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之间47多万的网络转账,其中还含有“520”“1314”等数字,这是借款还是表达爱意的红包?分手后,小亮状告前女友小美(均系化名),要求小美返还两人相爱期借的47万余元。11月6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作出维持一审的终审判决,考虑双方的收入情况、相处时间、款项用途以及转账金额等因素,酌定小美返还小亮38万元。

2022年2月,小亮与小美经人介绍后相识,后迅速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此后,两人感情再度升温,甚至达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小亮多次带小美回家,在此期间小美还收到了小亮父母金额达2万元的红包。但好景不长,小亮与小美因为生活矛盾发生争吵,并于2023年10月分手。

在两人谈恋爱期间,小亮多次通过微信、支付宝以及银行卡向小美转账,并帮助小美偿还信用卡贷款,金额累计达47万余元。在二人分手后,小亮以民间借贷名义向一审法院起诉小美,要求归还上述款项。

庭审中,小美辩称该款项是小亮对其表达爱意的赠与,如不少转账金额为“520”“1314”等,相关款项被其用于二人同居期间的生活所需,且小亮并未提供借条等证据,故该款项并非借款。对此,小亮向法庭提交了二人恋爱期间的部分聊天记录,其中小美多次向小亮表达了借款及还款的意思表示,小亮则表示如果小美愿意与之结婚则可帮其还债。如2022年10月13日聊天记录中,小美问道:“借你的钱有利息吗,能不能借我20万还信用卡?”小亮回复:“如果你答应真心跟我过日子结婚组建家庭可以不用还,如果不行就写借条。”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案涉款项的性质以及是否需要返还。本案中,由于小亮小美两人关系特殊,双方之间交织着借贷和赠与的意思表示,款项发生时间跨度大,转账金额不固定,又无借条等书面证据,故对于具体款项究竟属于借贷还是赠与难以作出精确区分。但可以判断的是,小亮向小美转账款项以及帮助其偿还信用卡的行为,目的在于增进其与小美的恋爱感情,并最终成就婚姻关系,小美对此亦十分清楚。小亮在微信聊天记录中多次向小美表示,如小美愿意与之结婚,则无需出具借条,不用偿还案涉债务;再结合往来款项数额较大,超出日常生活开支所需,不同于一般恋爱交往中的赠与等事实,应当认定涉案款项系以结婚为目的的附条件赠与。现双方已终止恋爱关系,小美继续占有上述款项不具有合理性与正当性。考虑双方的收入情况、相处时间、款项用途以及转账金额等因素,法院酌定小美返还小亮38万元。

一审判决后,小美不服提起上诉。南通中院经审理维持了原判。

法官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通常而言,男女恋爱期间的小额财物赠与或日常消费支出应当认定为是双方维系感情的必要支出或共同消费,分手后不得要求返还。但是恋爱期间男女双方发生的大额财物赠与不同于一般的赠与行为,也不同于按照习俗给付彩礼的行为,其系基于双方恋人关系而发生,往往是一方基于结婚目的,该赠与行为可以视为一种附条件的赠与。当双方无法缔结婚姻关系或者恋爱关系解除时,赠与财物一方的赠与目的则无法实现,因此其有权要求对方返还财物。

本案中,小美以借款的方式提出请求,小亮则基于恋人关系而转账,并明确如果双方结婚则不用返还,该行为视为一种附条件的赠与。因小亮与小美分手而解除恋爱关系,其赠与财物的结婚目的无法实现,有权要求小美返还财物。

法官特别指出,恋爱中像“520”“1314”“13145.21”等红包,分别是“我爱你”“一生一世”“一生一世我爱你”谐音,与情侣之间示爱语言高度一致,而且,这种转账发生在双方恋爱之中。对于此种转账,法庭往往会推定为是一方对于另一方示爱作出的赠与,一旦另一方接受红包或转账,就认定为赠与行为成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分手,也很难甚至无法通过诉讼途径追回。

通讯员 顾建兵 王银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