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一个宽宏大量之人,他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私下里也常常和一些不同政见和党派的人沟通交流,意见不一致也是常有之事。而从不同意见之中,也可以说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为主席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但是,1953年的北京政协会议上,主席面对梁漱溟提出的不同意见,尤其是他批评主席“没有雅量”,主席则回怼了回去。
而在场许多人都表示要将梁漱溟赶下台,不让他再发言,在举手表决时,主席却反对禁止梁漱溟发言。对梁漱溟为人很了解的毛主席,为何在这次会议上回怼梁漱溟呢?最后,梁漱溟究竟被如何处置?
梁漱溟的标新立异
1893年,梁漱溟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原是清廷高官,一生效忠于清王朝,但因为清廷被推翻一时受不了,便自尽而亡。梁漱溟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一点,那就是正确看待封建统治。
他饱读诗书,认为孔子提倡的儒学,被统治阶级利用之后,便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他又接受了西方文化,更是希望能创立一种新的儒学,能继续引领中国走向辉煌。
在新文化运动之时,许多文人都在报纸上大肆批判儒学,认为其是封建思想的产物。但梁漱溟却认为,儒学虽然有不可取之处,但并不应该被全部否定掉。
正是他这样一种辩证思维,让他的观点独树一帜,总是能够从新奇的角度看待问题,让梁漱溟名气大增,而他也逐渐走向了“标新立异”这条道路,有时也因过分追求不同,而与实际相差很远。
因为自己这样一个特点,梁漱溟也擅长于写文章,并发表在报纸上,引起文人们的热烈讨论。许多人看了他的文章,觉得这人十分有趣,是一个有冲劲且
为的青年人。
蔡元培看中了他,想将其培养为人才,引领文坛风气。在
梁漱溟
北大落榜后,却被蔡元培邀请成为北大的讲师,这令梁漱溟也没想到,那时的他才24岁。
虽然年纪尚轻,梁漱溟却总能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年轻人总喜欢来听他上课,听他从另类的角度解读文学、历史和时势,这些都打开了青年人的视野和思维。而北大教授杨昌济,也对梁漱溟钦慕有加,时常邀请他去家里长谈。
与毛主席的缘分
那时毛主席在杨昌济的帮助下,也跟随其进入北大,在北大图书馆里当管理员。梁漱溟时常拜访杨昌济家,有几次还是毛主席给他开的门。那时,梁漱溟还不太认识毛主席,两人也没有多少交流。
之后,国内形势大变,抗日战争爆发,梁漱溟也四处奔波想要为国家找寻到一条出路。但他一个文人实际上做不了什么,而看到共产党在抗日态度上如此坚定,于是他前往延安想要会会这个共产党的领导人。
毛主席得知梁漱溟来了,他高兴不已,与之相谈甚欢。梁漱溟在文史哲领域研究透彻,但对军事政治则不太精通,他十分忧心地问主席:抗日能胜利吗?
主席给予了他坚定的回答,而不久前梁漱溟也问了蒋介石同样的问题,但得到的答案让梁漱溟仍旧感到不安。而眼前这位与自己年纪相当的人,却坚定而有力地给予了他这样一个回答,令他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梁漱溟和主席,彻夜长谈,对中国目前的问题,以及之后该如何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抗日还未取得胜利之时,主席已经在考虑胜利之后如何建设国家的问题了,这令梁漱溟感到颇有希望,仿佛也从这位领导人身上获取了力量一般。
虽然在某些问题上他们也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关系和感情。
建国后意见不同
梁漱溟是一个独特的人,他虽然有时脱离实际,但其角度刁钻时常能够给予主席一些启发。在建国之后,美国插入了朝鲜半岛战争之中,对于中国是否要援朝这个问题,主席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邀请梁漱溟也来探讨一番。
而这次,梁漱溟的想法并不够吸引,他也反对抗美援朝,因为国内急需建设经不起战争了,再者朝鲜战争跟中国无关,去插手不太好。
主席听着梁漱溟的话,提出了不同意见,主席认为表面来看美国是在插手朝鲜半岛的内战,一旦朝鲜半岛被美国控制住,那么中国则十分危险,毕竟朝鲜半岛距离中国很近,一切军事行动都方便太多。
很明显,美国的意图并不在于朝鲜半岛,而是对中国新成立的政权虎视眈眈。但梁漱溟仍旧不同意主席的想法,而过不了两个月,美国的炮弹就落在了中国辽宁丹东境内。梁漱溟这才恍然大悟,是自己看不清形势,主席还是高明的。
而在1953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梁漱溟在公开场合提出,现今中国农民仍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城市工人却过着不错的生活,共产党似乎并没有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反而是站在了工人阶级一边。
主席在会议上则严肃提出:工农联盟是一家,利益也是一致的,不分你我,也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梁漱溟听这话就生气了,他觉得主席避开了他的话题,实际上是觉得自己错了但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于是,在后面会议上他再次公然怼了毛主席,认为主席不承认错误,没有“雅量”。
而主席也淡定地回了他一句:“什么是雅量,在你看来,支持你的观点才是雅量,不支持就是没有雅量。那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觉得我不可能有这个雅量,让你继续当政协委员的雅量我还是有的。”
一句话,戳到了梁漱溟的心里。而最终大多数人投票“反对梁漱溟继续说下去”,梁漱溟离开了
会议
,而这次投票中,主席投的是“支持梁漱溟继续说下去”。
如果是私人场合,面对梁漱溟的不同意见,主席或许不会这样怼回去。但这是在公开会议上,发言必须要谨慎,方向也不能歪。而主席仍旧维护梁漱溟的发言权,可见其气量十分大。
小结:
梁漱溟虽然与主席意见不一致,而且有时钻了牛角尖出不来,但他和主席之间的情义仍旧深重,私交甚好。
而之后,梁漱溟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在与毛主席的辩驳中也获益匪浅,而主席的坚持也在此后的现实中一一应验,令梁漱溟不经感慨万千。自己再
如何
聪明,仍旧没有主席厉害,因此他后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钦东”,可见他对主席的敬佩之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