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到,昔日那个连螺丝钉都要进口的国家,如今已在全球军工领域傲然挺立?
在这个寒风瑟瑟的深秋,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五代机的空军强国。这不仅是一个数字的跃升,更是一个时代的转折。
看看美国人这些年走过的路。F-35项目像个无底洞,吞噬了天文数字般的军费,却频频暴露短板。那些趾高气扬的军工巨头,如今在项目延期和技术瑕疵面前焦头烂额。
想想都觉得讽刺。当年他们对我们的封锁何其严密,如今却眼睁睁看着我们从追赶者变成并跑者。
在歼-35的研发过程中,我们的思路可谓是"弯道超车"的典范。美国人在F-35上栽的跟头,我们一个都没有踩。他们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洛克希德·马丁一家身上,结果怎样?垄断必然导致懈怠,这是经济规律,也是人性使然。
反观我们,南北分工、良性竞争的格局,让成飞和沈飞各显神通。这种"双峰并峙"的研发体系,不正是中国特色的创新之道吗?
有人说,歼-35是为了替代老旧机型。这种说法过于简单了。在这个世界军事格局加速重构的节点上,歼-35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我们在全球军贸市场上的一张王牌,是我国军工实力的最新注脚。
那些坐在华尔街写报告的分析师们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眼中那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早已悄然完成了军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当F-35还在为各种技术故障焦头烂额时,我们的歼-35已经开始规划未来的改进路线。
这让人不禁要问:当初那些对中国军工嗤之以鼻的"专家"们,现在作何感想?
更值得玩味的是,当某些国家还在为高额军费摇头叹息时,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性价比最优的发展道路。歼-35不是简单的模仿之作,而是融合了中国智慧的创新之作。
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歼-35的横空出世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它告诉世人,在航空领域,中国已经站在了与世界对话的制高点上。
技术封锁?市场封锁?这些都阻挡不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脚步。
歼-35的成功,是对那句老话最好的诠释: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己。
在太平洋的上空,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战鹰翱翔。这不是威胁,而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