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苏轼,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他的诗?他的词?他的书法?他的画作?他的美食?还是即便他拥有一波三折的人生,仍然可以做到处事不惊?
无论是哪个他,其实都只是这个人的一部分。想要真正了解苏轼,我们还需虔心修行。
01
爱弟也坑弟 古今第一人
苏家两兄弟的手足之情常被后人津津乐道。
问苏轼一生给他弟弟写了多少首诗词,你可能答不上来。但要说其中最著名的那首,你一定背过。
没错,就是被邓丽君唱遍大江南北,并入选九年义务教育必读古诗词的《水调歌头》。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多少辛酸泪。到今天不仅被用来形容亲情,还成为许多追求爱情人士的座右铭,有甚者还磕起了这两位的CP。
前阵子关注了一位配音达人,对古文新解特别是人物篇非常拿手,比如从他的角度解读苏轼。
他给这篇标题取名为“苏辙捞哥记”。讲的是乌台诗案过程中,苏辙是如何替自家哥哥向皇帝求情的。
用现代人的视角去看,乌台诗案的发生完全是同事之间的“嫉妒”。
政治上苏轼与王安石意见一直相左,两人互相看不顺眼。于是苏轼自请离京办公,把自己从这个是非之地摘出去了。
他在徐州当差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当时徐州正值雨季,雨水频繁很快泛滥成灾。当地人纷纷携家带口准备逃难。唯独苏轼留下,撸胳膊挽袖子开始了抗洪工作。
老百姓一看这架势,当官的都没走,他们也不走了。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洪水得以制止。远在京城的皇帝得知消息,大笔一挥奖励了苏轼本人。
得到褒奖的苏轼来到湖州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用来感谢皇帝的厚爱。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次行为竟然引来同僚之间的妒忌。
他们说苏轼大放厥词,愚弄朝廷。接着拿出积攒已久的小本本(苏轼的诗集)呈交给皇上。
其中《山村五绝》的两句话惹得那位勃然大怒。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你不是推崇新法嘛,农民光走你这些程序,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用来“咔咔”盖章了。别的成效没见到,反倒是人家带的孩子连城里话都学会了。
如此反讽的文笔也就苏轼能写得出来。这还不算啥,最头疼的是远在天边,你也不知道那些在老大眼皮底下干活的人会说啥。
好事者就拿这篇继续说话,说苏轼大逆不道不信真龙信蛰龙,是典型的欺君之罪。实际上人家就写了一篇风景观后感,意思是桧树的根谁知道长啥样?恐怕只有问地底下的蛰龙才知道。
果不其然,皇帝派人到湖州抓他。苏轼想这次自己“人赃并获”怕是要凉凉了。于是带着悲壮的心情踏上回京之路。说来也怪,每当自己遭遇绝境感觉命不久矣的时候,苏轼都会想起自己的弟弟。
坐牢期间,发生了一场乌龙。苏轼每天的伙食都是由儿子送的,为了让自己走的不那么唐突,苏轼和儿子对暗号。如果送“鱼”就表示他要死了。偏巧有天他儿子有事,当天的伙食就交由邻居送过去了。
邻居出于好心,觉得得改善下伙食,于是菜单里多了一道鱼。苏轼一看内心拔凉拔凉的,吃完饭抬手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绝命诗。
苏辙收到信泪如雨下,快马加鞭的觐见圣上替哥哥求情,并说愿意用自己的一切来替兄长赎罪,最后被贬了官职。
实际上这里本没有苏辙什么事儿,奈何他摊上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哥,宋神宗之所以贬他不是真的要罢免他的官职,完全是因为苏轼的原因连坐。
好歹结局是好的,至少把他哥从局子里成功捞出来了。
02
不会做饭的厨子 不是合格的美食博主
要说中国人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吃”。不仅什么都能吃,也什么都敢吃。
前不久英国为了对付“小龙虾”煞费苦心。无论是捕获还是食用都没能让这些“小不点”数量减少。
有网友在下方评论,意思是这东西要搁中国分分钟就能被解决了。
在“吃”的行列,中国人排名第二就没有敢称第一。
炒爆熘炸烹,煎贴烧焖蒸,就没有不会的。苏轼也不例外。
虽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本人却乐在其中。解决完洪水的问题,当地人为了感谢他纷纷送来猪肉。在徐州,猪肉便宜且饱腹。可唯一的缺点就是肉太肥,吃多容易腻。
怎么办呢?他用自己的法子发明了一道菜,就是后来名震全球的“东坡肉”。
为此还写了一篇小作文,记录它的要点——小火慢炖,待他自熟莫催他。
除了东坡肉,他这一路还发明了许多佳肴。比如: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饼等等。用他自嘲的话来形容就是“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当然也有不为人知的菜——火烤羊脊骨。
苏轼初到惠州人生地不熟,那地方还不如徐州。如果把徐州比做镇,惠州就是个村。每天街市只杀一头羊,还得先紧官员来。身为一名“罪官”苏轼认为自己没资格吃肉,只能买点骨头回家啃。
于是他将羊骨头用木棍窜起来小火烤,待吃里面犄角旮旯的肉时,惊觉有股蟹味在口腔炸裂,那滋味鲜香可口。
为此他还给苏辙写信,传授这道私家菜谱。笑称用这种方法吃羊脊骨会让那些等着啃骨头的狗无处可啃。
妥妥是一位被才华耽误的美食博主。
03
嘴贱心还宽 人生处处能过关
现在想想,不得不说苏轼也是一个社交牛逼的人。上到帝王,下至平民。就没有他唠不明的,不行咱就接着唠。
这个过程中他也受益匪浅,不仅开解了别人同样治愈了自己。从《赤壁赋》和《定风波》中就能看出。
夜晚的小舟上,苏轼和几个好友吟诗喝酒。行至中途,杨世昌突然吹起箫,韵律悲凉消沉,苏轼见状就问他咋了。对方回答,山美水美景美,可惜人的生命不长无法长久拥有这样的时光。
苏轼想了想说:“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惟有江上的清风和山中的明月,耳朵听到的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它就成为色彩。只要我们愉快的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呢?”
想要长久占有美景的唯一方法就是此时此刻,全心全意感受当下。只有把自己交给自然,它们也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此话一出,几人相视一笑,安心地一觉睡到天亮。
1086年,苏轼与王巩久别重逢。经乌台诗案这么一折腾,他是受牵连的二十个人里被贬最远的。临走时,身边跟了一位叫柔奴的歌姬。几人相见,苏轼对柔奴容光焕发的精神状态非常吃惊。就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柔奴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给了苏轼很深的触动,当即挥笔写下《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赠与柔奴。
同时也对他今后的人生起到了深远影响。
世人都说苏轼在得意时与民同乐,落魄时怡然自得,殊不知他也有自己的小脾气。
苏轼还有个毛病就是嘴欠,他与佛印相识纯粹是个偶然。
被贬黄州时,佛印刚好住在庐山。听说对方名气在当地很大,苏轼就想亲自去拜访。于是苏轼从政治讲到经济,又从经济聊到民生,发现这和尚竟然一句话也没说。心想怕不是个江湖骗子,根本没有他们传的那么神。
谁知道佛印突然问对方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人,苏轼就把心里所想一吐为快,佛印听完也不恼。随后苏轼也问了同样的问题,佛印答“你是个有修养,有学问的人,我不如你。”
回到家苏轼才琢磨出来这个味儿,自觉羞愧。一来二去两人就混熟了,不时相约参禅打坐。
某次苏轼突然来了灵感写了一首五言诗偈。
写完后他乐呵呵将这封信寄给佛印,以为会得到对方赞赏,谁知佛印回了他两个字“放屁”。气得苏轼划船找他理论。
结果划到江边发现佛印就站在那等着他。老和尚此刻捋着胡须笑眯眯地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后者听闻也跟着哈哈大笑。
从坑弟达人到孤独的美食家再到嘴欠心宽的人生导师,苏轼这一生可谓活的快意潇洒。尽管仕途诸多不顺,但生活过得充盈。
他用他的才华和积极向上的三观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些人里不分职业,不分年龄,不分国籍,甚至不分高低贵贱。他们都喜欢苏轼,只因为他活的“真”,接地气,该刚的时候刚,该怂的时候怂。
他认命却不信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数不胜数的宝贵财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