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畔大地,水稻正在收割。放眼望去,高标准农田一望无际,沟渠水质清澈,田、路、渠纵横交错。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面积、增产能、提地力,持续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3万亩,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放心放心,您订的稻米收割了,好着呢!”在蚌埠禹会区马城镇高产示范田,种粮大户赵其瑞接完电话,笑声爽朗。

他说,收成不错,高标准农田帮了大忙。排灌系统完备,及时排水施肥,科学管护,产量才有保障。“这几千亩优质糯稻,3天就归了仓,好粮不愁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畔的高标准农田

为什么要建高标准农田?

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

“农民愿不愿意种粮,关键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如何让种庄稼的成本少一点、收成多一点?”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陈华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粮食亩均能提高约100公斤,亩均可以有效节约人力、物料、机械使用成本约300元。

高标准农田,到底“高”在哪里?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项目坚持把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建成后能有效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抗旱排涝成效明显;同时,加强数字农业应用,采用遥感监测、农业数字化、大数据、云存储、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监测防控、水肥一体化等绿色发展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如今,在土生土长的这一方泥土上,乡亲们不仅看见了集中连片、土壤肥沃、设施完善、抗灾能力强的好农田,还看见了沉甸甸的高产量。

“今年玉米收成很好!这么小小的一台水泵,可以管100亩地玉米的滴灌,真高效!”固镇县新马桥镇玉米种植大户老简说。

一组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784.36万亩,较上年增加6.91万亩,增幅0.89%,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粮食总产量290.72万吨,较上年增加4.7万吨,增幅1.64%,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

近年来,高标准农田项目投入逐渐增加。2019年、2020年项目亩均不低于1500元,2021年、2022年亩均投入不低于2250元,2023年亩均投入不低于2500元。今年,新建高标准项目亩均投入提高到3000元。

严把项目立项关、严把工程招标关、严把质量监督关、严把竣工验收关……我市采取“四严”措施,推动农民增收与粮食丰收齐头并进,努力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利民、惠民、得民心的工程。

“2024年度建设高标准农田28.9万亩。”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说,“农田”变“良田”,粮食单产的提升,真正让农民看到了高标准农田的示范作用、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

(来源:蚌埠日报 记者:周芳林 通讯员:梁卫风 文/图 编辑: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