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对于“中印两国就中印边界巡逻安排达成协议,这一协议有助于实现脱离接触,从而解决2020年以来的冲突”一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印双方经由外交与军事渠道,已经就边境相关问题达成解决方案,双方的一线部队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和中国将在当日完成在实控线沿线的军事脱离接触。目前,两国军队已经实现脱离接触。双方正在开展联合核查工作,把部队和装备撤回到双方所商定的、距离对峙点一定距离之处。

印度有着寻求强化与俄罗斯经济联系的意图。俄印双方确立了一个目标,即在2030年之前把双边贸易额提升到1000亿美元。然而,美国却针对此事“放出狠话”表示要进行制裁。就在上周,美国财政部向印度银行发出警告,声称可能会对那些和俄罗斯军工企业有合作关系的金融机构实施制裁。俄乌冲突发生之后,印俄之间的贸易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这一情况对印度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俄印双方有望通过扩大贸易额度的方式达成贸易平衡。美国虽然发出制裁威胁,但印度秉持着其所谓的战略自主原则,所以美国的制裁恐怕是难以真正实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去年一名锡克教分离主义者在加拿大遇害之后,印度与加拿大之间争吵不休,近期两国还互相驱逐外交官。美国表态,呼吁印度“严肃对待”加拿大所提出的指控。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在记者会上表示:“就加拿大方面的相关问题,我们已经清楚表明,这些指控相当严重,必须认真对待。我们期望看到印度政府配合加拿大展开调查。”马修·米勒还指责印度方面“并未这么做”。

印度对华持强硬态度,这或许会令其丧失达成制造业大国这一目标的机会。莫迪政府致力于限制中国的投资以及游客入境,然而印度企业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从中国进口商品。印度政府内部也在探讨,对于一个渴望构建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从而与亚洲其他强国一争高下的国家而言,这些限制举措是否与其自身目标相符。印度官员私下也承认,若要成为一个具有可信度的“中国+1”制造业目的地,印度反而需要来自中国的关键投入。7月,印度政府发布的年度经济调查报告指出,为了实现其目标,印度“必然”要融入中国的供应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长期倡导不结盟政策,并且擅长在大国之间周旋以获取自身利益。印度的领导人很清楚,中美之间存在矛盾,而这一矛盾可被印度充分利用来抬高价码,从而收获更多好处。美国为了推动其“亚太战略”,于是不断地拉拢印度。在此背景下,中印边境开始频繁出现冲突。像洞朗、班公湖、加勒万这些关键地区,都发生了中印对峙冲突事件。特别是在2021年和2022年,中印分别在印度东北部锡金邦边境以及我国藏南地区爆发了小规模边境冲突,这使得中印关系急剧恶化。

近期,出于经济发展考量,中印双方就边境问题达成了协议,印军随后开始后撤部队。这一消息传至印度国内后,引发了极大的震动。印度那些所谓的“知华派”专家纷纷站出来对莫迪政府加以批评。在这些专家看来,中印达成边境协议并非好事,而是印度“遭遇了战略欺骗”。他们觉得,接下来中印关于边境巡逻的谈判将会持续数年,在此期间,中国会按照自身的计划推进相关事务,届时印度将会处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印度国内反华情绪如此高涨,其根源在于莫迪政府的所作所为。2014年莫迪初任印度总理之时,印度经济形势严峻,社会矛盾丛生,整个国家近乎陷入混乱状态。莫迪团队情急之下,举起“民族主义”大旗,开始蓄意寻衅中国。莫迪政府借助媒体不断向印度民众进行宣传,并且在中印边境频频摆出强硬姿态。通过这种激化中印矛盾的方式,印度政府成功转移了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使得国内社会矛盾不再那么凸显,社会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