姓都睡了,大家在几棵老槐树下避雨。
有人望着毛泽东开会的破窑洞里的灯光,说:“黄河就在眼前了,这一回准要过黄河了。”
“我看不会,”有人不同意,说,“主席早就讲过,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
这时,任弼时冒雨跑到树下,对围在一起的同志们说:“部队行进方向不变,继续顺河进行北上。”
就在中央机关把刘戡的部队引向黄河同时,毛泽东已经命令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主力,从四面八方开始围歼比较孤立的钟松三十六师。8月19日,敌整编三十六师主力刚进到沙家店地区,就很快就被我军包围了。
中央机关刚在曹庄只休息了个把小时,刘戡的部队就追来了。任弼时报告毛泽东:“刘戡从乌龙铺赶来了,已经出动。”
“好吧,”毛泽东说,“他好积极嘛,我们也走。
部队冒雨行进,一直到黎明,来到佳芦河边才停雨。一夜的暴雨使佳芦河水猛涨,湍急的河水在崇山峻岭之间咆哮着,河面一下子宽了好多,挡住了去路。按时间计算,后面刘戡所部敌人离我顶多只有30里路了,情况十分紧急。
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等都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开会,有说有笑,镇定自若。
“好,就这么办!”毛泽东从容地站起来说。
原来,毛泽东决定改变方向,突然由东向西北,背黄河而去。西北边是高峰陡壁,山路崎岖,下边还有羊肠小道,上边但见云雾缭绕,连小路也找不到。
“不走山下走山上,”毛泽东说着跳下马,招呼说,“上山吧!”带头大踏步走在前面。汪东兴叫警卫部队把转移时路上的痕迹去掉。毛泽东却说:“没有问题,就是在这里竖块牌子,注明“毛泽东向西北山上转移',那些敌人也毫无办法。”
听毛泽东这样说,大家都笑了。周恩来含笑对汪东兴说:“有备无患,还是去掉吧,让敌人多找一会儿也不错嘛!”刚走到半山腰,山上就响起了几枪。
“怎么回事?”周恩来停下脚步间。
毛泽东也站住了,把草帽拿在手里,慢悠悠地问了一声
“是敌人吗?”找了一块石头坐下,似乎不在乎是不是敌人。
“好吧,我等着他,看看是个什么鬼样子。”坐下来后,毛泽东又说。
“是对岸民兵打枪。”后面有人前来报告。
“没有事,”毛泽东站起身,“我们走!”
走到山顶,发现一个不算太小的村子,叫白龙庙。周恩来见毛泽东过于疲劳,问:
“主席,这里地势对我们有利,司令部可以住下了?”
毛泽东看了看附近,见村子居高临下,周围地势险要,说:
“好!就在这里住下。把警卫部队布置好,敌人要上山,还可以打几个钟头,到那时再走不迟。”
8月18日清晨,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开往靠近前线的地区,天黑来到梁家岔。这里距离沙家店只有20里路。当晚,毛泽东不顾劳累,又要到东元村去召开军事会议,并叫身边的警卫战士轻装跟行。
“这一路几次遇到紧急情况,都没有轻装,现在钟松已成瓮中之鳖,为什么还要轻装呢?”警卫战士们不解地问。
“你们也晓得。”毛泽东说,“我们要在沙家店一带和敌人打一个大仗。现在敌我双方主力都集中在那里,地区又小,打得好,我们就转危为安了,暂时不走了;打不好我们就过无定河,再往西走。”
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每个战役战斗,他都要同时设计好几个方案。打好了怎么办,打不好又怎么办,条件和敌情我情起了变化又怎么办,甚至连天气变化,都考虑进去。
毛泽东用兵打仗就是这样,把多种情况都考虑周到,往最坏的方面设想,为最好的目标努力,永远把握主动权,让我军立于不败之地。
毛泽东到东元村开完军事会议就返回了梁家岔,一走进指挥所就命令架设电话线,以便与前线直接通话。
第二天,电话线刚架好,放在外间窑洞木桌上的电话机就“叮铃铃”地响了起来。平时,都是参谋接电话,通了,问明情况,再请首长讲话;许多电话,并不一定要毛泽东亲自去讲话。
这一次,毛泽东禁不住兴奋地大步走过去,拿起电话机就说:“是呀!我是毛泽东!”
自从敌人侵占延安以来,毛泽东一直是使用代号的,部队首长要找他,也只能呼他的代号没有直呼其名的。今天,他第一次用自己的名字通电话,与西北野战军总部联系,可见这次沙家店战役的确非同小可。
大大方方地用“毛泽东”三个字通电话,不怕让敌人发现毛泽东的行踪,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已大大改观。守在窑洞前的人又惊又喜,他们知道,我们已经爬上山顶,敌人就该下坡了!
“好!很好!”毛泽东对着话筒有力地说,“跟全体指战员讲清楚,这是对于整个战局有决定意义的一仗。一定要把围住的钟松所部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吃掉,不要放走一个!”
8月20日拂晓,沙家店战役打响了,从常家山传来一阵一阵炮声。毛泽东走出窑洞,神采焕发地对总部警卫部队战士说:“你们到山上听炮声去吧!炮声激烈的时候,来向我报告。”
原来,当敌人三十六师前卫部队一二三旅向乌龙铺一带进攻时,钟松发觉自己已经被解放军包围,慌忙命令一二三旅回援。
而敌人一二三旅回头进入常家山一带时,又被我埋伏在附近的两个旅给围住,敌人旅长刘子奇都被我军活捉。
解放军另一支部队则把企图增援钟松的刘戡所部,阻击在佳县一带。钟松惊恐万状,急忙突围,而胡宗南却在无线电台里指名道姓地大骂钟松,一面下死命令要“固守待援”;一面又下令要把刘戡撤职查办,说他“援榆不力”。
正式的战役还没有打响,敌人就乱作了一团。我军全歼敌一二三旅,只不过是沙家店战役的序曲,好戏还在后头。
突然,西南方向轰隆一声巨响,接着无数巨炮一齐怒吼,霎时间,天崩地裂,震得窑顶刷刷落土。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都站起来,走出窑洞。
“打响啰!打响啰!”奉命到山上去听炮声的警卫战士们一路飞跑,兴奋地呼喊。
毛泽东微笑着说:“好!这回看胡宗南怎么交代!”
沙家店战役激战了一整天,当天黄昏胜利结束。这次战役歼敌整编三十六师6000余人,一举打破了敌人“一战定陕北”的美梦,彻底扭转了西北战局,此后敌人们只能孤立地防守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造成战略被动,而西北野战军从此由内线防御转为内线反攻。
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军的阴谋被彻底粉碎了,随之带来的更是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大为改变。所以说,沙家店战役扭转了整个陕北地区的战局。
我们翻过了最困难、最吃力的山巅,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庆祝胜利时,毛泽东又走在了时间的前面,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谋划着继续歼敌的部署,筹划着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反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