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孙膑是一个大军师,乃兵家之大成者。历来无论是文献上还是影视剧里都在讲述孙膑的故事,而且多数是比较正面、聪明的形象。
但是真正历史上的孙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年庞涓设计残害孙膑,是否是属实?这些需要有力的物证才能得出事实结果。
据说我国山东曾挖掘出过一段竹筒,里面揭开了孙膑被割掉膝盖骨的真相,原来孙膑并非世人想象的那样“友好”,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1972年,当时有工人在山东省临沂市的银雀山意外挖到了一座古墓群,看起来似有千年历史。
考古人员在经过紧张兴奋的挖掘后,初步断定是秦汉时代的古墓,随后又发现陵墓里有4000多块残片和战国竹简,而所记载的内容有部分符合史记的描述,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最让人高兴的是,文献记载中的《孙膑兵法》就是在这里出土的,该兵书分为上卷、下卷,里面详细记录了孙膑的用兵事迹和一些残忍行为。
在经过再三考证后,有人认为孙膑和孙子其实不是同一个人,当年孙膑确实是被人挖掉了膝盖骨,但是背后的原因却令人震惊,孙膑的遭遇其实是咎由自取。
众所周知,战国名士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军事天赋异禀,著作有《孙膑兵法》倍受后人喜爱。但关于孙膑的原来名字却无从考究。
据说早年前,孙膑入深山拜得鬼谷子为师,与师弟庞涓一起习得师传本领。可惜,当孙膑下山后,却遭到庞涓的设计残害,惨遭剔掉膝盖骨,成为残疾人。后来,只能靠装疯卖傻,蒙混过关,逃出国外。
随后,孙膑流连到齐国,得田忌器重,成为对方的门客。在田忌赛马中,孙膑锋芒毕露,向世人证明了他的聪慧与谋略。
此后齐国君王越发欣赏孙膑的能力,让他统军出征,分别在马陵战争、桂陵战争中,以变幻莫测的兵法,打败庞涓,重挫魏军,使得嚣张的魏国实力大降,跌落神坛。而齐国因此得势,迅速成为傲视群雄的强国,孙膑因功受封,名扬天下。
有趣的是,孙膑还曾擒过庞涓,两人本是师出同门,应该互相扶持帮助才对。但在魏国的时候,庞涓为什么要害孙膑呢?很多人都认为是庞涓出于嫉妒之心,才把孙膑给费了,以便自己能上位,但事实并非如此。
而我国考古人员在挖掘山东古墓时,所发现的那本老旧的《孙膑兵法》,里面有一章卷名叫《擒庞涓》,当中的内容反而记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真相。说是当初魏国君王派遣将军庞涓统领大批兵马攻击弱小的赵国。
赵国军队毫无抵挡之力,仅是一年时间,魏军就到处攻城拔寨,轻轻松松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
这时候,惊慌失措的赵王急忙恳求齐国出兵相救,于是齐国君王就让田忌和孙膑,带八万兵马支援。
可当时的魏国大军已经团团围住了邯郸,就算齐国军队赶到也不是对手。孙膑便机智想出一个方法,断定魏国举大军出征,自家国内肯定空虚缺兵,于是剑锋一转,开着八万齐军就奔魏国都城去了。
不久,孙膑带兵成功围住了魏国都城,魏惠王吓得脸色大变,急忙下令把位于前线的庞涓大军召了回来。然而孙膑此举个人目的不是“围魏救赵”而是想借机生擒庞涓,报自己的割膝之仇。
此时,庞涓误以为孙膑真的想攻入魏国都城,急得马不停蹄,星夜回国救主。但孙膑料到魏国都城易守难攻,根本不是好啃的骨头,就算强攻对方闭城不出也能熬到庞涓带兵回来。
于是,孙膑想了一个毒计,问田忌道:“军中哪两位大将,平时只会蒙混度日,毫无实力”田忌直言道:“唯独是齐城和高唐也!”于是,孙膑便说服了田忌了,让此二人去送死,给他们安排一支病残先锋部队前去攻打魏国的平陵,结果两大将因为能力太差,被孙膑猜中,没几下就被魏军斩于城下,而同来的先锋军队亦被全部消灭了。
战败的消息传回后,孙膑话锋一转,说:“现今可带大军绕开平陵,直接攻入魏国都城大梁了”但田忌不信,颇有疑虑的表示:“如今士气低下,如何能攻下严守的大梁呢?”但孙膑信心满满,执意要行军,说庞涓此人刚愎自用,得知平陵大胜后,一定认为齐军不堪一击,会贪功带小量兵马急回大梁国都。
最终,此事又被孙膑猜中哦,庞涓当夜果真带一队轻骑兵抄小道回大梁,结果被埋伏的桂陵的齐军一举抓获。随后,庞涓惨为俘虏,被多番折磨,终是被孙膑下令给活活钉死了。
通过桂陵战役,可见孙膑用兵之狠,用计之毒,能以牺牲两位大将和先锋部队换来欺骗庞涓的机会。从表面来看,孙膑虽然打败了魏国,杀死庞涓报了仇,但做出的决定,无疑是用别人的鲜血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做法不得不说是非常残忍无情。
相比当年在魏国处事时,庞涓明知道孙膑的才能与性情,却只是废掉了他的膝盖而没有赶尽杀绝,两者对比,孙膑却以其他的性命换来胜利和复仇,还直接不念师门之情采用恶毒方法折磨杀害了庞涓,这里可以看出,孙膑之前被割掉膝盖的事情,确实一点都不怎么冤枉他了。
关于战国孙膑的事迹,后人各有说法,但主流观点都是遵从《史记》的记载。司马迁所写的这本中华通史,约有三千年历史,各种大是大非、大人物尽在其中,而对于孙膑的记载也是较为正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