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盛魁文化博物馆研学,是传播大盛魁文化的重要途径
作者/孙树恒
一
研学的目的和意义。
研学是指以学习和研究为目的的实地探索和体验活动。它是一种融合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活动的教育模式。
研学通过让学员亲身体验和探索,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这种学习方式让学员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研学活动涵盖了人文、自然、历史等多个领域,让学员在实践中学习,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研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员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通过参与研学活动,学员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种责任感的培养,对学员成为有担当、有爱心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
利用博物馆研学的优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融入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其中,博物馆研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求知者。它不仅能够让我们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更能激发我们对文化的热情,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
一是让历史触手可及。走进博物馆,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尘封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倾听、去解读。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博物馆研学更注重沉浸式体验。通过参观展览、聆听讲解、亲手操作等方式,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我们的记忆,更让我们在情感上与历史产生了共鸣。
二是跨学科融合。博物馆研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更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它教会我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是促进文化传承。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在博物馆里,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更能够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无论是绘画、写作还是设计,博物馆都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通过研学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更能够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是增强文化自信。博物馆研学还能够帮助我们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更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凝聚力。这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洗礼,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我们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三
利用大盛魁文化博物馆研学,是传播大盛魁文化的重要途径。
首先,大盛魁文化博物馆研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式,对于传播大盛魁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组织学员参观博物馆,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大盛魁的历史背景、商业模式、经营策略以及它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博物馆通常会通过展览、文物、图片、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大盛魁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大盛魁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内蒙古财经大学“走进大盛魁 ,链接元宇宙”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践行“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其次,大盛魁文化博物馆研学博物馆还可以组织专家讲座、读书会,交流互动的方式,学员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盛魁文化的魅力,将大盛魁的历史故事、商业智慧、人文情怀等生动地讲述给学员,让学员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体验大盛魁的辉煌岁月。这种形式不仅易于被学员接受,还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对大盛魁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如举办的企业家《大盛魁博商文化》首场读书会,企业家们通过诵读“生意论”,真正了解大盛魁300年的历史文化,绵绵不绝,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大道至简,商道即人道!
弘扬大盛魁文化,传承大盛魁精神!
第三,利用大盛魁文化博物馆研学和情景剧,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传播效果。一方面,博物馆研学为学员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大盛魁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另一方面,情景剧则通过生动的表演形式,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大盛魁文化的魅力。这种结合不仅丰富了传播手段,还提高了传播效果,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大盛魁文化。如名城小记者“诵读经典 ,受益终生”经典诵读表彰会。“小课堂 大世界”,大盛魁书院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大千世界,商海浩瀚!把大盛魁300年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种传播方式,加强对大盛魁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