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个体经济进一步发展、路边摊“解禁”的影响,占道经营出现“反弹”现象。一方面,路边摊增加了商贩收入,方便了附近居民购物。另一方面,摆摊乱象又影响了市容市貌,对交通出行产生不利影响。

便民与有序如何兼得?为破解这一难题,肥城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行人性化执法,通过设置临时摊区、加强文明执法、积极普法教育等方式,建立兼顾民生需求和市容秩序的管理模式,既解决了流动商贩摆摊乱问题,又满足了摊贩生计和市民“菜篮子”,让无序占道变有序经营,实现了市场活力和秩序的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疏堵结合,为流动商贩“安家”

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原则,以群众需求为立足点,合理规划设置临时疏导点,给予摊贩规范经营的空间,从源头解决占道经营“顽疾”。

根据市场和民生需求,结合各类农产品上市的实际情况,对流动商贩出摊情况进行深入排查,广泛收集整合群众意见,了解市民需求和流动摊贩经营情况。聚焦就近服务、集合功能、方便群众的定位,在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摊点群的位置、规模、经营种类等,合理设置临时摊区。今年共计调整优化设置临时经营疏导区域10余处。

临时摊区设置后,规范引导成为维持经营秩序的关键。通过规定经营时间和经营范围、常态化巡查、设置摊区监控摄像头、摊位编号牌等方式,加强对临时摊点群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摊贩遵守经营规定和法律法规,营造整洁干净有序的市容环境。

坚持宽严相济,使执法更有“温度”

秉持“以民为本,规范疏导”的人性化管理理念,贯彻“721”工作法,用劝导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流动商贩规范经营,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做到着装规范、用语规范、行为规范、程序规范,执法过程“讲清事理、讲通情理、讲透法理”。严把执法程序关,实施宽严相济监管,对于始终不愿意进入疏导区域,又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的流动商贩,采取“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处罚”的程序进行严格查处,守牢守稳城市文明底线。

强化重点区域管控,结合12345民生热线群众反映情况,对于易发生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御景苑东门、陈刘路口、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实施“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每天不间断巡查,规范沿街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摊贩等不规范行为,避免占道经营问题发生。今年5月份以来劝离并引导农户900余人次,限改、警告80余人次。

坚持普法宣传,推动治理长效化

坚持执法和普法相结合,深入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管理的内驱能动性和摊贩自治管理的质效性,绘就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底色。

通过微信公众号、媒体报刊等多种方式,加大占道经营危害、临时摊位疏导点、夜市摊区设置等政策宣传力度,详细解读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争取流动商贩的理解和支持,努力营造规范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日常执勤过程中,融入执法队员、巡管队员现场讲解,规劝流动商贩进入就近农贸市场或划定的临时摊区,自觉杜绝占道摆卖行为。完善日常巡查督导机制,切实发挥监管作用,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总结工作,拾遗补缺,将整治工作经验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今年以来,在城区设置10余处临时摊点群,引导流动摊贩集中经营,切实改善了城市环境,占道经营现象大幅减少,市容市貌得到显著改善。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地摊经济与城市秩序协调共生。满足了市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高。规范了商贩经营行为,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临时摊点群汇聚了各类小吃、蔬菜、百货等商品,丰富了市民群众的夜间生活,提升了城市活力和文化氛围,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推动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