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网上关于emo的话语层出不穷。诸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emo”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emo”
emo是英文Emotional Hardcore的缩写,泛指孤单、迷茫、失落、难过等抑郁情绪……
其实,谁没有过抑郁的时候呢?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可不是简单的抑郁,而是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的病态,被叫做“抑郁症”,是一种痛苦烦扰又易于反复的疾病。
01
整个人像抽空了一样
去年5月,36岁的陈女士(化名)情绪逐渐低落,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差,晚上失眠成了常态,吃安眠药也不管用。开始,陈女士还能勉强工作,但几个月后开始感到心慌、头痛、气喘,整个人像被抽空了一般,甚至连简单的出门买菜都不行。最严重的时候,陈女士甚至想到了自杀:“我真的不想活了,我想过吞药、跳楼……”
谷叔叔(化名)今年已经退休,从他外表似乎看不出什么病态。但是他说,他已经患抑郁症30多年了。发病初期,他感到情绪低落,头痛欲裂,整天昏昏欲睡。而医生给出的诊断是:抑郁症。除了情绪低落,谷叔叔还常常陷入无休止的焦虑之中。无论是头痛还是疲惫,都会让他在心里掀起滔天巨浪:“我总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是毛病,哪里都不舒服。内心充满痛苦,活着毫无乐趣。”
抑郁症患者不仅承受着情绪的折磨,身体的多个系统也同样遭遇着一连串的打击,如:大脑损伤、激素失调、消化问题、慢性疼痛等等,是一场心里和生理的双重折磨。
02
瑞金脑病中心的探索
瑞金医院脑病中心张陈诚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他说,抑郁症的形成原因并不清楚,现有药物已经碰到瓶颈,疗效呈现“天花板”效应。
张陈诚医生说:人类大脑中,负责处理情绪反应的,是一个长得像“杏仁核”一样的东西,它是大脑的一个重要结构,位于颞叶深处。
具体来说,抑郁症患者的杏仁核可能过度活跃,尤其是在处理负面情绪信息时,这种过度活跃会导致患者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难以从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进而加剧抑郁症状。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杏仁核活动模式可能与健康个体不同。健康人群的杏仁核在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时,会通过调节慢慢恢复正常,而抑郁症患者不仅无法调节,还会越来越严重。
因此,通过调节杏仁核的活动水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来帮助缓解抑郁症的症状。基于此,一种新型的神经调控技术——时间干涉刺激(Temporal Interference,TI)应运而生。这种简称“TI”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精准地刺激杏仁核,调整其过度活跃的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减轻抑郁症状。
03
峰回路转
为了这抑郁症,陈女士这些年没少看病。在当地医院接受过药物治疗,也接受过经颅磁刺激治疗。来到瑞金医院后,也接受过新的药物治疗方案。但症状时轻时重,终究未能治愈。
不久前,听说瑞金医院正在开展一项临床试验,是一种新型的神经调控技术,不用吃药,也不用手术,就能调节神经活动。陈女士决定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试一试。
这种新型神经调控技术,就是张陈诚医生介绍的TI技术。
从今年8月开始,陈女士每周都会定期接受TI治疗。治疗时,医生首先会根据影像报告定位,找到需要刺激的杏仁核位置,然后,在陈阿姨的头皮上标记出四个电极的位置,这四个电极分别放置相应点位上,通过这两对电极,传递略有不同的高频电流,在杏仁核处形成低频调制波,以此为“靶点”,精确影响神经元活动。在治疗开始时,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的一过性刺痛感或麻木感,其他没有什么明显不适。
陈女士完成5次治疗后开始渐渐地重新找回了动力,她说:“我感觉自己终于回到了以前的样子,真的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陈女士的结果,同样在谷叔叔身上出现了。谷叔叔在服药的基础上,接受了TI治疗,也感到身体和心灵上有了明显的放松。谷叔叔笑着说,“我能每天出门买菜,和朋友们打打牌,感觉好多了。”虽然他还在继续服药,但那种久违的轻松和自在,在他的生活中正悄然回归。
04
故事并没有结束
张陈诚介绍说,TI作为无创、深脑、精准、多靶点的新兴技术,对患者而言,接受度也比较高,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目前,瑞金医院脑病中心情感障碍中心、精神心理科主任方贻儒、张陈诚医生团队正在积极探索。
这个项目也受到了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脑机接口项目支持,目前TI针对抑郁症的临床试验还在进行,希望能够为更多抑郁症患者带去新的希望。
研究还在继续,故事尚未结束……
门诊时间
文、编:东东
国家最高荣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院士获“共和国勋章”
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瑞金医院举办王振义院士事迹分享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