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上海正抓紧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但这次展览,让我更聚焦她的人民属性,是一座人民城市。"黎巴嫩《电子消息报》新闻编辑法乌兹·迪亚布翻开笔记本,他足足记了7页关于上海、关于人民城市的笔记,此次观展,让他对这座大城市有了更多理解、更深连结。
今天(7日),来自37个发展中国家的43位外国记者,参观了"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感受人民二字在城市的丰富意涵。他们来自拉美、欧亚及阿拉伯地区,许多人第一次来中国,在沪期间他们还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共一大纪念馆、古北市民中心、张江机器人谷等地,并对第七届进博会进行报道。
从"爱达·魔都号"建设团队以短跑速度完成了长跑般的艰巨任务,到中欧班列(上海)运行平台公司组建41天就顺利开出,再到农业科技新赛道上的创新实践,埃及开罗新闻网记者路夏认真阅读展览上的文字,上海在科技领域的实践令他深感震撼。"埃及盛产水果与蔬菜,而中国的先进经验与上海的前沿技术,完全有可能为我们的农业发展增添动力。"他说,在农业科技领域,埃及可以多学习中国经验,促进两国间深入合作。
这是埃及小伙子第4次来到上海,他中文说得十分流利,"我在埃及学了4年中文,还通过观看中国电视剧,为自己挑了个中文名。"每次来上海,他都有新体验。"我一直推荐我的埃及朋友与年轻人,请他们来中国、来上海看看,在这里能看到真正的中国。"
此次在沪参访,他们还前往古北市民中心,实地感受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金钥匙"。"展览上的内容,正巧让我想到了之前的参访,人民在城市当家作主主。"
迪亚布在笔记本上写道,过去5年里,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成了一个崭新、现代化的,为服务人民而存在的城市。"展览中,他了解到上海发展的每个"五年计划","这些计划的实现让人民生活更加体面,过上了富裕生活,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体现。"
黄浦江、苏州河在城市中流淌,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一天前,发展中国家记者们夜游黄浦江,在船上欣赏着两岸景象,古典与现代化的建筑映入眼帘,绚烂又温暖的灯光留在他们心中。展览中一幅幅城市发展的图片,让他们的思绪回到了黄浦江畔,"在上海能够看见中国的未来。"哈萨克斯坦纳扎尔传媒网主任编辑加齐扎·乌扎克特地写下了这样一条留言。她说,这几天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上海的点点滴滴,回去后她会将此行感受剪辑成视频,"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人的友善,上海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可爱可亲的中国形象。"
作者:占悦
文:占悦 图:陈龙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苏展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