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广州老城区的不少幼儿园和小学都发起了传唱粤语童谣的活动
,例如布置让家长和学生拍演唱视频,又或是组织班级合唱。

对于能够传承母语这件事,不少家长都表示当然欢迎,但在选购相关书籍或影音资料的时候,却存在不少困惑, 例如有些就写广府童谣,有些就写粤语儿歌,但两者是同一回事吗?

▲点击收看视频

其实, 广府童谣粤语儿歌中的定语“广府”和“粤语”,所概括的内涵是接近一致的,即是广府话或广府地区,粤语或粤语地区,两者互换过来也没太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童谣和儿歌,严格来说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过由于两者又有着非常密切的渊源和关系,这就很容易混淆了。

01

童谣曾作为“谣言”传播?

关于童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通常指一些在儿童口中流传的韵文短句。

在古代,人们迷信天人感应,并认为儿童对于所谓天意的变化更为敏感,所以 童谣经常被利用作为舆论工具 ,例如为某些政治人物造势,或者表达对统治阶层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隋末时,在隋炀帝统治下百姓民不聊生,当时就有首叫《桃李章》的童谣唱道: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这很可能就是起义军领袖李密或者关陇贵族李渊、李世民父子,想推翻隋朝取而代之,而故意通过儿童之口传播,为自己制造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在晚清时期,广州也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七钱二兑足,八千斤大炮未烧,久久打下,十足输晒。”这更是非常直白地讽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童谣的“谣”和谣言的“谣”都是同一个字的原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水印

但除了少数这类“以诗言谋”的童谣外, 真正由民间创作的童谣 ,其题材十分广泛,以我们所熟知的广府童谣为例:

“握握手,好朋友,我做皇帝你做狗”就是小朋友之间打闹的戏谑恶搞; “点指兵兵,点指贼贼”就是小朋友在游戏时的念念有词;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快啲瞓落床”就是父母哄小朋友入睡的摇篮曲; “一文一斤鸡,一文一斤龟”就是考验咬字准确的急口令,甚至还有一些童谣是完全无厘头的,纯粹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流传得最广的,莫过于反映当时民间生活的童谣。例如,“氹氹转,菊花园……”,或是“月光光,照地堂……”,还有“落雨大,水浸街……”这些都是广府人耳熟闻详的作品。其中“月光光,照地堂……”据考证原始版本可以追溯到宋朝,至今已历经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老广新游”《广府童谣》

由于童谣属于民间集体创作, 作者大多不可考,而且都是通过口头传播,所以 在传播过程中就难免又各种添油加醋,你改一字,我改一句,结果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像“大笨象揸支抢去打仗”就有广州、香港、马来西亚等版本。恐怕同是广州人,大家从父母那里听回来的童谣版本都会不一样,所以也无所谓对错和正版翻版了。

02

粤语儿歌兴盛一时

古书《韩式章句》中说到: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意思就是有谱曲的是歌,没有谱曲的是谣。这说明在古代, 尽管“歌谣”二字经常放在一起作为词组,但“歌”和“谣”这两者还是有明确分别的。 谱写儿歌需要懂得一定的乐理,所以创作门槛就比童谣要高了。

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很好的记谱方法,更没有录音机, 所以绝大多数的歌曲并没有流传下来,那更别说是儿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1928年,刘万章编写了 《广州儿歌甲集》,由国立中山大学出版部出版,搜集了100首当时脍炙人口的粤语童谣,但可惜的是这本书只有歌词,没有曲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水印

如今我们能查到最早被谱曲的粤语儿歌,应该是广州的乔飞谱曲、潘琳填词的 《月光光》,以及香港的周聪谱曲并作词的 《一支竹仔》但这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才创作出来的作品。

早期不少粤语儿歌,都是在流传甚广的广府童谣中进行选材再创作。因为这些童谣本身就很贴近小朋友,大多都有很强的韵脚,念起来铿锵且有节奏感,为之谱曲更为便捷,例如《月光光》、《落雨大》、《何家公鸡何家猜》、《洗白白》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70年代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很多卡通片、儿童节目的主题曲亦成为了传唱一时的粤语儿歌,例如《世界真细小》就是香港著名填词人黄霑根据迪斯尼乐园的英文歌《小小世界》重新填词而成。

而当时香港的电视台引进日本卡通片后,亦习惯为其主题曲重新用粤语填词,这就有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哆啦A梦》、《龙珠》、《星仔走天涯》等等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画片《星仔走天涯》,图源网络

为了鼓励更多的儿歌创作, 香港TVB在1992年开始,每年举办《儿歌金曲颁奖典礼》,因此不少知名的作曲人和填词人,以及流行歌手都加入了粤语儿歌的创作行列,涌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例如王馨平主唱的《生命有价》、Twins主唱的《有所不知》、古巨基主唱的《友共情》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此时的粤语儿歌和粤语流行曲一样,真可谓盛况空前,佳作不断,不少作品也成为很多70后、80后、90后心中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每当旋律响起,大家总是不自觉地唱起来,就像回到了童年时代。

03

“香港儿歌之父”韦然

如果说,粤语流行歌的创作风潮是由许冠杰先生率先带起的话,那么把广府童谣通过再创作而成为粤语儿歌的功臣,便是 被称为“香港儿歌之父”的韦然老师

韦然老师原名黎伟贤,是香港的多元文化创作者,除了创作漫画和撰写专栏外,更擅长创作各类通俗歌曲,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粤语儿歌。

他所创作的粤语儿歌大多集中在1976 - 1978年前后诞生,这些作品大多是 在原来省港澳地区所耳熟闻详的广府童谣中取材,重新填词和谱曲,进行再创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然,图源网络

笔者有幸因工作关系而结识了韦然老师,并成为了忘年之交。

他向笔者谈及当年的创作过程, 70、80年代的时候,香港的文艺创作氛围十分活跃,而他亦正值盛年,创作灵感不断涌现,处于井喷状态,常常一下笔就不能停,十多分钟就写好一首歌,三个月就写完300多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何家公鸡何家猜》、《排排坐》、《氹氹转》、《狐狸先生几点钟》、《洗白白》等歌曲就是当时的佳作。这些儿歌不仅被一代代的香港儿童传唱至今,而且也早在80年代随着盗版录音带传到了广州。

由于当时广州人的版权意识并不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创作者是谁,而且这些粤语儿歌的歌词不少亦是源自广府童谣, 因此常被以为是佚名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除粤语儿歌外, 韦然老师也写了大量的英文儿歌,并透过节目流行至世界各地,如《Apple Round , Apple Read 》、《Boy & Girl》、《Donkey Donkey i beg you》等。英国、美国、印度等国的出版社,也常把他所写的英文儿歌, 当作传统英语童谣而收录在当地出版的儿童歌谣之中,并没有支付版税。若通过法律途径追诉,成本恐怕也是相当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可见,无论粤语儿歌也好,英语儿歌也好,哪怕传唱度再高, 创作者所得的收益其实远不如创作流行歌曲高,何况用于教育等公益用途,通常也没有版税收益, 能为创作者提供持续动力的,恐怕就只有一颗为爱发电的不老童心了。

04

童谣与儿歌会失传吗?

与所有的文艺作品一样, 广府童谣和粤语儿歌一方面反映着时代,但同时又是时代的产物。

近二十年,随着人口出生率降低、学生学习压力逾重,我们再也难看到孩童成群结队在街头巷尾打闹游戏的情景了 。因此,广府童谣也很难再有过去那样的创作及传播的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崛起,曾经为粤语童谣提供创作和传播平台的电视媒体亦逐渐走向式微。前文提到的TVB《儿歌金曲颁奖典礼》在2009年之后就停办了,而香港的各个电视台也在2010年之后甚少再为引进的外国卡通片配粤语主题曲。

2018年,香港息影艺人欧倩怡就在TVB节目中,提及其女儿就读幼儿园仍播放她于 1997年主唱的樱桃小丸子插曲《问题天天都多》这显示近二十年来,粤语儿歌的创作已经不复当年的盛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至于内地,在2006年后,广电总局要求各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只允许播放国产动画片, 而这些动画片为照顾全国市场又是用普通话配音,加上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教育趋势下,粤语儿歌在电视节目中播出的机会更是越来越少。

如今在大湾区,许多土生土长的小朋友讲不好粤语、甚至不会讲粤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乃至不少父母都担心,粤语会不会在自己这一代失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因此,2018年,在甘于恩老师的指导下, 叶丽诗校长与笔者就合作编著了《广府童谣氹氹转》一书,收录了数十首在广府地区脍炙人口的粤语童谣,并在省港两地分别以简体字和繁体字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府童谣氹氹转》书页

同时,不少有心的音乐创作者亦在新时代之中,为粤语儿歌的创作和传播找寻新的空间。

像前文提到的 韦然老师,在千禧年之后依然笔耕不断,陆续创作了 《小明坐火车(小明小明小小明)》、《小明上广州》、《小明去拜年》、《小明生日歌》、《小明搭高铁》等系列儿歌,由香港著名儿科医生李家仁主唱,并配以漫画在互联网上传播,均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年轻一代的生力军,如Miss Ka Foo Kids Channel的嘉芙姐姐、天晴童谣的波波姐姐、奇音乐奇世界的郑明欣老师等亦 在YouTube上发力,创作了《跟我做运动》、《小太阳》、《云上有只小鹦鹉》等新编粤语儿歌。

笔者的好友, 广东的著名音乐人陈辉权老师,近年也与女儿陈韵融合作,创作出很多寓教于乐并且符合当代审美的粤语儿歌作品,如《嘀嗒嘀》、《我到海边多欢笑》、《养肥只鸡》等等,还把不少优秀的唐诗宋词谱曲成为粤语儿歌,可谓“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韵融与陈辉权,图源网络

广府童谣和粤语儿歌,对于成年人而言,或许粗浅,或许简朴,甚至几近原始, 但对于儿童来说,却是对本土语言文化以及族群意识的重要启蒙。

但愿这些歌谣不仅能够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并且还能够不断创作出新的时代经典……

各位自己友,

你最钟意哪一首粤语童谣或儿歌?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