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红楼。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似乎任何一本书,都有一些类似负面的东西,多少年来,对此也有大争议。对此,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秦春华教授发表了一篇《“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的文章,可以说说的面面俱到。
他之所以说这个话题,主要是他认为四大名著对她的女儿影响很深,“毒害”很大,比如他给女儿讲了一个“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但是他妻子觉得这种骗来骗去的故事,影响孩子的人品。
当然,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自然尤其出彩的地方,不然也不会影响无数中国人,那么为什么秦教授认为四大名著不应该让孩子读,甚至说应该禁了红楼梦呢?
有人反对就有人支持。说到排斥四大名著,我们不妨说说支持四大名著的。
最知名的就是易中天教授,他作为百家讲坛的高级讲师,对四大名著尤为喜爱,比如他说:红楼梦是文学家最后的辉煌,自此之后再没有真正的诗了。如此高深的评价,也足以说明红楼梦在大家心中的价值。
再比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教授对红楼梦也是极其推崇,他甚至感慨说,字字看来皆是血——是谁写出的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可是同样是北大教授,为什么秦春华教授会觉得四大名著不应该让孩子们读呢?
秦春华教授对四大名著,尤其是《西游记》,提出不鼓励孩子们阅读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对其深刻佛教内涵和妖魔鬼怪打斗场景的认识上。
《西游记》的确蕴含了大量的佛教哲学思想,涉及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概念。这些内容对于成年读者可能更容易理解,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过于抽象和深奥,难以直接理解其深层次的意义。
其次,教授或许担心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过早接触到复杂的哲学概念,而这些概念可能会对他们形成不成熟或者误导性的认知,影响到他们在身份认同方面的正常发展。
教授提到《西游记》中存在妖魔鬼怪的打架场景,她担忧这可能误导孩子,尤其是初中生。《西游记》中的打斗场景虽然有其叙事的需要,但这种场景可能会在孩子们心中留下太过戏剧化和过于激烈的印象,对于他们的心智和情感发展可能带来一定的冲击。
再就是《水浒传》和《三国》,他觉得可能会让孩子们误入歧途,和老师进行反抗。
梁山英雄和三国豪杰的叛逆精神,虽然是中国文学中重要的价值观表达,但在青少年读者面前可能存在理解的误差。对于年轻一代而言,他们可能更容易将这种叛逆理解为对于权威的抗拒,而非为了正义和公平。这种可能的误解可能引发对教育机构、老师的不理解和反感。
对于他的这一观点,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叛逆主题往往是为了反映社会不公,弘扬正义,而非为了与教育对抗。
另外就是红楼梦,他为什么会觉得不应该让孩子看这种书呢?
他说:“脱胎于《金瓶梅》的《石头记》在最初传抄之际的确是被列为“淫书”而遭禁的,所以从教育的角度看,《红楼梦》也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
秦春华教授对《红楼梦》不适合孩子阅读的观点,主要涉及到作品中的性与空虚等主题,以及对孩子心智发展和性教育的担忧。
比如《红楼梦》中包含“色”“空”“幻”“灭”的主题,这是对作品中描绘的一些深刻哲学和情感层面的主题的概括。这些主题在《红楼梦》中确实存在,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的独特见解。然而,这些抽象而复杂的主题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较难理解,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难以深入领会这些深刻的哲学内涵。
总结
当难道我们的四大名著还比不上那些低智动画片吗?如今,红楼梦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比如从去年的高考题就是关于红楼梦。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的中文系教授,他们认为,出题老师既然把红楼梦材料作为高考题,这就要求学生必然要先读了才会明白。这种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意蕴的题目,真的太好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