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长白山南麓,浑江东岸,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陵园巍然矗立山冈。
走进深秋的陵园,天高云淡,落叶簌簌,杨靖宇将军高大戎装铜像挺立在园中。始建于1954年的杨靖宇烈士陵园,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同志的安葬地和展示东北抗日联军光辉业绩的大型纪念场馆,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
作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杨靖宇烈士陵园始终聚焦我省“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立足“红色教育领航新发展”理念,助力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不断以红色文化赋能爱国主义教育。
据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陵园每年接待社会各界团体和参谒群众达45万余人次,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提质升级,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地。
杨靖宇烈士陵园先后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东北抗联纪念馆布展改造升级、抗联小路建设等。争取中央资金对杨靖宇将军生平业绩展进行重新改造;打造“数字园馆”,增设全景VR、网络预约等功能,开启360度沉浸式参观体验,方便群众“云端”祭扫常态化。
挖掘资源,打造红色教育主阵地。
近年来,陵园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充实教育景观,实现教育形象化、艺术化,给党员干部群众更直观、更深刻的教育体验。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组织整理完善国防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廉政教育、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解说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深入挖掘“红色”元素,进一步提炼红色资源的教育内涵,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
创新宣传,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地。
杨靖宇烈士陵园具有较强的红色教育品牌影响力,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充分将红色文化与红色教育强强融合,对推动基地建设和爱国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党百年之际,央视以“快闪”方式在靖宇陵园录制《唱支山歌给党听》,点击量达到1000万余人次。2021年,杨靖宇烈士陵园创作的《红色讲解员的担当与使命》文章,在《国防教育》杂志刊登。自2021年起,“清明祭英烈”活动连续4年被央视直播,受到央视中央一套、新闻频道、军事频道广泛关注。
下一步,陵园将聚焦提升和挖掘抗联文化和红色资源,聚焦传播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功能和接待水平,全力打造东北地区红色教育基地新坐标,成为印象通化最深刻的“红色记忆”。
一是点上突破,使红色教育亮点更亮。利用杨靖宇东北运用抗日游击战术第一人,和他总结的战术思想“三大绝招、四快、四不打”,在清明节、靖宇将军诞辰和殉国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专题展览、故事会,立足资源优势,做足“红色”文章。
二是线上发力,使红色教育优势更优。充分利用“三微一端”平台,依托靖宇陵园微信公众号、网站等进行国防教育宣传和推广。打造红色教育智慧园馆,实现智慧讲解和智慧服务。
三是面上协同,使红色教育特色更特。为“重走抗联路”和“红色研学之旅”等品牌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助力红色教育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通化红色主题文化标识。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梦卓 实习生 王柳涵
编辑:秦楚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