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栋
“一部民国金融史,半部中国书画史”。翻开近代诸多书画大家的人生履历,与旧时银行、钱庄有着或深或浅的缘分;而近代银行家们所留存下来的珍贵墨迹里,也同样见证了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 「翰墨见“金”神」 带大家重新认识那些曾和金融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艺术大家,他们的金融才学、做人之道和博雅人生,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迎来了新的春天。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全国书法人的等待与期盼中应运而生,近40年来,在引领书法艺术创作、书学研究、书法教育、对外交流,以及团结带领广大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12月21日,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也在京成立,为丰富金融系统干部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金融业良好的行风行貌,凝聚各金融机构文艺人才,繁荣和发展先进金融文化搭建了重要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抚今追昔。若时光倒流百年,那不仅是一个民族现代金融业萌芽与发展的时期,更是一个文艺大师辈出、名家巨擘云集的时代。假如当时也成立金融书协的话,那么宋子文无疑是“金融书协主席”的最佳人选。
“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
宋子文(1894—1971),海南文昌人,民国时期政治家、金融家、外交家、书法家。曾先后担任民国中央银行行长、财政部长、中国银行董事长、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外交部长、驻联合国中国首席代表、行政院长、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长等重要职务。其姐妹兄弟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皆为近代史上重要人物,史称“宋氏家族”。
宋子文出身于一个富有、开明之家。与当时多数家庭不同,因知识改变命运的宋父极重教育,他在宋子文年幼时就为其延聘家庭教师,使其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加之宋子文本身资质聪颖,博闻强记,小小年纪就以优异成绩考入被誉为“东方哈佛”的著名教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少年班,后很快转入预备班、大学班。18岁时,从圣约翰毕业,并以优异成绩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offer。
1915年,宋子文从哈佛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便来到美国第一大都市——纽约,一边供职于花旗银行,一边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花旗银行期间,他主要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尤其是对华金融往来与侨汇业务。这不仅使其开阔了眼界,而且结识了不少华尔街金融家,为日后从事财政金融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1917年,23岁的宋子文提前获得博士学位从哥大毕业。同年,他偕妹妹宋美龄一道回国,并受聘为汉冶萍公司上海办事处秘书,后又出任联华商业银行总经理,同时还开办大洲实业公司与神州信托公司,从事商业及金融投资活动。但命运弄人,其“初出茅庐”之际并不顺利,多次创业失败。
开启人生的“高光时刻”
六年后,在事业上郁郁不得志的宋子文经二姐宋庆龄介绍,前往广东投奔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自此开启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1923年10月,宋子文被任命为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掌管全省盐税,并参与筹建中央银行。1924年8月,他出任中央银行行长,后调任广东省政府商务厅长、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长,较好地整顿了当时广东混乱的财政金融秩序,在业界和政坛赢得了口碑。
1928年2月,蒋介石出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宋子文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在34岁时即已达到人生之巅峰。其间,他通过谈判收回了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这为恢复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与此同时,他施行了推动金融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改革全国税制,建立财政预算,发行国家公债等一系列举措,力图振兴经济,但却与蒋介石在政府费用、预算控制尤其是军费问题上意见不合。在蒋“军事压倒一切”的政治方针下,宋子文制定的中央财政预算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使其极度不满,数度辞去财政部长职务。
辞职在野后,他发挥自身专长,与孔祥熙等政要共同投资组建了中国建设银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真正的投资公司”,开中国投行之先河。他积极引入华尔街投行的经营理念和组织模式,为公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成立后,建设银公司主要投资于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型项目及实业领域,如陕西的京西电厂、苏州的成金煤矿、四川的建川煤矿、湖北的既济水电公司、安徽的淮南煤矿、南京的扬子电气公司等,盈利十分惊人。需指出的是,因名称相近、职能相似,业内不少人士曾认为中国建设银公司乃中国建设银行之前身,然建行却不予认同。
1935年,在日军侵华的阴影笼罩下,国内经济金融局势陷入混乱,蒋介石无奈之下再度请宋子文“出山”,并任命其为中国银行董事长。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宋子文以中行董事长身份发起成立救国公债劝募总会,以支持战争之需,维持战时财政,并积极承担国民政府各种公债的发行工作。其间,他还发挥留美的人脉优势和出色的外交才能,作为国民政府常驻美国代表洽商美国援华事宜,不仅带来了数亿美元的借款,而且还与美国、英国签订了中美、中英外汇平准基金协定,为稳定法币汇率、促进三国贸易、振兴国内经济作出了贡献。1942年10月,他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仍常驻纽约,频繁活动于欧美诸国以寻求援助。在此期间,相继取得美国巨额援助、废除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获得“四大国”地位、以代表团团长身份见证中国获得“五常席位”等一系列外交成就。战后,主要负责敌伪产业接收事宜,并借机壮大自身官僚资本。
1945年底,受国民党内战政策影响,国内出现难以遏制的经济危机,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长兼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长,重掌财经大权。但因国统区通货膨胀过于严重,他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仍未挽回经济败局。1947年“黄金风潮”发生后,被迫下野,退出政治中心。1949年1月转去香港,旋赴纽约定居,1971年4月24日在旧金山去世。
纵观宋子文从政生涯,曾执经济金融之“牛耳”二十余载,长期致力于金融稳定、币值改革和税收统一,主导建立了近代中国较完整意义上的财政金融制度,称其为“近代中国金融第一人”亦不为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施政中并非简单地将国外所学理论生搬硬套过来,而是善于将英法重商主义、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以及当时美国主流经济学家主张的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等西方经济学思想,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特点相结合,如提出统一全国货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重工业的控制、设立“四行二局”国家金融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对整顿国内金融秩序,增强国家经济实力,遏制日本侵华战争影响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与此同时,他又作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一,打着为“公”的幌子大肆济“私”,不仅利用官僚资本攫取了大量财富,而且在后期大发战争公债、滥发货币,导致中国经济陷入通货膨胀的深渊无法自拔,故也被人诟病,可谓“功过参半”。
不以书法为“专业”
在常人眼里,宋子文多以金融家和外交家的身份存在,但其自幼接受的是最传统最地道的中式启蒙教育,而书法正是其中的必修课。 在蒙师的精心指导下,宋子文进步很快,并逐渐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此后,无论其进入教会学校学习英文,还是远赴美国深造经济,抑或是学成回国执掌财经金融大权,都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的坚持和钟爱,并视之为读书人的“本分”。 应该说,这也是民国时期文人具有的共同特征,即: 不以书法为“专业”,但却能在长期的习惯性书写或实用性书写中,凭借自身学养与悟性达到较高造诣。 对于宋子文而言,书法显然并非“主业”顶多只是其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放松心态调剂情绪、自我宣泄的一种兴趣、爱好和方式。 即便如此,平心而论,其书法亦已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
回望历史,其实书法只是当时银行从业者的一项基本功:无论是记载账目,还是起草文件,抑或制定规章,乃至商务信函往来等,皆需字迹工整、美观大方,故对银行工作人员书写水平要求较高。如果细心梳理一下民国书法史就可以发现,王一亭、郑诵先、曾克专、沙孟海、方介堪、潘伯鹰、叶露渊等书画大家,无不家学渊源、成就斐然,他们共同构成了民国金融书家集群,成为近代艺术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倘若当时也成立金融书法家协会,这样豪华的阵容也是其他行业的书家集群所难以比拟的。并且,如果推举金融书协主席的话,笔者以为,宋子文无疑是最佳人选,因为无论社会影响力还是业内影响力,均无人能出其右。
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宋子文书法作品资料并不多。仅从所能见到的作品来看,其书法以楷书为主,兼及行书。其楷书主要取法颜真卿,这既与清代中叶以来颜字复兴并涌现出刘石庵、钱南园、何绍基、翁同龢等颜书大家的时风有关,也与其政治家、外交家的身份气质比较相符。虽然,我们不能断定其在学书过程中是否对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自书告身》等经典碑帖都认真下过功夫,但他对颜楷丰厚的用笔、宽博的结体和雄强的气势这一特征还是把握得比较到位的。这除了其自身的聪慧与悟性之外,不得不提他与享有民国“楷书第一人”之誉的谭延闿之间的交游。
早在宋子文初入政坛之际,作为国民党元老的谭延闿便与其结识,并对其有提携之恩,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在频繁的交往切磋中,宋子文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谭延闿影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谭延闿可谓是宋子文真正的书法老师,两人在政务之余经常谈书论艺,交流心得。得益于谭延闿的亲炙,宋子文对书法的理解也日渐加深,从“书写”逐步有意识地向“书法”进取。他不再囿于楷书和颜体,而是上溯魏晋小楷,下探唐代孙过庭《书谱》。虽然,其存世和流传的多为题签、笔记、信函等实用性文本,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型作品几乎没有,但从《英才蔚起》《风雨鸡鸣》《芳冽驰誉》《极天地大观》和《德惠雅度》《欲分曾倩》等几件斗方、横批和对联来看,不仅楷、行、草兼涉,且用笔讲究,中锋为主,抑扬顿挫;结字平正,端庄秀丽,虽无大开大合,但不失灵动,顾盼有姿;气息纯真,几无火气,如谦谦君子、温润儒雅。这种“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作品和风格,在今天以崇尚个性、张扬自我为主导的艺术语境下,很可能因失于平淡、缺乏视觉冲击力而知音寥寥,但这恰恰是如今那些所谓专业书法家普遍缺失的心态与心性。
可喜的是,当下一些书坛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书法创作要摒弃“制作”,回归本源,倡导“自然书写”;一些真正懂行的藏家已将目光投向文人(学者)书法尤其是民国各类书家集群;一些真正有洞见有己见的研究者也已把近现代横跨政、军、商、教、医等多领域的非专业书家作为艺术交叉学科的研究样本。
百年金融,沧桑巨变。可以令宋子文先生感到欣慰的是,尽管今天金融业的体系架构、组织形态、运营模式和技术手段等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却始终未变。尤其是在中国文联和中国金融文联的领导下,金融书协、金融美协、金融作协等文艺组织蓬勃发展,各类金融艺术人才不断涌现,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薪火相传,金融文艺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已然来临。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