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血雨腥风。在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令人难忘的大地主 - 戴万龄。他本可以依靠万贯家财过着优渥的生活,却毅然带领全家投身抗日。作为一个拥有千亩良田的大地主,他不但不剥削压迫百姓,反而常常救济穷人。当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时,他挺身而出,率全家参与抗日。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这位富甲一方的地主,带领六个儿子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之路?为什么他们一家最终都选择了为国捐躯?让我们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揭开这个让人动容的故事。
一、戴家的发迹与传承
乾隆末年,山东大地连年干旱,颗粒无收。戴家祖上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带着全家老小踏上了北上逃荒之路。历经三个月的跋涉,终于来到了吉林敦化。当时的敦化,正值清政府实施移民实边政策,官府对移民给予土地、牛具和种子。戴家便在沙河沿一带扎下了根。
戴家先辈深知创业维艰。他们选择了沙河沿东部的一片荒地,这里虽然杂草丛生,但土壤肥沃。一家人起早贪黑,开荒种地。头几年,戴家不但自己耕种,还请了几户同是从山东来的流民帮工。他们用山东老家带来的农耕技术,在这片黑土地上种植高粱、大豆。由于施肥得当,加上人勤地肥,收成远超当地农户。
到了道光年间,戴家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户。戴万龄的祖父戴元贵开始经营粮食买卖。由于沙河沿地处交通要道,来往客商不断。戴元贵修建了几间粮栈,专门收购本地农户的粮食,再转手卖给外地商人。生意越做越大,家中开始购置良田。
1872年,戴万龄出生在这个已颇具规模的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戴福源不但继承了祖辈的优良传统,还扩大了家族产业。在沙河沿镇上开设了油坊、粉坊,购置了大量牲畜。到戴万龄成年时,戴家已拥有二百余垧良田,成为敦化城东首屈一指的大户。
戴万龄自小耳濡目染家族传统。他深知戴家的财富来自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辛劳。对佃户,他从不加重租税;遇到歉收年景,主动减免租金。戴家在当地开设的工坊,工钱比其他东家高出三成。每年冬季,他都会组织仆佃大会,给佃户发放过冬物资。
1927年春,敦化一带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当地许多富户都在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戴万龄却拿出家中储存的五千石粮食,平价卖给灾民。不仅如此,他还将族中积蓄的万两白银,借给无力购粮的百姓。这一举动,让戴家在当地名望更盛,百姓们都称他为"大善人"。
从山东逃荒到吉林,再到成为敦化首富,戴家始终保持着仁义传统。戴万龄更是将这种家风发扬光大。他不但善待佃户、救济穷人,还资助当地学堂,供贫困子弟读书。正是这种重义轻利的品格,为他日后率领全家参与抗日斗争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从富商到抗日英雄的转变
1931年9月18日的枪声,彻底改变了东北的命运,也改变了戴万龄的人生轨迹。日军占领敦化后,在当地推行"治安肃正"政策,强迫当地富商为其提供物资补给。日本宪兵队多次派人到戴家,要求他担任伪职,遭到断然拒绝。
在这段艰难时期,戴万龄暗中接济流离失所的百姓。他将自家粮仓改建成临时收容所,收留逃难的乡亲。为了掩人耳目,他将这些难民安排在油坊和粉坊做工。日军每次来查时,这些难民就装作普通工人。三个月内,戴家先后救助了两百多名难民。
1932年初,抗日救国军总指挥王德林率部来到沙河沿一带。王德林与戴万龄相识多年,两人曾在敦化商会共事。得知老友到来,戴万龄连夜召集家族会议。次日清晨,他便带着全部积蓄,前往救国军营地。
戴万龄加入救国军的消息很快传开。当地不少青壮年纷纷响应,投奔救国军。戴家的六个儿子也都参军入伍。戴万龄将家中二十余名护院编成一支战斗队,专门负责侦查和向导工作。这支队伍因为熟悉地形,在后来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德林任命戴万龄为第五营营长。接到任命后,戴万龄立即着手整编部队。他将从家中带来的护院和当地参军的青年混编,组建了三个连队。由于这些人大多是猎户出身,枪法精准,很快就形成了战斗力。
1932年2月,第五营参与了敦化城战役。战前,戴万龄率部负责侦查敌情。他们发现日军在城南防守薄弱,便建议从南门突破。战斗打响后,第五营率先攻入城内,一度控制了商会大楼。但由于敌军援兵抵达,最终不得不撤出城区。
这次战役虽然没有成功,但戴万龄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指挥有方,带领部队全身而退,没有造成太大伤亡。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地主阶级也可以为国效力。
撤退途中,戴万龄得知日军烧毁了他的家园,杀害了留守的族人。面对家破人亡的惨状,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他将剩余的家产全部捐献给救国军,用于购买武器弹药。
从此,戴万龄带领第五营辗转于敦化、宁安一带,与日军周旋。他们采取游击战术,专门袭击日军的补给线。在他的带领下,第五营逐渐成为救国军中的一支劲旅,多次打出漂亮的伏击战。
三、特殊的战术创新与贡献
1933年春,日军在敦化地区加强了军事部署,派驻了更多的守备队。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戴万龄意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作战方式。他根据当地地形特点,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石壁战法"。
这套战法的核心是利用敦化东部山区的石灰岩地貌。戴万龄发现,这些石壁不但可以作为天然掩体,还能产生特殊的回音效果。他让部队在石壁间设伏,通过巧妙布置,可以让枪声在峡谷中反复回响,造成兵力众多的假象,迷惑敌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