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史纲》:“当作恐怖小说来读”

分享者:刘瑜(清华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刘瑜部分书单:《理性选民的神话》、《月亮和六便士》、《传统十论》

刘瑜首先写到1998年左右的一次阅读噩梦,她读一位希腊学者的著作时感觉“寸步难行”。还有另外一些时刻,刘瑜也有类似的阅读感受——“等读到第三个小时的时候,杀人的心都有了。”

在刘瑜看来,真诚的阅读至关重要,不能沾染“功利心、虚荣心的杂质”。众多图书中,她认为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当真几乎每一页上都写着‘吃人’二字”,因此,基本上把这本书当作恐怖小说来读。

刘瑜很推崇费吉斯所著《耳语者》,这是一本探究斯大林时代苏联私人生活的书。她甚而相信,“如果从现在开始,每一代青少年都能读这两本书(另一本是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的《牛鬼蛇神录》),人类的未来将会避免无数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宙最初三分钟》:“离现实那样遥远,却可能真实存在”

分享者:刘慈欣(山西娘子关电厂工程师)

刘慈欣部分书单:《一九八四》、《宇宙最初三分钟》、《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把刘慈欣列为“学者”,恐怕大刘自己也不同意,还是“娘子关电厂工程师”这一身份来得更为霸气。

在书单中,大刘分享了“诺奖”物理学奖得主温伯格的《宇宙最初三分钟》、澳大利亚学者保罗·戴维斯的《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他觉得,这两位学者的作品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了宇宙初生和垂死之际的极端状态,“这时的世界离现实是那样遥远,却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至于“诗一样的语言”,读读《宇宙最初三分钟》的结尾,即可感受到——我写到这些话时,正好在从旧金山至波士顿的回家途中飞越俄明上空,大地在下面看起来柔软而舒适,浮云处处,公路纵横,夕阳西下,积雪泛红,很难理解这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敌意的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更无法想象现在的宇宙是从一个难以言传的陌生的早期状态演化而来,而又面临着无限冰冷的,或者是炽热难耐的末日。宇宙愈可理解,也就愈索然无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龙八部》:“武林世界与当代学术界高度‘同构’”

分享者: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江晓原部分书单:《西方哲学史》、《天龙八部》、《西方正典》

十五部金庸小说,江晓原全部读过,他把《天龙八部》列为金庸小说第一。作为一枚学者,他对这部小说的评价,真让人眼前一亮。

“金庸小说最令我着迷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他笔下的武林世界,与当代学术界有着高度的‘同构’;二是他总是让他喜欢的主人公‘吃亏是福’——每一次痴情,每一次献身,每一次犯傻,都成为走向成功的意想不到的契机。段誉和虚竹,都是这两点的集中表现者……”江晓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与和平》:“写论文、专著时可学习”

分享者:罗志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志田部分书单:《老子今注今译》、《金庸作品集》、“余英时作品系列”

江晓原从金庸小说看出其与当代学术界的“同构性”,罗志田则把阅读小说与研究学术结合起来。在罗眼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似与史学较近”,其中写大场面时穿插日常细节,“巨细浑然一体”,写论文、专著时可以学习。

不只是托翁,其他作家也有可能成为学者的榜样。比如,罗志田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善于内心分析,这对研究思想史的学者当有助益。博尔赫斯较为睿智,多读他,可用来提高辩论技巧或“应付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聊斋志异》:“与乡人闲谈美狐与恶鬼,令人神往”

分享者:何兵(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兵部分书单:《鲁迅选集》、《聊斋志异》、《法律的训诫》

何兵的研究领域主要在法学,但说起“秘密书架”,他首选《鲁迅选集》、《聊斋志异》这类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与法律相关,用他的话说,文学作品“让你感受人性的善良与残忍,让你认识‘人’,而这是法律人的基本功”。

其中,《聊斋志异》是何兵的案头书,到了翻烂不止的地步,“翻烂了一套后又买了一套”。何兵用这本书来“修炼”文字,多少和蒲松龄心意相通,且看他写“蒲松龄故居游记”——“夕阳下的古巷,依旧有几位村妇和老者,坐在槐树下,摇着芭蕉扇闲谈。遥想蒲公当年,破桌一张,茶杯几盏,与乡人闲谈美狐与恶鬼,真是令人神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论述中的悲凉与无奈”

分享者:陈家琪(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家琪部分书单:《法哲学原理》、《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先生所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是陈家琪“想特别强调一下”的。这本书分析了汉、唐、宋、明、清五朝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组织、考试、经济、兵役等制度。在钱穆看来,任何一项政治制度,都要从历史角度去观察,仅从当下来审视、判断和评价,将失之武断。

陈家琪认为,这本书有些论述非常精彩,“这种精彩不在历数中国历代政治变迁的过程,而在历数中所透露出的那种悲凉与无奈”。作为哲学学者,他也从钱穆这里“隐隐看到了一种与黑格尔和托克维尔相似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的过人之处”

分享者: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何怀宏部分书单:《旧制度与大革命》、《实践理性批判》、《柏拉图对话集》

谈到最近这些年“最爱读、学术上也颇得益”的西方著作时,何怀宏首先强调了托克维尔的两本书,即《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两本书,在72位学者中也颇受欢迎,何怀宏把它们简称为《民主》、《革命》,认为这正是当今时代的两个关键词。

评价托克维尔,何怀宏也是从这“两个关键词”出发。他说:“托克维尔的过人之处是他能够深刻地同时察觉和分析民主的优越和弊病、民主的灿烂和暧昧;也能够同时感受到旧制度与大革命各自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一种深藏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