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是我国人才当中最顶尖的资源,是国家人才战略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
如果从人才强国建设的角度出发,拥有大批院士和顶尖科学家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把院士尊重到什么地步都不为过,把院士提升到多么高的高度也都不为过。
但是,如果不分场合,不分时宜,而把院士捧上天是一种病,该治治了!
近期,看到一则某地举行大型活动的新闻报道,该活动规模十分宏大,可谓是高朋满座,群贤毕至,来了不少的院士专家学者。
单纯从新闻上来看,这个活动,可谓是空前盛大,但是,仔细端详后发现,参加这次活动的两院院士当中,有很多人都与这次会议主题相关的背景不相符。
也就是说这个会议的主题呈现出来的学科和学术范畴,不是这些院士所研究的内容,对这些院士来说,他们是门外汉。
另外一个特点是,出席这次会议的两院院士基本上都是高龄的院士,甚至要靠助手搀扶着才能走上讲台。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方面我是对这些院士感到敬佩,他们敢于参加自己不熟悉领域的会议,并且堂而皇之发表演说,真的是要由衷佩服他们的胆识,佩服他们的胆量。
另一方面,我要对有一些院士感到可怜,他们为了区区几万块钱的站台费,不惜以如此的高龄来参加会议,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
不知道是他的助手缺钱,还是他的家庭缺钱。
如果评选上的两院院士仍然不能有强大而稳定的收入待遇来源的话,那肯定是相关部门的责任。
当然,我们今天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也反映出当下人们把院士这个群体看得过重,看得过高,是一种病态!
很多地方,现在凡是举行活动,都想请一些院士来站台。
院士站台的好处,就是他们认为能够拉高这个活动的档次,能够便于对外宣传,能够体现行业的水平。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这些院士参加了之后,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意义和实质性的成果。
就像现在全国遍地开花的院士工作站一样,有的院士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工作站,多到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设立过工作站,更别说在那个工作站去开展什么研究,出了什么成果。
更多的时候,这些院士只是挂牌的时候来一下,然后挂完牌,合作单位去宣传一下就完事了。
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却没有起到应有的实际效果。
但是,大家为什么还热衷于搞所谓的院士工作站呢?其实是为了表面文章好看。
因为有了这个所谓的院士工作站之后,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就有了素材,能够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曾经出席过多次有院士参加的会议,跟他们主办方了解得知,一般院士的出场费都是至少1万元,有的甚至2万元,还包括来回的机票以及助手的机票,食宿费等。
院士只需要作三个小时左右的报告,这种收入来的真的是特别快,来的十分轻松。
但是,比较令人惋惜的是,我们的财政经费浪费在这个上面。
即便是这种报告,似乎都我们的院士们都特别特别的忙,一般是前一天晚上到达之后,第二天上午讲完课,下午又要飞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讲课。
他们自嘲是空中飞人,实际上他们哪里是什么空中飞人,只是他们是现在绝大部分都是退了休,有很多自由时间的退休老人,只是由于头衔比较大,所以到处有人请他们,他们也乐意去。
就像周瑜打黄盖一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其实,这些院士给主办方所带来的,也许只是这个人来了,也许只是做一个宣传。
从科研的角度来讲,当一个院士专家每天都如此忙碌,变成了空中飞人,每天都在做报告,如何去继续发展他的学术?如何继续培养人?
如果总是一味输出,而没有输入,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提升学术水平?
到头来,每次报告都是炒冷饭,没有一点新意。
当然,这些人的头衔是一辈子所拥有的,只要你不犯错,就没有人摘掉你这个帽子,而不管你的学术水平是否继续提升。
只要有这个帽子在这里就够了。
不仅是主办方还是参会的人,他们在乎的就是你这个帽子,而不在乎你讲的是什么。
当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成为了病态。
如果任由这种病态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我认为以后的浪费将会越来越大,其产生的恶劣影响远比积极影响更大,会损害更多群体的利益。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