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究竟谁更能打?这个在互联网上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练传武的当然说传武“犀利”,而练搏击的当然说搏击“劲揪”。
▲点击收看视频
但我觉得,应该是练射击最能打——因为练十分钟射击就可以轻易打死一个练十年传武或是练十年搏击的对手。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说法很无厘头呢?
其实把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放在一起比较高低,本身就是一个很无厘头的问题。
▲电影《破坏之王》
能流传至今的传统武术,大多是以前民间的防身技术;而如今流行的现代搏击,则是一种体育竞技运动项目。两者有着一定的继承关系,在攻防对抗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的设计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
作为防身技术来说,传统武术要考虑的事情要复杂得多——在怎样的场地中进行对抗?对手会从哪个方向偷袭自己?对手会不会比自己高大强壮呢?对手是一个还是多个?对手有没有使用兵器或者暗器?如果自己没有兵器,需要空手入白刃,应该怎么办?
▲电影《一代宗师》
作为体育竞技来说,现代搏击要考虑的事情就相对纯粹了——擂台大小事固定的;根据重量级来匹配对手,不可能有悬殊的体格;对抗一定是一对一的,除非是像摔角那样的表演;大家准备好,裁判喊开始才打,不存在突然袭击。
根据项目不同,要不大家都是徒手,要不大家都持器械穿护具,而不存在有空手入白刃、又或者短兵器对长兵器的不公平情况。
▲图源网络
因此,传统武术考虑的问题多,体系就非常繁杂。单单以我曾自己练过的咏春拳为例,除了基本马步以及攻防招式,起码还要学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拳,平时做大量黐手训练,有一定水平后才可以学木人桩法,而且还有一套八斩刀法和一套六点半棍法。
咏春拳还是传统武术之中体系最为简单的,而像洪拳、蔡李佛等等的套拳、功法和器械就更多了,很多师傅穷尽一生都未必能够全部学完。这个就谓之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了,因为在不同暴力冲突的场景下,你都可以在不同门派中找到相应的应对方案。
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人面对生死攸关的暴力冲突,使用兵器的效率一定远比单靠拳脚高,所以,拳术往往只是很多门派的基础,兵器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武打电影里面,拳师单对单徒手进行生死决斗的场面,其实只是艺术性的想象,现实中哪会有人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
▲广州龙形拳仝钊师父教授弟子
而现代搏击的整个体系就简单很多,无非就是步法、攻防招式以及各种组合,还有大量体能训练,所以很多搏击运动员训练一年左右就已经可以上擂台参加比赛,而传统武术就起码要很多年才能把整个体系学个大概。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就算有同样的天赋,都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训练,你就要练十样应对十种不同的暴力冲突情况,而我就只练一样来应对擂台搏击竞技,那到最后你觉得谁胜算会更大?
甚至可以说,现代搏击之间的不同项目,由于彼此规则不同,往往也很难比个高低。对于内行人来看,叫打综合格斗的人跨界去打拳击,其实就和叫跑长跑的人跨界跑短跑一样,只能够玩玩表演赛。
▲电影《叶问》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很多传统武术的理念和招式乃至练习方法,都是百年前那些武学宗师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技术条件而设计的。
例如,咏春拳很可能就是考虑在船上的狭窄空间使用的,所以用二字钳羊马就会站得特别稳固,近距离的搏斗更具优势;而蔡李佛则可能更多在码头之类的广阔空间使用,跳跃腾挪大开大合,充满力量感。
最明显的例子是,咏春拳的六点半棍长达十二尺以上,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带着上街来防身,或者随便可以在街上找到一支那么长的棍,而六点半棍之所以那么长,很可能就是当时的武学宗师用船上的竹篙所创编的棍法,用来打击另一条船上的对手。
▲李亮演练咏春六点半棍
就算在空手道的一些型之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掌法是从开襟衫之中突然打出的,而这些正是古代琉球人最日常穿着的服饰,但现代人已经很少穿着这种服饰。
这些历史痕迹,到了现在看起来可能会有点不合时宜,但实质却成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我们都统统放弃了,那就已经不是传统武术,而是很可能变成了另一个现代搏击项目了。
就像空手道、柔道、剑道、跆拳道、泰拳等等,实质也是从当地传统武术中演变而成的现代搏击项目,只是相对于拳击、踢拳、摔跤、综合格斗等就保留了更多原来的文化成分。
▲本文作者
当然啦!很多中国传统武术正因为没有经历过这些演变,自然会产生很多自身的发展问题。
例如没有段位考试制度和对抗比赛规则,那自然也无法判断彼此水平高低,所以也容易令一些师傅纯粹靠夸张的表演就可以行走江湖上,名利双收。而很多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因为缺乏与其他武术的交流,所以就很容易对自己或自己的门派产生出宗教般的迷之自信。
▲图源网络
平心而论,无论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都好,能够流传至今又或者不断发展的,都总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和价值,真正对武学有兴趣的人,往往都会摒弃门户之见,兼容并蓄。
▲本文作者
所以,无论你选择修炼什么,最重要的是在其中找到乐趣,令自己身心不断成长——战胜自己,比起打赢别人更加重要!这个,也是我一直教导小朋友所讲的说话。
羊记精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