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张玉凤
1964年,毛主席在专列旁边跟张玉凤拍下一张合影,这张照片是毛主席随行记者钱嗣杰拍摄的。这张照片非常罕见,此时的张玉凤年仅20岁,梳着两根辫子,她只是毛主席专列上一名普通的列车员,但长相出众,气质不凡。
照片中,毛主席一身中山装,拍照时他对张玉凤并不熟悉。反观张玉凤穿衣朴素,跟其他女同志没有任何不同。张玉凤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这张照片拍摄6年后,她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现在问题来了,张玉凤为何能成为毛主席专列的列车员?为何最终又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根本原因是张玉凤自身努力的结果。张玉凤,1944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清贫之家。
张玉凤(前排右二)
因为家里实在太困难了,张玉凤读完小学六年级便辍学在家,那年她才14岁。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张玉凤想了很久,依靠父母也不太可能,天性要强的她决定自己闯荡一番。
就在此时,张玉凤看到了牡丹江铁路局正在招聘员工,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考试,结果没想到真被录取了。对于张玉凤来说,进入牡丹江铁路局工作是她根本不敢想象的,于是她特别努力。
张玉凤在牡丹江铁路局工作期间,先后担任餐车服务员、广播员,她认真负责,连续几次成为了优秀员工,并受到领导的称赞。就在张玉凤认为自己会在牡丹江铁路局工作很久时,一个改变她命运的机会降临了。
毛主席抵达徐州
1960年10月,铁道部派人来到牡丹江铁路局选择中央首长专列工作人员。经过层层筛选和政治审核,张玉凤成功入选,她很快来到北京,进入铁道部专运处工作,成为一名列车员。
张玉凤更没有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习,她被分配到毛主席的专列上工作。如此大家了解毛主席生平,就知道他在建国后喜欢乘坐火车到全国各地视察,其中他在专列上办公、开会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某种程度来说,专列就成为了毛主席的“流动办公室”。乘坐专列时,毛主席随时可以停车,跟当地各级干部现场开会,还能最大程度接触基层干部,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
毛主席在北京火车站
毛主席曾说:“乘火车就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想停就让火车找个支线停下来,下车去看看,或者找当地领导谈谈都行。”另外,毛主席还在专列上接见过外宾。
据铁道部提供的资料,从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乘坐火车“进京赶考”,到1975年4月14日最后一次从南方回到北京。在长达26年时间,毛主席乘坐专列72次,他在专列上工作和生活2148天,总行程344万公里。
谢静怡曾担任毛主席17年的机要秘书,她多次跟随毛主席外出视察。谢静怡回忆时说:“(坐在专列上的)毛主席看得是那样出神,哪块地里长的是什么苗,哪里旱了,哪里涝了,哪一块庄稼长势好,哪一块长势不好,他都能发现。他一边看,一边指给我说:‘这一带麦子比较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列车飞驰,视野变换。”
毛主席和专列工作人员合影
毛主席如此频繁的乘坐专列外出视察,因为专列的工作人员就显得无比重要,必须是政治上完全可靠,而且个人能力也必须突出。正如此,张玉凤才来被安排来到毛主席专列,成为一名列车员。
尽管来到毛主席专列上工作,张玉凤等人要杨哥遵守纪律,每个人都负责具体的工作,不该问的一律不问,也不能随意来到毛主席所在的车厢,所以她能和毛主席拍下一张合影,就显得无比珍贵。
前面提到,毛主席在建国后乘坐专列外出视察很频繁,所以他跟列车员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经常称呼大家“我的队伍”。但是,毛主席对大家要求也非常严格,有一件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毛主席
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除了以身作则外,对专列上的所有工作人员也提出了要求。毛主席专列乘务员常佑芝回忆时说:
“毛主席号召身边乘务员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不能搞特殊化,也挖点儿野菜吃。这样,我们到了武汉以后,就上武汉机场那边挖野菜,然后交给厨师,做成糕点一类的东西吃。”
1970年7月的一天,张玉凤跟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专列上打扫卫生。突然,列车长来到张玉凤面前,说是上级让她去中南海一趟。当天上午11点,张玉凤被一辆小汽车接到中南海。
毛主席和张玉凤
据香港《文汇报》记者阮纪宏撰写的《张玉凤回忆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中的描述,“早上十一时,张玉凤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来到中南海,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及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接待了张玉凤,问她是否愿意到中南海当服务员。”
来之前,张玉凤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但她当场直接答应了。就这样,张玉凤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她陪伴毛主席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6年。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后,张玉凤离开了中南海。
张玉凤在毛主席纪念堂
如今的张玉凤已经79岁高龄,每逢毛主席的诞辰日和忌日,她都会来到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对于张玉凤来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6年时间,无疑是她生平最重要的一段经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