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的绿水青山之间,隐藏着一座宝藏小城——大埔县。她山清水秀,人文厚重,是世界长寿乡,被誉为“客家香格里拉”。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关于公布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广州市黄埔区等18个县(区)和镇(乡)为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单位,其中,大埔县榜上有名。
近年来,大埔县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积极抢抓融湾机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长寿文化等特色资源,做好“红色、古色、绿色”三篇文章,推动大埔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国庆期间,大埔累计接待游客19.35万人次,同比增长9.82%,实现旅游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41%。
接下来,大埔将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目标,推动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利用,融合农文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红色
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
三河坝位于三河镇,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内交汇而得名。平静的江面下,有着一段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
“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97年前,这里是三河坝战役的主战场。97年后,从空中俯瞰,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依然矗立在笔枝尾山上。
这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景区。大埔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为核心,建设三河坝文旅综合开发项目,整合县委党校新校区、中山纪念堂、明代古城墙、汇城古村落、韩江源等资源,与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工委旧址等串连,以点带面,形成三河坝大景区核心区、带动区和辐射区。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行有所值、来有所获。“我们认真谋划和实施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红色教育基地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纪念碑山体护坡修护项目和新建停车场及配套项目的建设。”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处主任戴庆生介绍,新建停车场可以容纳20辆中巴、30辆大巴、200辆小轿车。
目前,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正在全力推进建设红色文化广场项目和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红色教育基地提升改造工程,重点建设好总建筑面积6346平方米的爱国主义教育拓展中心,进一步提升园区接待水平。
在青溪镇,几乎村村都有“红色故事”“红色印记”。2016年,面积约5700平方米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纪念园建成。近年来,青溪镇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了棣萼楼、邹日祥旧居的修缮、布展及周边环境提升等,着力把大埔中站纪念园、多宝坑小站、棣萼楼秘密仓库串珠成链,逐步还原青溪原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革命历史风貌。当前,青溪镇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已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传承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热门打卡地。
红色是大埔的名片。大埔县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广东省首个获认定的原中央苏区县,境内红色资源富集,98处革命旧址遗址遍布各镇(场)。近年来,大埔不断强化红色文化主题,推出红色文旅、红色研学、红色培训等产品,打造旅游、研学和党建的知名品牌。
当地先后投入1.5亿多元,全力推动全县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成立大埔县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挖掘红色革命史料,推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室等红色设施、党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同时,找准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发展“乡村旅游+红色研学”等新业态,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目前,“红动古道·绿动村”——中央红色交通线亲子研学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梅州大埔三河坝红色主题历史文化游径”上榜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
此外,大埔加强“体育+红色旅游”发展,培育文旅体新业态,进一步开发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体育+文化+旅游项目,成功举办“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2023年南粤古驿道铁人三项赛之梅州·大埔站骑行活动”省级精品赛事。今年1月,大埔以“粤闽并肩穿越,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协助举办“广汽集团传祺E9·广药集团白云牙膏2024首届粤闽健康徒步活动”国内首个大型跨省健康徒步体育活动。
古色
活化利用历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一路青山环抱着绿水,古屋点缀着村落……在大埔,古色是文旅发展的底蕴。县内各式各样的客家民居有3500多座,被誉为客家民居大观园。
在中国传统村落西河镇北塘村,一场艺术与乡土的碰撞正在这里上演。
北塘村于宋末元初建村,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2014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和民国各个时期的客家民居古建筑共计20多座,其中最久远的是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受祜堂。
为激活古村资源,2017年,在大埔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西河镇与当地乡贤投资组建的大埔县北塘古村落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共建“北塘艺术部落”,开展“南宋古村、艺术北塘”文旅项目建设。
随着北塘美术馆、艺术众创空间、柚仓美术展览馆、翰林书画草堂、特色民宿等的开发建设,北塘艺术部落项目渐见成效,“沉睡”的古民居焕发新机。而后北塘艺术部落写生基地成立,催生的写生经济更是激活了北塘文旅的一池春水。
“去年,有近万名学生前来北塘艺术部落写生基地写生。北塘景区接待游客也有10万名左右。”北塘艺术部落写生基地运营总监廖爱红介绍,目前,北塘艺术部落写生基地已吸引13个高校实习基地、18个机构或个人艺术创作空间落户。
另一边,在梅州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古色文旅正在蓬勃发展。
在活化利用历史资源中,百侯推出“民宿+景区”模式,助力景区提质升级,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
去年,乡贤杨骏虎盘活了百侯镇1500平方米的闲置房屋、土地,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了高品质民宿翰林别院。
今年1月1日,共19个房间、能提供38张床位的翰林别院民宿正式开业。笔者注意到,房门上的木质指示牌雕刻着“进士”“东郭晚霞”等字眼。“这是个小巧思,融合了百侯镇的翰林文化及‘侯山十二景’的名字。”民宿管理人员告诉笔者。
如今,百侯不仅建设了以果蔬采摘体验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基地,还将文旅产业与研学教育产业深度融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2022年7月,百侯镇侯南村入选第一批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2023年3月,百侯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正式挂牌揭幕。
近年来,大埔县启用了专业的团队活化古民居再利用,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了富含大埔本土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和乡村品牌民宿,在创新利用古民居的同时实现客家文化的活态传承。
目前,大埔县各类特色民宿有近15家,其中星级民宿有6家,如禾肚里(梅州)稻田民宿、百侯山庄、聚奎楼民宿、美客美庐民宿、侯宝斋民宿、无逸书斋民宿等。民宿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大埔旅游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绿色
农旅结合带动村民致富
粤东奇峰大埔西岩山,主峰海拔1256米,常年云雾缭绕,高山秀水出好茶,因为适合茶树生长,这里成为广东省优质茶叶基地之一。
“我们村挨家挨户都种茶,茶叶只要摘下来就是钱。”枫朗镇上山下村党支部书记魏新光说,目前上山下村茶叶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种茶农户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有的村民靠种茶每年收入20多万元。
走进上山下村岗头自然村,只见村民家的房屋外立面涂绘和悬挂着茶文化宣传画。村内的玻璃栈道观景台、茶文化雕塑和茶叶展示园等景点内游人熙熙攘攘。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个独具特色的小山村。
西岩山万亩茶文化产业园是大埔县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近年来,围绕西岩山脉,沿线各镇村走上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据魏新光介绍,上山下村配套了农家乐、民宿、茶吧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形成食、住、品茶、游玩、观光度假于一体的茶旅文化“最优体验场”。
“今年,我们还将投入资金,新建旅游驿站及配套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打造茶旅文化游客服务中心;修建旅游步道;同时,对光裕楼等红色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完善室内红色文化布展设施,对茶旅发展注入红色基因。”魏新光说。
绿色是大埔文旅融合的底色。近年来,大埔县坚持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思路,将茶叶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了国家AAA级景区西岩茶乡度假村,建设了西岩万亩茶文化产业园,建成岗头、南坪、大王坑三个茶文化体验村和西岩茶场、岽顶湖茶场、大王坑茶场三大茶园基地,让茶农在家就近务农,在家专心卖茶。
深耕绿色产业,大埔县以园区为平台,依托“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青花瓷之乡”等品牌效应,着力发展蜜柚、茶叶、陶瓷等特色产业,成功创建了蜜柚、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
大埔县以青花瓷陶瓷文化为核心引爆点,以“陶瓷+文旅”双产业为主导产业,打造以高陂青花瓷为主题的特色产业型小镇,串联富大陶瓷、宝丰陶瓷等一批龙头陶瓷企业,开发独具青花瓷特色的工业旅游发展路线,大力推进工业旅游,构建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
2022年,梅州市光德陶瓷烧制技艺非遗工坊的“窑火不熄,打造传统手工艺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成功上榜省2022年度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名单。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打造“非遗+旅游+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模式,以非遗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提升经济收入,促进山区就业增收,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光德陶瓷烧制技艺非遗工坊又依托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设置销售门店,建立非遗工坊产品名录,建造了总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青花瓷房,将其打造成为集光德陶瓷科普知识宣传、传统制瓷工具展示、光德陶瓷民俗介绍、非遗现场展演、DIY体验、工业旅游、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光德陶瓷传习基地,以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当地陶瓷相关产业发展,有效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收入和幸福度,实现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