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收到了一封家书,这本是这本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可是当毛泽东了解到信中的内容之后,态度变得十分严肃,直接告诉办公厅主任田家英,以后有类似的信件就不要拿给他了。
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导致毛泽东作出这样的决定?
这封信件是毛泽东的表哥文运昌写给他的,信中列出了一份14人名单,全部都是文家老少,要求毛泽东给他们安排工作,或者是保送升学。
毛泽东看着这封信苦笑道:“看来,在我毛泽东这边还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呀!”随即又十分严肃地对手下的工作人员说:
我不管其他领导是不是有这样为亲人安排工作的,但是这种事情这我毛泽东这边是行不通的,共产党不是国民党,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去奋斗。”随后,毛泽东直接在文运昌的信件上回了一句“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对于想来找毛泽东求工作的人,毛泽东还制定了一个四不主义,不举荐、不介绍、不说话、不写信。
图丨毛主席和毛岸英
不久之后,毛岸英去韶山公干,临行时毛泽东特地交代让他去唐家托,看望文家兄弟。文运昌听到毛岸英来唐家托这一消息,觉得觉得自己的机会又来了,赶紧叫来弟弟文松南来商议对策,经过上次的写信事件自己不便出面了,这次由弟弟文松南说工作的事情。
毛岸英刚到唐家托,受到的亲友们的热烈欢迎,叔侄叙旧,场面十分的温馨,不一会儿文南松就切入正题,向毛岸英提到了关于文运昌工作的问题,想着亲戚一场,让毛岸英再去和毛泽东说一说工作这个事情。
毛岸英听到这里,深知父亲的做人的原则的他。只能十分委婉的拒绝了表叔的请求,并说明原因。文南松看毛岸英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又写了一封信,托毛岸英带给毛泽东。
很快,毛泽东就看到了这封信。他还是坚持自己做事的准则,并没有给表哥文运昌徇私,回信写到:“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应该看他在人民群众中的表现,这样才方便取得人民的信任,有好的机会去参加工作。”
文运昌在收到这封信后,大失所望就准备上京讨要说法。1951年4月,毛泽东直接做出了邀请,家里的亲戚齐聚中南海。文运昌也见到了这个在京城做个大官的表弟,想看看表弟的官威,毛泽东则是亲切地向家人打招呼。
毛泽东看到文运昌将他热情地拉到身边,二人聊起小时候的事情,都倍感怀念。这次文世昌在北京足足住了4个月,毛泽东拿着自己的稿费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图丨毛泽东与文运昌合照
1952年6月,文运昌再次上京去找毛泽东,这次来北京,文运昌一改往日的拘谨,时常喝得烂醉,不分场合地胡言乱语,拉着人就讲他和毛泽东的故事,说自己是毛泽东的恩人。文运昌的行为直接给毛泽东造成很多困扰。
当时,毛泽东顾念亲情,也没有多说什么。一直到1953年冬,毛泽连、毛锦成、谭熙春、邹普勋四位亲属特意从韶山进京来给毛泽东祝寿。看见家乡亲人地到来,毛泽东很开心,赶紧热情款待,虽然开心,可是毛泽东觉得这样做不合规矩,对家人说道:
早在党的第七届二中全会之上,我就提出几条要求:不办寿宴,不请客,不送礼,不用人名起地名,作为主席,我得带头遵守才对嘛!今后我乡下的亲戚朋友,父老乡亲,谁也不要来为我祝寿,这样不好!
这时候谭熙春打趣道:“韶山这边的亲戚来了你觉得不好,你湘乡的亲戚来了,你也这么说?听说运昌公也在这里给你祝寿嘞!”
毛泽东听到这话,立即意识到,让文运昌留在北京影响太恶劣了,这样子是给大家树立一个不正确的榜样。赶紧找到文运昌说:
运昌兄,你来北京也有一段时日了,现在正好有伴你就跟着大家一块回去吧。
文运昌一听这话,直接反问道:“你这是在下逐客令啊!我可没打算走!”
毛泽东看到文运昌这样的态度,当场就扔下一句话:“好!我不管了,走不走由你。”
图丨毛主席
文运昌看到毛泽东这样对自己,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一气之下直接离开了北京。回家之后,毛泽东挂念亲情,根据文世昌的文化水平,给他介绍了一份湖南文史馆馆员的工作。可是文世昌的内心并不满足,他觉得自己在北京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文运昌一点也不珍惜这次工作地机会,每日酗酒、醉生梦死,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放到一边,喝醉了就继续胡言乱语。
毛泽东的侄子看到文运昌这些行为,觉得太荒唐了,将这些情况汇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到后直接给文史馆写信,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要因为文运昌是我毛泽东的亲戚就区别对待,大家都是人民群众,不应该存在特殊化。文运昌得知这些消息,心里对毛泽东的怨恨就又多了一分。
直到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韶山,重新踏上这片故土,毛泽东倍感亲切,看见了许久未见亲人毛泽东更是有说不完的话。最后毛泽东决定拍一张全家福作为留念,可是唯独不见文运昌,家人们觉得这样实在不妥,便去文运昌家中请他,文运昌直接拒绝表示不会去见毛泽东。
图丨毛主席
文运昌对毛泽东有着一肚子不满,以前毛泽东闹革命,自己帮了不少忙,因为毛泽东的关系也受了那么多的苦,现在日子变好了,毛泽东为什么就不能帮帮自己,找一个“像样”的工作。只不过在北京多住几天,吃了点东西就要赶自己走,这个表弟实在是伤了自己的心。
文运昌之所以觉得毛泽东“对不起”自己也是有原因的。毛泽东的母亲在家中排行老七,得名文七妹,十八岁时就嫁给了毛父毛顺生。毛泽东出生后毛母文七妹就把他带到生活条件较好的娘家生活。在外婆家生活的那段时间,毛泽东经常受到大他6岁运昌表哥的帮忙、爱护,甚至毛泽东能走向革命的道路,都是由文运昌引导。
在毛泽东小时候,家中因为以种田为生,他的父亲认为庄稼人读什么书,实实在在种地才是正经营生,会识几个字,敲得了算盘就好了。所以将毛泽东送去附近的私塾进行学习,在此期间毛泽东展现了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和过人的天赋,老师授课时常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引经据典。
表哥文运昌作为毛泽东亲戚中最有文化的一个,他看到了毛泽东对于学习的热爱,时常将家中的一些藏书,送给毛泽东看。二人之间还有一个君子协定,每次借书都要写一张借条,要写明借书人、被借人、借书时间、归还时间、标注好书籍名称等,用这种方式来约束看书的时间。
图丨毛主席
1910年,在私塾学习了6年的毛泽东被父亲接回了家,毛父认为孩子也读了好些年书,再读下去就是浪费钱,现在也识的了几个字,去米店当学徒也是一门手艺。毛泽东看着父亲的安排,内心也万分的焦急,打算盘记账不是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不得已,毛泽东只好去寻求私塾先生帮忙。先生觉着毛泽东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亲自上门劝说毛泽东的父亲。听到先生让毛泽东继续读书的请求,毛顺生敲了敲旱烟杆笑着说:“庄稼人要什么功名利禄,算得几笔账,会写几个字就好啦!”先生觉得劝不动毛顺生只能悻悻离开。
毛泽东此时只觉得孤立无援,也就在这个时候表哥文运昌听到此事,赶紧动身前来寻找毛泽东。为了可以成功解救毛泽东,文运昌动员了同族一同劝说姑父毛顺生,在文运昌等人轮番攻势下,毛顺生只能同意毛泽东外出求学。
1910年秋天,毛泽东带着满腔的热血走出了韶山。那天,他改写了一首小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将这首小诗,夹在了父亲每日必看的账本中,表明自己求学的决心。
图丨毛主席
对于毛泽东的到来,表哥文运昌表现得十分高兴,主动联系了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跑前跑后的给毛泽东办理入学手续,还主动给毛泽东做了入学担保人。
毛泽东在东山小学求学期间,文运昌更是对这位表弟照顾有加,还经常帮他收罗如《盛世危言》、《新民丛报》这些冷门书籍,去开拓毛泽东的思想。
如果没有表哥文世昌的帮忙,毛泽东是不会去东山高小的。甚至在多年以后的采访中,毛泽东都表示:
我进了东山学堂,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我无心古文,当时我在读表兄给我的两本书,一本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梁启超的《新民丛报》,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下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
文运昌不仅仅是毛泽东的表哥,更是毛泽东革命道路上的领路人,战友、救命恩人。
1919年10月5日,在北京闯荡的毛泽东收到了一条噩耗,母亲文七妹病逝,毛泽东日夜兼程赶回家乡奔丧,表兄文运昌也早早来到毛家帮忙料理后事。
图丨毛主席
母亲生前未能在身旁尽孝,临终也没有见最后一眼,在听到弟弟说母亲在最后迷离之际一直都在唤自己的名字,毛泽东更加悲痛,在母亲的棺材前,他写出了人生最长的诗歌《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后来反动派抄家时,这首《祭母文》以及挽联的手录,幸得表兄文运昌帮忙才得以保存。
一年后,毛父毛顺生也感染了伤寒没过多久就病逝了,期间表兄文世昌经常慰问,帮忙料理后事。双亲的离开,让毛泽东把对家的归属感全部都转移到了外婆这里。
19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当地群众积极响应。文运昌听闻表弟毛泽东回来,第一时间赶到韶山与其相见,时隔多年未见,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一直谈到深夜。文运昌了解到毛泽东在闹革命,表示支持,很快文运昌也投身这场浩浩汤汤地运动当中,因为文化程度较高担任了农会秘书的职务,经常跟着毛泽东参加各地动员演讲。
图丨毛主席
革命势头高涨的时候,反动军阀赵恒惕知道了毛泽东等人的动向,秘密计划抓捕毛泽东。毛泽东弄预感到了危险打算紧急撤离,可是敌人的士兵早早的埋伏到了出逃的必经之路上,这种关键时刻,文运昌主站出来给毛泽东做掩护,因为文运昌和毛泽东外貌上有几分相似,敌人误把文运昌当毛泽东给抓走了,因此毛泽东成功脱困。
大牢里的日子不好过,文运昌每日接受严刑拷打,折磨的不成样子,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也没有暴露出毛泽东的任何信息。最终经过多方的营救,才被保释出来。这次的遭遇,打击了文运昌的革命热情。
1927年1月,毛泽东来到了湘潭、湘乡、衡山等地,对当地的农民运动考察研究,这也是主席新中国前最后一次去往家乡。考察完毕之后,毛泽东把外婆家作为落脚点,展开了一场家庭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分析了农民运动的实况,并且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这场运动当中。可是这次文运昌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对他而言闹革命代表着送命。
1929年,国民党反动派抄了毛泽东的家,这场灾难也牵连到了文家,文运昌的父亲也被关到了监狱,每日饱受摧残,最后虽被人救出,可一把年纪的文父哪里能受的那样的酷刑,出狱没多久便去世了。在这种白色恐怖中,文运昌每天过得心惊胆战,无奈只能外出避难。
图丨毛主席和周总理
毛泽东为了家人的安全,这段时间断绝了与家人所有的联系。
时间一直到了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毛泽东驻扎延安,国共合作。文家的日子才好过了一点,文运昌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表弟已经成为了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文运昌立马写了一封长长的家书给毛泽东,信中主要告知了毛泽东这些年家中的变动和亲人的惦念,除此之外就是文运昌想求表弟毛泽东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收到表哥文世昌的来信,毛泽东难掩欣喜,上次一别已过去了很多个年头。毛泽东赶紧提笔回信:“我想和诸表兄、侄子们经常通信,我觉得你们的只言片字对我来说都是欢喜的。”
对于这位表哥想谋官职的请求,毛泽东委婉拒绝。
毛泽东说:
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道路甚远,我亦不能寄旅费。
文运昌看到回信内容后,也十分理解毛泽东现在的处境,明白现在主要任务是抗日,自己家中一家老小需要自己养着,没有薪水着实接受不了,没有再多说什么,也放弃了去延安的念头。这时候的文运昌还是能理解毛泽东的。
图丨毛主席
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文运昌觉得毛泽东当了主席日子就好了,自己作为“皇亲国戚”还不能沾点光。毛泽东有自己的做事准则,文运昌在遭到一次次拒绝后,就觉得毛泽东对不起自己,不顾念家人亲情。
毛泽东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多少亲人,甚至是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这些都是他心里的伤痛。对于生活困难的亲友,毛泽东常常用自己的稿费接济他们,自己常年粗茶淡饭。这样的行为怎么会是顾念亲情的人?只是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他必须要有自己的坚持。
文运昌不理解这些,他也忘记了自己年轻是的革命理想和热情,国家进步了,可是他的思想还停留在那个封建社会。在之后的日子里,文运昌一直活在对毛泽东的抱怨中,不再见毛泽东一面,直到1961年12月11日,文运昌带着这种怨恨离开了这个世界,至死也没有理解毛泽东的用心良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