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青岛市召开“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今年以来,青岛市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兜牢残疾人保障底线、优化关爱服务。据了解,截至9月底,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6万人,保障城乡特困人员1.3万人,临时救助困难居民1.5万人次。另外,青岛市建成139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032处村居养老服务站。目前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约3.6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约1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完善救助制度,救助对象由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和全体遇困居民拓展,救助内容由物质资金救助为主,向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互相衔接拓展,向“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拓展,救助主体由政府为主向“政府+社会力量”拓展。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先行救助。提高救助水平,2024年1月起,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15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6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低保标准的1.5倍同步提高,保障标准位于全省前列。截至9月底,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6万人,保障城乡特困人员1.3万人,临时救助困难居民1.5万人次。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利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汇聚共享22个部门77项救助数据信息,今年以来共监测预警2.7万余人次,救助帮扶1100余人次。完善镇(街道)“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和“社会救助一件事”系统,将12个救助部门28项救助事项纳入社会救助一件事,低保、特困、低边家庭实行一次申请授权、一次调查核对、一次审核确认,目前共受理“线上、线下”困难群众救助申请、转办6万件次,实施救助帮扶5.4万人次。

落实“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的主动发现模式,实施项目化运作,为困难群众开展心理救助、社会融入、照料服务、资源链接等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推动社会救助由“供给型救助”向“需求型救助”发展。鼓励引导慈善组织有序、高效参与社会救助,今年全市发动16家慈善组织设立慈善救急难项目20个,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帮扶困难群众。

建立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满足老年群体所需所盼

牵头推进爱老助老五项行动,行动实施三年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老年人助餐服务全面铺开,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住宅公共空间和口袋公园适老化改造进展迅速,老年教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老年人生活环境更加便捷、舒适、幸福。提高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水平。青岛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218元,高出全国、全省标准115元、50元。医疗机构普遍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全市33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全面推行老年人“健康照护”管理,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全市911万城乡参保人,解决8万余名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难题。

构建养老机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居养老服务站三级网络。拓展养老机构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功能,全市现有养老机构302家,其中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284家,占94%;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7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7万张,占80%。在全市137个镇街建成139处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具备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助餐送餐、助洁助浴、长短期托养、精神慰藉等服务功能。建成1032处村居养老服务站,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按需灵活设置助餐送餐、照护服务等功能,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养老服务。

制定出台“1+N”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聚焦特困低保老年人,落实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目前,全市共保障2998名特困低保老年人入住机构,共为8380名特困低保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机构享受补贴额度由原先的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400元;聚焦一般社会老年人,市区两级助餐补贴享受人群范围由70岁以上老年人扩大到65岁以上老年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按时发放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的基础上,推进各类资金免申即享、一卡发放。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

进一步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养老保险政府代缴等相关工作。目前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约3.6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约10万人,困难残疾人就业生活补贴惠及约1.1万人。今年来已发放就业特别困难残疾人岗位补贴、稳岗补贴、超比例安置奖励约40万元,60周岁以下残疾人代投意外伤害险约8.1万人,农村非低保残疾人水气暖费用减免1.4万余户。

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实施涵盖学前、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的全程教育救助,根据接受教育学段和类别最高给予5000元的救助;对接受全日制或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并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的残疾学生,分学段、分类别给予一次性教育奖励,最高奖励20000元。通过实施教育救助和奖励,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教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目前2024年度申报工作已接近尾声,预计惠及3000余人。

青岛市残联扎实推动“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开展星级评定,年度新建42处,目前已实现街(镇)全覆盖。全市现有各类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51家,通过“寄宿制、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等方式,为5600余名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视力残疾人按政策分类别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等照护服务。

此外,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服务,已完成3197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37名听障儿童通过语训评估进入到普小随班就读,为22名肢体残疾儿童完成筛查评估并进行矫治手术;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4万人;为有辅具适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适配服务1200余人次。

下一步,青岛市将持续扩大政策供给,提高服务保障效能,解决好困难群众、老年群体、残疾人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高雅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