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用菜刀切菜,有人用菜刀杀人。怪菜刀吗?
01

01

熙熙攘攘的街头,

“你他妈畜生,有种打我”,

一阵刺耳的怒骂传来,

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

一女孩正揪着一男子衣领凶狠地骂着:

“砸我的手机,你怎么敢的”!

这是前段时间发生的真事,

男子是女孩的父亲,

他劝女儿少玩会手机

因此二人发生了争执。

女儿当街对父亲出言不逊,

父亲暴怒之下夺过手机摔在地上,

遭到了女儿更加不敬的辱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四川乐山。

一个看起来13、4多岁的男孩,

在学校门口把母亲摁倒在地,

画面让人气愤不已。

事情的起因是:

男孩爷爷偷偷给孩子买了个手机,

妈妈发现后双方争夺起来。

比妈妈还高的儿子,

轻松地把妈妈拽倒,

摁在地上强行抢夺,

嘴里还怒吼着:“拿过来,给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南京的街头,

一名戴着红领巾的男孩,

一只手将妈妈摁在地上,

另一只手不断挥舞着拳头,

嘴里还吼叫着“给我手机”!

一名路过的男士忍不了上前制止,

没想到男孩丝毫不怵,

大声冲着男子嚷嚷:

“就打我妈,你凭什么管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癫狂、暴躁的样子,

父母可怜、无奈的样子,

无一不在触动着同为父母你和我。

我家孩子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刻,

也会吼叫发泄,甚至大哭,

特别是不让他玩手机和平板的时候。

为什么原本好端端的孩子,

一碰上手机这类电子产品,

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呢?

手机影响的恐怕不只是孩子的视力和健康,

还会吞噬孩子的大脑,

畸形孩子的言谈举止。

02

02

手机有蜜,是陷阱

一部叫做《智能陷阱》纪录片,

采访了多位互联网产品经理,

他们表达了同样一个观点:

“几乎所有互联网产品,

都是以让人上瘾为目的而开发设计的”。

你喜欢什么手机会分析得一清二楚,

然后不断地推送给你最能吸引你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暑假周先生14岁外甥女来北京游玩,

外甥女很喜欢刷短视频,

两人在聊到高中和对未来的打算时,

外甥女说想当网红,

她说:“普通人再怎么努力工作,

一辈子也就能赚个200来万,

跟网红差太远了。

我想当一个像小杨哥那样的大网红,

不用上班还能赚大钱”。

辛巴、薇娅、冯提莫、房岩小哥,

外甥女聊起来头头是道、满眼崇拜之情。

她还跟周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抖音,

关注列表都是“声名显赫”的大网红。

外甥女看的越多,

推送的也就越多,

越多越看、越看又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孩子来说,

手机就像一个表面铺满了糖果的陷阱,

“甜蜜的诱惑”让他们无法抵挡,

沉醉其中,难以逃离!

03

03

手机有毒,会上瘾。

儿童医院张医生诊断过这样一个孩子:

13岁的男孩晨晨在手机上玩游戏,

爸爸不让他玩把手机夺走了。

晨晨猛然起身直冲厨房,

右手拿起菜刀就砍向自己的左手,

连砍数刀、刀刀深可见骨,

庆幸的是孩子的手保住了。

但另一个孩子就没这么幸运了,

一女孩在姑姑家做客时,

姑姑看到她手机不离手,

于是就苦口婆心地开始劝说。

也许是言语上重些、唠叨多了些,

孩子缓缓站起来、一言不发,

径直走向阳台、打开窗户一跃而下,

姑姑家住12楼.....

你肯定也想不通,

为什么这两个孩子好像中了邪一样,

因为不让玩手机,

就会突然间做出自残、自杀的行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生命科学院对此做过专项研究,

人在沉迷手机、打游戏的过程中,

整个大脑的“前额叶系统”处于缺血状态。

前额叶是干什么的?

它负责记忆、分析、判断和控制情绪。

这里缺的血液流到哪里去了?

都涌到了鼻子后的“杏仁核”,

一个作用于人脑的快速反应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正沉溺游戏兴奋的孩子手中抢走手机,

会让兴奋的大脑瞬间会转换成愤怒,

情绪会直接刺激杏仁核,

跳过大脑的思考和缓冲,

操控身体迅速做出表达不满和抗争的极端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就像是毒品一样,

让孩子沉沦于虚假的欢愉之中,

刺激着孩子敏感又脆弱的神经,

摧毁着孩子对疼痛恐惧的感知,

破坏了孩子对身体控制的能力。

04

04

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不愿让孩子沉迷手机,

但又在许多不经意的情况下,

发掘和培养着孩子对手机的兴趣。

用手机动画片哄孩子吃饭;

给孩子手机换来片刻的轻松;

孩子写作业时你在一旁刷视频;

累了看手机休息,

闲了玩手机放松,

困了用手机催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人如此依赖、迷恋、沉迷其中,

孩子耳濡目染的是什么?

他们想要玩手机、刷视频是谁的过错?

05

05

我们玩手机的时候对它爱不释手,

不让孩子玩的时候骂它让孩子沉迷。

如同我们吃肉的时候说肉真香,

却在刷碗的时候骂碗太脏。

错不在手机和碗,

而在于我们!

06

06

一、资格和榜样

大人都沉迷其中,

有什么资格怪孩子。

父母没有树立好榜样,

孩子怎么可能学到好习惯。

所以在可以放下手机的时候放下它,

累了、困了就休息睡觉,

闲了、空了就运动看书。

父母什么样子,

孩子就学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堵不如疏

我们不可能完全不用手机,

孩子也不可能完全不接触手机。

心理学上有一个“禁果效应”,

越是禁止的东西,

人们反而越是好奇;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

就会越想要得到它;

比如我们总是想让孩子少玩会,

多学习一会。

但越不让孩子玩,

孩子玩不够,

就会越想玩。

手机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

我们越是禁止,

孩子反而会更迫切的想玩。

一味地禁止不如适当的允许,

甚至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和孩子站在对立面上,

沟通起来孩子会更加愿意接受,

也更容易接受。

三、真实的快乐

手机的快乐是虚拟、沉默的,

但真实世界的快乐是畅快的、爽朗的。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会有感兴趣的东西,

可能是运动,篮球、足球、游泳……

可能是艺术,街舞、绘画、唱歌……

可能是世界,旅行、风俗、美食……

这些都是可以把孩子从对手机的沉迷中,

抢夺回真实世界的“钥匙”。

只不过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金钱,

一定不要吝啬这些付出,

这些付出也绝对值得我们去付出。

想要爱情,我们要付出真心;

想要富足,我们要付出努力;

想要幸福,我们几乎要付出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是我们幸福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现实中他们可以畅快地奔跑,

爽朗地大笑,肆意地喊叫,

真实世界的美好和快乐,

远胜虚拟世界的假呵呵!

07

07

有人用菜刀切菜,

有人用菜刀杀人,

我们知道不怪菜刀。

所以并不是手机让孩子沉迷,

而是我们让孩子沉迷于手机!

也不是手机吸引力太大,

而是我们的吸引力太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孩子不沉迷手机,

问题的根源在我们家长身上。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去体会孩子的需求,

去看见孩子的期待,

去满足孩子的渴望,

在真实世界给予孩子充分的满足,

让他们感受到真实世界的快乐,

才不会深陷手机世界无法自拔!

与其跟孩子争手机,

不如跟手机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