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虹桥要持续强化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应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等“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如何提升辐射能级?答案是全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11月6日上午,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分论坛暨2024“虹桥HUB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对于虹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肩负国家使命,作出更大贡献分享真知灼见。

传统枢纽在快速重构

“全球枢纽在疫情之后变化很快,传统枢纽有一些衰退,很多新的枢纽成长得非常快,当然这和交通、经济有关,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认为,数智时代,数据最聚焦的枢纽、数据大量进出的枢纽,都不在传统枢纽,有的地方可以有100多万名数据处理人员,这种人员枢纽,也不在传统的线下交通有关的枢纽地位,所以枢纽在快速重构。

因此,大虹桥要持续强化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应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等“三力”。江小涓表示,影响力方面,“交通”“会展”“商务”“总部”“平台”等都是枢纽经济影响力的重要组成。因此,提供好的国际化教育、医疗、科技服务,使领馆、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数量多、活跃度好,都是枢纽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内容。

而具有吸引力的枢纽,可以用“宜业、适投、宜居、宜商、宜学、宜游”来概括,只有具备了这些要素,才能有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资源配置能力,吸引全国和全球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其他高端要素资源流入到本地,为枢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辐射力则是指枢纽与外部经济社会联通的能力,主要体现为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联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网络)、信息交换和人员交流平台(商务交往)等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互通水平,也是支持枢纽产生强大辐射能力的基础性条件。“建设枢纽,不仅要着眼于枢纽本身发展和要素流入,还要着眼于枢纽能量的外溢,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带动力。”她说。

数智新技术赋能大虹桥

近年来,以数智领域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枢纽对于激发数智产业驱动范式变革作用显著、前景广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人工智能加速迭代创新,并且向各个领域渗透,实现了万物的数据化、智能化,不同智能终端,不同系统平台,不能应用场景数据互联互通,深刻改革了枢纽的功能、形态和辐射能级,枢纽的变化正是因为技术革命带来的。”

因此,他认为枢纽核心功能必须从货物的集散功能向要素的组织功能转变,从单一的货物集散配置向商务会展、专业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总部等多元功能融合转变,从而赋予枢纽更强大的经济循环和要素组织能力。

“以大科创赋能大虹桥,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升辐射能级的必答题。”王一鸣建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可以依托“一核两带”的高端制造业基础,来吸引和集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研发平台;支持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世界一流大学在虹桥设立分支机构;打通基础研究、产品研发、产业化转化的链条,促进上下游的协同创新;还可以主动对接上海张江高新区来虹桥设立分支机构,同时联合浙江、江苏,形成联合自主项目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全球数智领域最受瞩目的发言人之一,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的报告,分享了他对当前全球数智创新的趋势洞见。在对比虹桥和硅谷两者的创新要素之后,他表示:“我非常有信心,虹桥在接下来几年会像硅谷一样,转型成为一个AI创新枢纽。”

复旦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姜育刚介绍了当今方兴未艾的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要点。他认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可以成为具身智能得到广泛应用的“试验田”和“竞技场”,服务于交通物流、工业制造、康养服务等各个领域,但同时也要警惕具身智能在实际应用时,可能带来各种各样风险和问题。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批复三年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一核”,优势产业加快集聚,功能建设成效明显,各类主体活力迸发。2024年前三季度,商务区税收收入、进出口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已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商务部共同主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