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地处鲁苏交界,是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大运河的水脉犹如一条灵动的纽带,将台儿庄与南北各地紧密相连,使其成为交通要冲和商贸重镇。
京杭大运河枣庄段被誉为“运河文化的活化石”,这块“活化石”就静静流淌在台儿庄古城区里。走进台儿庄古城,在谢裕大茶行,台上正唱着“商贾云集通四方,下扬州观花路过台儿庄……”唱罢,台下掌声雷动。
一段字正腔圆的鲁南小鼓,讲述着运河重镇台儿庄昔日的辉煌与繁荣。
“带着孩子来台儿庄参观游览,感觉这里特别美,我们玩得特别开心。”一名来自安徽淮北的游客说。
当地游客李峰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我每年都要来台儿庄古城几次,尤其是龙舟比赛的时候,一次都没有缺席过。”
提及京杭大运河对台儿庄的影响时,李峰很是骄傲:“早年,来自五湖四海的生意人都在这里汇聚,时间一久,台儿庄自然成为商业重镇了。”
“大运河在一年的不同时段,水位高低不同。遇到不利于船只通行的时候,商人们便会在这里停留,待到开闸进水或放水时,商船方能安全进出。正因如此,台儿庄被称为一座‘由船拉来的城’。”台儿庄古城景区工作人员介绍。
台儿庄古城区大运河鸟瞰(图/孔闯)
京杭大运河枣庄段全线恢复通航,历史文化名城涅槃重生
台儿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台儿庄地区已初现繁荣。明清时期,漕运发达,台儿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南来北往的商船、漕运船只在此驻留,商旅络绎不绝。
2008年4月,枣庄市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涅槃重生。
台儿庄区文旅局工作人员陈海峰告诉记者:“2014年6月,作为大运河申遗城市之一的台儿庄,凭借3000米古运河河道(月河段)、11座古码头、960米的古驳岸以及水工设施遗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陈海峰介绍,自2016年以来,台儿庄区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先后组织实施文保工程11项,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月河)段驳岸修缮保护和安全防护栏改造加固等工程完工并通过终验,有效改善了本体保护状况。同时,加强了对大运河本体常态化管控保护力度,建立大运河台儿庄段文化遗产及周边环境风貌保护管控清单,依法依规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审批,落实建设项目遗产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守牢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安全底线。
近年来,京杭大运河枣庄段先后完成万年闸船闸与复线船闸大修,京杭大运河枣庄段全线恢复通航。这有效缓解了枣庄市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状况,船闸通过能力提升一倍,彻底解决了枣庄段通航瓶颈问题。
2020年6月,京杭大运河船闸智能通航系统启动。
今年8月18日,台儿庄区召开台儿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台儿庄区委常委、副区长孙作伟在会上表示,要认清台儿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推动文旅融合战略和促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形势,进一步增强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孙作伟说,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紧紧围绕台儿庄古城的地域核心,立足自身的沿运特色,坚持规划引领、保护优先、项目支撑、生态优先的原则,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切实把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要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加强督导督查,统筹协调,凝聚工作推进合力,确保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为把大运河台儿庄段建设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作出应有贡献。
如今的台儿庄大运河碧波荡漾,船舶往来频繁。台儿庄古城,上承京津市井文化,下接苏杭商贸风情,多种元素在此交融,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运河文化。
将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历史上,大运河为台儿庄带来了无尽商机,使这里成为货物的集散地,各种商品汇聚、流通。粮食、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南北各地。
古时,台儿庄的港口码头上,装卸货物的工人忙碌不停,船只鸣笛声、人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热闹非凡的商业画卷。
如今,行走在台儿庄古城的街道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长年不断。街道两边矗立着风格迥然不同的建筑,既有北方的雄浑大气,又有南方的精巧细腻,充分体现了大运河文化的多元融合。
古城里,民居多为青砖灰瓦,四合院式布局,体现了北方传统建筑的庄重与古朴。而一些商铺、会馆等则是南方建筑风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充满艺术气息。
台儿庄古城的水门、桥梁等建筑也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体现。水门是台儿庄古城的重要防御设施,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水门的建筑风格独特,坚固耐用,见证了台儿庄的历史变迁。
在台儿庄古城,桥梁更是种类繁多,有石拱桥、木桥等。这些桥梁造型各异,有的古朴典雅,有的雄伟壮观,每一座桥都堪称台儿庄古城一道美丽的风景。
台儿庄区委宣传部科员张家维告诉记者:“近些年,台儿庄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突出古城引领,努力将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2013年以来,台儿庄古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000余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国字号品牌。
张家维表示,台儿庄区聚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强化规划引领,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完成了台儿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策划及概念性规划方案,以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台儿庄古城核心展示园为目标,构建沿运文旅融合发展格局,着力把大运河台儿庄段打造成为山东运河文化展示“第一窗口”。
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陈海峰说:“大运河不仅给台儿庄带来了商业繁荣,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我们这里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充满浓厚的台儿庄特色。”
走进一家小吃店,老板黄海宇告诉记者:“台儿庄古城平时的演出很多,特别是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古城都会举办庙会。在庙会上,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
“花灯节也是我们这里的一大特色。晚上,古城街道上挂满各种花灯,色彩斑斓,样式多种多样。游客们行走在花灯下,看着美丽的夜景,感受着台儿庄的独特魅力。”陈海峰说。
为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近年来,台儿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方面,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古城内的古建筑、桥梁、水门等进行修缮和维护,确保这些文化遗产能够长久保存。同时,加强对大运河水质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大运河的水更清、景更美。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大运河文化节、民俗文化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文化。同时,将大运河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运河游船、古城夜游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台儿庄区发挥古城龙头引领作用,聚力实施运河文旅融合战略,充分挖掘运河文化,促进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台儿庄区实际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之路。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22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京杭大运河山东枣庄段被誉为“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主题)发挥古城引领作用 聚力运河文旅融合》
记者| 郭槿
编辑 |李雪
责编 |姜玉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