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的关系特别是在贸易领域,“火药味十足”。欧盟不断放话,扬言要“全力打击”中国的产业,而中方三项反制措施接连落地,直接掐住了欧盟几个国家的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判桌上的较量愈发激烈,难免让人担心:中欧之间,真要走到“贸易战”这一步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欧谈判陷入僵局,欧盟态度顽固

欧盟最近的表态让人“听着就上火”。欧盟内部的高层,一个个态度强硬,特别是刚上任的欧盟候任贸易事务专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在接受欧洲议会质询时,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对中国的敌意。

他不仅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保护主义政策站台,还把中国称为欧盟“最具挑战性的贸易伙伴”。潜台词就是:中国威胁到我们了,我们得全力应对。说白了,欧盟就是觉得中国的崛起让他们感到不安,特别是在某些产业,欧洲觉得自己已经被中国“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欧洲政客还扬言,中国的“过剩产能”已经威胁到了欧洲工业,所以欧盟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中国的“威胁”。

当然,在这之前,中欧之间不是没有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自从欧盟开始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以来,双方的技术团队已经在布鲁塞尔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但令人遗憾的是,磋商始终没有达成任何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谈不拢呢?说白了,还是欧盟这边的态度太顽固,特别是以冯德莱恩为首的一批欧洲政客,始终坚持他们的保护主义立场,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谈判都是为了达成妥协,但如果对方一副“你必须按照我的要求来”的样子,那谈什么谈?所以,中欧谈判陷入僵局,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盟方面的强硬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虽然从上个月月底开始,中欧之间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磋商,但很多人都不看好这次谈判的前景。如果欧盟继续这副“逼迫中国签城下之盟”的强硬嘴脸,恐怕谈判还是会破裂,甚至有可能把中欧之间的矛盾推向全面贸易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三项重拳接连落地

面对欧盟的咄咄逼人,中国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既然谈判桌上暂时谈不拢,那就“以打促谈”。其实,中国早就看准了时机,给欧盟来了几记狠招,三项针对性的反制措施接连落地,打得欧盟措手不及。

中国对欧盟的乳制品下手。这一招很有针对性,毕竟欧盟内部有不少国家的乳制品产业依赖中国市场,尤其是荷兰,他们的乳制品出口很多都流向中国。所以,中国对乳制品的反制,直接让荷兰这些国家感受到了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中国对白兰地产品出手。白兰地的主要出口国是法国,而法国在欧盟内部一直是支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的“急先锋”。中国这一招对白兰地的限制,等于是直接敲打法国,逼他们重新审视对中国的态度。

最后,中国还对欧盟的猪肉出口采取了限制措施。这个主要针对的是意大利等国家,意大利的猪肉产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非常大。欧盟内部这些国家支持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设置针对性关税,现在中国反过来针对他们的产业出手,等于是让他们为自己的强硬态度付出代价。

最近,欧盟的新能源车关税已经正式落地,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税措施,让中欧之间的贸易矛盾进一步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车产业是中国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欧盟眼看着中国在这个领域发展得越来越快,心里当然不痛快。于是,他们一方面通过关税手段来压制中国的新能源车出口,另一方面口口声声说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威胁到了欧洲的竞争力。

欧洲本来就有不少国家在新能源车领域落后于中国,欧盟的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在用保护主义手段掩盖他们自己竞争力不足的事实。

不过,虽然欧盟的新能源车关税已经落地,但中欧之间还没有彻底撕破脸。中国一直主张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避免走到全面贸易战的那一步。毕竟,贸易战对谁都没有好处,打起来只会是两败俱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这几项反制措施的背后,其实并不是为了和欧盟“斗狠”,而是为了促使欧盟回到谈判桌上来。这种精准打击的策略,正是为了让欧盟内部那些强硬派感受到压力,让他们明白,继续在保护主义的错误道路上走下去,只会让他们自己吃亏。

欧盟内部的很多产业,特别是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肯定会受到重创。而中国这边,虽然可以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来减少损失,但也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就目前来看,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支持对华强硬的国家虽然有,但也有一些国家主张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问题。比如德国和一些东欧国家,它们在对华贸易中受益良多,不希望中欧关系进一步恶化。因此,未来中欧关系的走向,还要看欧盟内部的博弈结果。

结语

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对中国来说,采取一些反制措施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但中国依然愿意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地升级冲突。未来的中欧关系会如何发展,关键还是要看欧盟是否能够意识到,继续走保护主义的老路,只会让自己深陷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