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年前,我还在我们当地的一高念高中。

根据我过来的经验,当地最好的高中,往往是各种极端现象杂糅丛生。

比如最优秀的学生会聚集在这里,同样一部分学习很渣但是很有个性的学生也会聚集在这里。

前者出现在这里,是分数成绩决定的,而后者出现在这里则是家庭背景力量使然。

因为成绩很渣却还又能到这里念书,必然是家里有权有势。

而有权有势家庭走出来的学生,又怎么会没有个性呢?

所以说,读什么样的高中,已经将社会新生代的一群人进行了一次划分,读书能力强的和家里有资源支撑的孩子,才有资格接受更好的教育。

两者都不具备的,那就只能去社会大学里深造了。

话题扯远了。

不过,一高里面更多的,则是普普通通的平凡子弟,比如笔者就是。

印象里面,班里曾经有个女生,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子:

长相普通,还有点瘦弱,衣着普通,成绩也很普通——大概在七八十人的班里排三十多名。

因为长相普通,我着实想不起她究竟长什么模样。

或许我面对面看到她,还能依稀将她辨认出来。

综合各种信息,我还能判断出来,那个女孩的家庭条件也很一般,甚至说有点差,因为学校里最普通的饭菜,她也只是买一点点吃,不会吃太多。

她的瘦弱和脸色差,不知道是不是和长时间吃最普通的饭菜有关。

以至于每次在书本中读到“面如菜色”这四个字的时候,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她的样子。

某天,学校要举办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作为班主任的英语老师,动员大家要积极报名。

我是对此没什么兴趣,这类活动一般都是学霸们的专属。

不过在老师公布参赛学生名字的时候,当她念完了那几个学霸级的同学之后,居然还念到了她的名字。

的确令我感到不可思议:她居然会参加这个比赛啊?

后来,老师特意抽出半节课,让这些参赛的同学先在班里演讲一下,算是作为一个初步的预演和筛选。

当那些学霸级的同学轮流上台用中气十足的英文,朗诵自己精心准备的稿件的时候,同学们要么是报以热烈的掌声,要么则是回应满堂的哄笑声。

能获得热烈的掌声,说明人家朗诵的是真的不错;能获得满堂的哄笑声,倒也不是说大家在嘲笑他,相反则是说明这个同学人缘在班里很好,人气很高。

现实中往往就是这样,如果你连得到别人嘲笑的资格都没有,那说明你真的没有存在感。

最后,轮到那个女生登台演讲。

我记得那个女生的演讲开头是一段英文歌曲,她唱完之后,才会以

“Hello,everyone!”

作为开场白。

从她开始唱歌,再到她朗诵完最后一个单词,整个过程我能感觉出来,她很紧张,但是她又在努力克制自己的紧张。

甚至说因为慌乱的缘故,她朗诵的腔调都有点走样。

可见,这是她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景。

待她走下讲台的时候,掌声是稀稀落落,至于哄笑声,也没有。

这是不是说明在场人员认为对她而言,就连鼓掌或者哄笑一下都觉得白费力气呢?

她在班里太平凡了,以至于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演讲的机会,她在班里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因为她朗诵得确实一般,老师并没有给她继续去参加全校大赛的资格。

整个高中期间,这是我对这个女生唯一的较为深刻印象。

记得前些年,我在路上遇见过她一次。

从她的衣着、打扮来看,她的生活可能还是那么普通和平凡。

或许她已经和这个世界、和自己妥协了。

用我们俗话讲:认命了。

不过,我总是感觉,高中时候,她主动报名参加英语演讲比赛,似乎不单是为了比赛那么简单。

这背后,也许是她在努力、在发光、在抗争、想证明点什么,哪怕没有任何人注意到她。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想告诉她,以及千千万万不甘于平凡、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的人:

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一定会有人注意到、感知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