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立后,实行了四京制度,理论上有四个都城。但事实上,皇帝们大多驻扎在东京开封府,而不是传统的洛阳或长安。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考量。为何北宋不选择洛阳或长安这些历史名城,而是将开封作为首都?原因并非偶然,让我们一一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因素

说起北宋为何选择开封而非洛阳或长安作为首都,不得不从五代十国时期说起。五代十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他们的都城大多设在洛阳和开封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后梁太祖朱温在公元907年建立政权后,就将国都定在了开封,开封由此成为了当时的都城。朱温为什么选择开封而非洛阳或长安呢?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洛阳和长安早已不复存在往日的繁华,两地屡遭战火蹂躏,皇城损毁严重。相比之下,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周边平原遍布,地理环境相对宽阔安全,且历史上也曾作为都城,具有一定的基础。

后梁之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朝代虽然都城多在洛阳一带,但开封作为陪都地位仍然重要。尤其是后周时期,郭威在公元951年发动"陈桥兵变"后,直接将都城设在了开封,并未对开封城作任何改动。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匡胤于960年发动"黄袍加身"政变,推翻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作为一员后周旧将,赵匡胤对开封这座城市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加之开封当时的城池完好、基础设施齐全,赵匡胤很自然而然地就将开封定为了北宋的首都。

地理优势

除了传统因素,北宋选择开封作为首都,更多是出于地理上的优势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开封处于中原大平原的中心地带,东临黄河,西靠伊洛河,水陆交通极为便利。从开封向东可直通江淮,向西则可通往关中,南北也都有水道相连。这种区位优势使得开封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不仅有利于调遣军队,也有利于粮食和物资的运输。

再者,开封所处的中原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素来就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尤其是黄河流域,更是中国人口最为稠密、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北宋时期,开封一带人口就已超过100万,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如此庞大的人口,就需要有足够的粮食作为供给。开封作为都城,可以直接获得周边地区的农产品,粮食供应自然就有了保障。

除了农业,开封周边地区的手工业也相当发达。比如河南开封的刺绣、陶瓷,河北邯郸的剪纸,山东曲阜的雕刻等,都是当时全国驰名的手工艺品。这些手工业品不仅可以满足宫廷的需求,也为北宋带来了可观的财富收入。

更重要的是,开封所处的中原地区,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里不仅孕育了儒家文化,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中心。北宋时期,开封一带就有许多著名的寺院和书院,像是少林寺、嵩阳书院等,都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佛教和教育中心。这些文化资源的集中,为北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也为开封增添了极大的文化魅力。

总之,开封作为北宋首都,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农业发达,手工业兴旺,文化底蕴深厚,可谓是当之无愧。相比之下,洛阳和长安虽然也是名城,但已经不复当年的繁华,加之地处边陲,自然就被北宋放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文化底蕴深厚

除了传统和地理的因素,北宋选择开封作为首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开封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的重镇,文化底蕴之深厚,实在是别的城市所难以比拟的。

开封虽然在五代十国时期才作为都城崭露头角,但它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过去。早在东汉时期,开封就是著名的文化名城。当时的开封,叫做大梁,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王充的故乡。王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散文集《论衡》在当时就极受推崇,被誉为"罕有伦次"。

到了东晋时期,开封又成为了佛教在中原地区传播的中心。当时有一位高僧,名叫慧远法师,他在开封创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慧远法师不仅在开封广为流传佛法,还将佛教经典第一次从梵文翻译成了汉文,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隋唐时期,开封的文化地位更是达到了顶峰。当时的开封,叫做大相国寺,是全国最大的佛教圣地。大相国寺内有着无数宝塔和佛像,香火极为旺盛,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香客前来朝拜。除了佛教,开封在儒家文化方面也是当之无愛。唐朝时期,开封就已经有了嵩阳书院、崇文书院等著名书院,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教育中心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北宋时期,开封的文化地位依然极为重要。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不仅在开封修建了国子监,还在全国各地广设书院,大力培养人才。同时,赵匡胤还下令在开封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钟楼,被称为"开封钟楼"。这座钟楼高达几十丈,上面悬挂着一口巨钟,每天定时鸣响,成为了开封的一大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