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水,兴山魂

▲湖北省兴山县昭君镇昭君村

图源:视觉中国

兴山历史悠久,早在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便已置县。在兴山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香溪河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流淌,润泽着这片大地,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山地花鼓 摄影:袁选国

香溪源究竟在哪儿?

香溪发源于神农架的深山老林,在西陵峡口注入长江,流经神农架林区和兴山、秭归两县,流域面积近四千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65立方米,年输水量21亿立方米。一年绝大多数时间里,河水清澈见底,砾石五彩纷呈,鱼虾畅游其中,观览历历在目。香溪的水不仅清澈,而且甜美,唐代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一书中,将香溪水定为“天下第十四泉”,可见香溪河的水质非同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溪源 摄影:袁选国

香溪支流众多,整个流域呈扇形布局,较长的两条支流一条叫古夫河,一条叫南阳河,这两条河的水量大致相当,其长度也差不多。古夫河和南阳河在兴山县境内的昭君村前合二为一成为干流。据清朝光绪版的《兴山县志》记载:“香溪发源于骡马店。”骡马店就是古夫河的源头,它位于现在神农架林区新华乡,是长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如果把这个地方作为香溪源头,那么香溪的长度大约是110公里。

然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香溪源,是在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也就是南阳河的源头。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张光年游览这里后认为这里是香溪源,后来著名作家徐迟又手书“香溪源”,当地人刻石立此,香溪源便从古夫河的源头骡马店移至南阳河的源头木鱼镇了。

香溪源现在已经成为了神农架一个著名的景区,因为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前,香溪入长江的地方海拔只有60多米,可见香溪是一条多么湍急的河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悠悠香溪河》,湖北省兴山县委宣传部

摄影:李明

香溪之名的由来

香溪这条仅仅百多公里的河流,却和炎帝神农氏以及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这些历史名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香溪最早的名字叫木箱溪。传说很久以前,炎帝神农氏在神农架尝百草,寻良药为百姓治病,那清澈的香溪源就成了他的洗药池,那些古树老藤成了他的采药架。神仙也有疏忽的时候,有一次,山洪突发,将他放在低处装药草的木箱给冲走了,这木箱很结实,洪水把它裹挟着,过了一滩又一滩,很多人目睹了那只木箱在河里漂流的过程,后来人们知道了那木箱是炎帝的工具箱,就把这条还没有名字的河取名为木箱溪。这个名字一直延续了数千年。

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木箱溪边诞生了伟大的诗人屈原。木箱溪边的父老乡亲们得知屈原投江后悲痛万分,天天站在溪边呼喊:“屈原,魂兮归来!屈原,魂兮归来!”他们的真诚终于感动了一条神鱼,这条鱼便到汨罗江找到了屈原的尸体,用背驮着他过洞庭,入长江,回到了木箱溪,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人们为他修建了陵墓,还建了屈原祠、屈原庙等建筑,并将承载屈原魂归故里重要使命的木箱溪改名为归乡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君村王昭君汉白玉雕像

摄影:袁选国

时间又过了300年,在汉宣帝(刘询)执政末年,王昭君在归乡溪边诞生。昭君16岁被选入宫,待诏掖庭。但是,由于毛延寿等人从中作梗,三年过去了,却没有任何消息。后来,匈奴单于呼韩邪愿与汉朝和亲,昭君毅然决然请嫁,临辞大会上,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右”(《后汉书·南匈奴传》)。王昭君肩负国家的重任出塞和亲,使汉匈之间长达50多年无战事,正如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诗曰:“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传说汉元帝在决定昭君出塞和亲之后,特别批准她回到家乡省亲。家乡人云集在归乡溪边迎驾和送行。在昭君离开之后,为了纪念这位为民族团结远嫁大漠的优秀女儿,家乡人把与她有关的地名全改了,村子叫做昭君院,村后面的山叫妃台山,她经常洗衣的石头叫浣纱石,村子前面归乡溪的河名也改名为香溪。因为昭君经常在这条河里浣纱,河谷里时常氤氲香气,而这个“香”和过去的木箱溪、归乡溪的“箱”、“乡”同音,既缅怀了古人,又纪念了昭君。

严格意义上讲,过去的香溪特指从昭君村前到长江边这段40公里的干流,这名字已经叫了两千多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君别院》,湖北省兴山县委宣传部

摄影:李明

楚国肇基在此间

很多到过香溪的外地人,都有一个疑问:在这样偏远闭塞的深山峡谷里,怎么会养育出屈原和王昭君这样的伟人,而且他们两人的出生地仅仅相距20公里,炎帝神农氏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拍香溪河 图源:图虫创意

的确,香溪河流域是我国地形从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域,河水从华中第一峰神农架顶端奔流而下,河水湍急,峡谷切割很深,形成了很多高大陡峻的山峰,幽深逼仄的河谷,这给人的居住、耕作、出行都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但是,山大人稀、地势险峻的香溪河流域,从春秋战国到汉唐时期,一直是长江流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地区,是楚国最早开发的地方。

古夫河与南阳河在昭君村前汇合之后,河面开始宽阔,河水也变得较为平缓,河水清澈,鱼虾众多,河面可以行船,人们往来方便;两岸有很多的滩地与台地,可以进行农耕。这在远古人类生产工具很不发达,农耕水平低下的条件下,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现在已经发现的人类远古遗址几乎都在山区,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的食物几乎都靠渔猎和采摘,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是他们理想的生活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诗如画香溪河 图源:视觉中国

香溪河两岸很早就有人类居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兴山县的田家坡、秭归县的官庄坪发掘出新石器时代遗址,可以证明7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前,考古工作者又对香溪河流域的13处古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些遗址分布在从香溪河口一直到兴山县古夫镇的区域,有50多公里长,且都在香溪河的近岸,最远处离香溪河面也没有超过500米。这些遗址分别属于大溪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所属时代为原始社会、商周、秦汉、唐宋等,尤以商周和汉唐居多。这足以说明,在古代,香溪流域并非穷乡僻壤的蛮荒之地,而是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也是人类居住密集的地区。

《史记·楚世家》记载:“周成王封熊绎于楚,居丹阳,姓芈氏。”丹阳在什么地方?现在虽然有很多的争论,但比较一致的还是认为在秭归。《通典》记载:“楚初都丹阳,今秭归东南故城是,后移枝江,亦曰丹阳。”楚国最早建都在秭归的香溪河边,后迁移枝江,最后迁到荆州,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秭归县到如今还有古丹阳城遗址。而从这里溯香溪而上50公里,即到了香溪的中游,兴山县的古夫镇,那里有古高阳城遗址,传说是熊绎的玄孙熊挚所筑。

据《水经注》记载:“归州兴山县有高阳城在县西,楚旧城也。”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楚国把都城建在香溪河口,而在中游建有高阳城,在这两个城之间,应该是楚国早期的核心区域,那应该是非常繁荣富庶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山县峡口旅游码头

摄影:袁选国

车行水上跃山河

兴山还有一条绝美“水上公路”。水上公路是兴山县城连接宜(昌)巴(东)高速的古昭公路中的一段,全长10.9公里,其中设有香溪河特大桥和古夫河特大桥,两座特大桥总长达4.4公里。因为这两座特大桥架在河道中,故得名“水上公路”。

不为山所困,善借山而兴。兴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选择了为山让道,为水筑桥,要“借自然之力,御自然之道,成自然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湖北兴山最美水上公路之秋韵》,湖北省兴山县委宣传部

摄影:李明

古昭连接线,就如同世人所期待的那般,跨越山川来到你我脚下。在曲形的道路上飞弛,如水中行船,一路领略山的高峻,水的灵秀。不觉中,舟车不劳顿,满眼入画来。

路依旧在延伸,从脚下一直通往无边的远方。只是这一片山,这一带水,这一条路,已成为永恒,并共同讲述一个关于自然与人的故事。故事里,山清水秀,人很幸福。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邮发代号38-383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田宗伟 王芳丽

美编:周伊萌

校对:段海英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16年第5期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