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85mm,135mm焦段的各家旗舰镜头往往更能体现各家品牌对于“旗舰”两字的理解。美能达愿意为了虚化去牺牲自动对焦,索尼认为需要顶级的画质和克制的体积,尼康认为实拍好看最重要,佳能认为要兼顾对焦、画质、防抖等等全方面要素。如今这个问题来到了国产镜头这边,这次唯卓仕带来的AF 135/1.8 LAB就是他们对于“旗舰”二字的理解。
去年我就想过如果我能够拿到唯卓仕AF 135/1.8 LAB,一定要做一次中日韩旗舰135mm的对比测试,所以我们借来了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和韩国顶级光学设计能力的另外两支135mm定焦索尼FE 135mm F1.8GM和森养AF 135/1.8 FE。
既然是性能标杆,那自然得看看这支国产旗舰在光学性能上能够达到何种水平。简单做个汇报,风光焦距下唯卓仕AF 135/1.8 LAB中央画质完全可以和索尼135GM看齐,但边缘需要缩小光圈才能达到GM全开的水平。
而在常规人像摄影的3米左右对焦距离时,唯卓仕的全画面锐度都和索尼GM达到类似水平,而此时森养135mm的锐度就明显差了一截但属于够用水平。
由于规格都属于顶级,所以三支镜头的虚化风格几乎看不出区别,但在口径蚀领域最重最大的唯卓仕是柠檬光斑最不明显的,但离“圆神”那种牺牲焦内特化焦外风格的还有巨大差距。索尼GM是口径蚀最明显的,效果很像唯卓仕AF 56/1.7,森养则介于两者之间。
抗眩光领域三支镜头伯仲之间,森养135高光边缘有一整圈弥散光线和花瓣状眩光,鬼影呈彩虹状。索尼135GM也有鬼影出现而唯135虽然没有鬼影,但高光区域稍微大一点。
通过光学素质的横向对比,能够看出唯卓仕AF 135/1.8 LAB在光学设计方面足了功夫。这些差异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是光学结构与对焦方案这两方面造成的。虽然唯卓仕AF 135/1.8 LAB是用的全球面镜片方案,但依靠着双浮动对焦设计在光学性能上并没有吃太多亏。而韩国之光森养只是STM马达+单片对焦方案,设计成本和物料成本更低,是性价比镜头的明智选择。但在光学极限性能和对焦速度领域是不如音圈马达+双浮动对焦方案的,索尼GM与唯卓仕LAB都选择了这种“不妥协”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唯卓仕这次还在光圈叶片的控制上同样使用了音圈马达进行驱动。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做到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顺滑的无极调节。同时小型化的VCM音圈马达也是光学防抖的前置科技点,或许再过几年光学防抖系统也可以在国产镜头上出现。唯卓仕还额外提供了之前在AF 16/1.8上出现过的LED显示屏,通过手机APP不仅可以显示技术参数、修改快捷键功能,甚至还可以对开机动画进行自定义。
能够感受到唯卓仕在功能性上尽可能的做到了“我全都给”,这也造成了这支镜头相当的“健身”,达到了1300克上下,镜头长度也是最长的。相比于85mm,135mm虽然在各家系统中性能更强,但大多还是当作性能标杆进行技术展示,并不是最走量的产品,所以我认为尽可能的堆料并不是坏事。
焦距:135mm 光圈:F8 感光度:ISO100 快门速度:1/640s
那么唯卓仕135实拍效果如何呢?我只能说真的非常非常顶。比如这张在小红书得到了2700多赞的1130近防炮就是拿唯卓仕AF 135/1.8 LAB拍摄的。如果把照片放大,甚至能够看到1130近防炮上的铭牌细节,写着11W30毫米舰炮字样。
100%放大截图
同时夸张的细节表现也让我能够放心大胆的去裁切,比如我可以将6100万像素直接裁切到不足1000万像素,去实现给130毫米主炮上加个“皇冠”的效果。
焦距:135mm 光圈:F2 感光度:ISO320 快门速度:1/30s
裁切后效果
人像拍摄领域自然是135mm定焦的强项,唯卓仕AF 135/1.8LAB能够做到真正的“刀锐奶化”,优秀的马达也能够让整套相机精准的完成对焦。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规格已经能够拍出两只眼睛一边实一边虚的效果了,所以偶尔需要切换一下是拍清楚左眼还是拍清楚右眼。
焦距:135mm 光圈:F1.8 感光度:ISO100 快门速度:1/800s
放大100%截图
焦距:135mm 光圈:F1.8 感光度:ISO100 快门速度:1/320s
放大100%截图
甚至我们还拿这支镜头去尝试了某日系品牌特别喜欢的星空拍摄题材。当装上赤道仪后,唯卓仕同样能够拍出迷人的深空作品。
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何为旗舰?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所有有志于成为一家头部镜头品牌的企业都必须交出自己的答卷。在唯卓仕AF 135/1.8 LAB这支镜头上,我看到唯卓仕的回答是“用上行业领先技术,尽可能的堆料”。LED显示屏、双浮动对焦设计、VCM音圈马达这些技术都是之前在国产镜头中未曾出现过的,而由VCM音圈马达驱动的光圈叶片和可自定义的开机动画更是目前独一份的存在,连日系品牌都没有。
而像森养AF 135/1.8 FE这样的镜头,虽然性价比出众的同时做到了能打的画质和相对轻便的体积重量,但在各方面的细节设计上并没有那么上心,注定只是一款被打上“下位替代”标签的产品。这样的取向其实在很多副厂镜头中出现,毕竟真下血本去设计开发一款旗舰可比凑合出一款下位替代产品要耗费更多心血。
我们曾不满于唯卓仕几乎拖更了一整年才把AF 135/1.8 LAB端上来,但真正端上来后惊喜满满。如果以这个做工,这个技术标准去生产剩下的F1.2光圈LAB产品线,那么国产镜头品牌真的能够拥有一整套旗舰镜头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