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中世都市纪行——宋代都市与都市生活》,伊原弘 著,洪怡 译,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唐朝的皇城长安与明朝的北京皆以金碧辉煌著称,而常被视为贫弱的宋朝,却孕育了充满活力的都市风景。嘎吱作响的车辙声、清晨的商贩吆喝、讲师们热情洋溢的讲课声,共同勾勒出一个繁忙的市民社会。通过丰富的史料、珍贵的地图与其他图像,本书将带领读者追随陆游、成寻、孟元老,甚至梁山好汉的脚步,深入历史的洪流,探寻历史的真相。从日渐完善的城墙、道路铺设和水道设施,到打破坊墙阻隔后的繁华街道,全面展现宋代都市的生活百态与独特风貌。

>>内文选读:

路面铺设的发展

宋代道路发展成果显著,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都市中的路面铺设。这在江南都市中尤为显著,有多种史料记录了当时的道路已经使用石、砖、瓦铺设。

开封道路的养护状态未必尽如人意。当地常常风吹沙扬,雨落泥泞。江南都市的道路铺设却进展顺利。不单是杭州、苏州、建康府一类的大都市,就连四川的都市也是如此。据记载,成都和眉州的路面也进行了铺设。尤其是眉州,以石板铺设道路。陆游范成大亲眼所见,他们还记载了路面极为干净。

路面铺设是如何进行的呢?《宋代蜀文辑存》中有范谟关于成都街道的铺设记录。据记载,政府承担费用,完成了施工,所费在一千余万。完工之际,在街道头尾立石为记,涉及十四条街道, 实在是相当大的工程。江南一带暂且不谈,中原尚没有这样的先例, 其成功可喜可贺。

其他都市也有施工情况的记载。苏州从吉利桥至版寮巷一带的铺路颇为有趣。这是一项由苏州当地人协作完成的工程,捐钱、捐砖的协作者姓名有记录留下。非常有意思的是,出现了一众工程负责人的名字。为了庆祝完工,他们立起了石碑,就像日本神社为捐赠人立布告栏一样。

石碑的内容也意蕴丰富,首先是平民的姓名。我们熟知的中国人姓名大抵都是士大夫的姓名,是与其身份相符的出色名字。但是, 石碑上出现的姓名则不同。男子的话,能看到王四八郎、马四郎、张七郎之类非常简单的名字,类似于日本的太郎、次郎、三郎之类。

另一个有意思的是捐赠者中可以确认有女性存在。中国的前近代社会是一个女性地位极低的社会。但是,碑文中的她们却作为一家的代表捐款,在碑文中留名。

当然女性的人数并不多,但女性留名这一事实十分重要,使人无法忽视。女性的姓名风格同于男性,也是朱氏四娘、胡一八妹之类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徽宗赵佶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图源:视觉中国

作为普通市井人物的他们和她们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与身为社会上层的士大夫、官僚不同,因为没有传记的留存,我们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一无可知。但是仔细研读史料,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细节了解到很多事情,比如石碑上的名字所暗示的事情。

姓名的简朴当然也显示出其出身并不优越。换言之,在文字文化发达的中国,持有如此意义单纯的姓名,可以推测他们的出身离读书人略远。

碑文也显示出当时女性的另一面。往往被认为女性再婚困难的古代中国,意外地再婚很普遍。这意味着,通常认为的女性地位被完全压制的前近代,有必要再作讨论。虽尚未到讴歌女性有许多的权利的程度,但有必要对女性的生存状态重新进行思考。士大夫当中,从母就学的故事时不时会出现。其中,也有着主导整个家庭的女性。

街道铺设捐款名单中有女性的名字,显示平民阶层也存在经营整个家庭的女性,是非常珍贵的史料记载。

此外,一些人物的名字前冠有吉州、饶州、宣州等他处地名。他们也许是从家乡迁居苏州的吧。我们不能仅将石碑视作捐款的一览表,仔细探索的话,可以从中一窥平民的生活。

其次是他们的捐款金额。最多的是20贯,最少的是1贯。从前面介绍的王安石俸禄来看,捐款的数额很大。身为地方知县的王安石,一个月的俸禄为30贯,要养活家族数十口人。由此可以测算出资人的财力如何。

还有捐材料的人。在捐砖者中,最多的是捐一万块砖的朱氏四娘。她名列于出资20贯者间,所出的材料应该是同等价值。简单按等价计算,一块砖值2钱。但是,也有捐资5贯与捐砖一千块并列的情况,算来一块砖是5钱。因此,虽然无法简单计算一块砖的价值, 但是可以推测捐材料者的财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官衔,即皆非官吏。有官衔者也是最低等的胥吏,是与科举无缘,负责处理杂务的小吏。也就是说,捐款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市井百姓。

这些市井百姓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实在是让人好奇。虽然只能从碑文中的细微之处进行推测,但可以得知他们没有官衔,捐款金额又相当大,似乎是住在商业区附近,中有从他处移居苏州者。

这里大胆判断一下,其中有些可能是商人,或者是原籍在苏州近郊的农村,现在在都市中谋生者。

当时有这样的故事,某人在农村辛勤劳作,时而努力做些小买卖,终于存够了钱在都市中开店。我大胆地推测这样的人移居到了都市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仿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图源:视觉中国

在居民的协力下,苏州城内的道路铺设完成了。但是,此类情况并不多见,这种公共性强的事业主要还是由政府主导。实际上, 有许多地方官吏指挥这类工程的情况,即使是在苏州,工程中也有身为下级官吏的人物。在他们的倡导下,工程顺利完工。这在最近的日本也可以看到。众所周知,小型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是地方的头面人物和当地议员联名进行的。

道路铺设不局限于城内,都市与都市之间也有。秦始皇就修建过自己出行用的道路。在宋代,也有结为姻亲的两家为了便于往来, 铺设了都市间道路的记载。虽然这些可能是例外,但后世马可·波罗见后感叹的中国都市优秀的公共设施,便是自此时起逐渐成形的吧。

都市道路铺设在江南兴盛是有原因的。得益于物产丰富,江南都市的富强是最重要的原因。因道路铺设带来的经济活动活跃也是理由之一。

铺设道路,归根到底是因为高度的使用率。街道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有时甚至会被作为刑场。有传闻,执行酷刑时,几个街道的交汇点会被作为行刑刑场,立柱为记,正直的人看到都会绕道。但是,最重要的作用还是用于通行。

越常使用的街道越容易损坏。因为通行量大,且有沉重物资通过。如此一来,道路的铺设,正是来往人流激增,城市充满活力的表现。而且,这也意味着都市具备对修建后的道路进行管理维护的能力。

街道集中于都市,如此一来,街道就成了都市的象征。但与其这样说,不如说街道和其承载的意义相结合形成了都市。这样说来,都市问题也可以说是街道问题。

作者:伊原弘

文:伊原弘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