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中央警卫局接待用酒”“中央军委办公厅内招酒”“军中茅台”,竟是酒精香精加色素勾兑,一瓶酒成本仅3元!近日,在我国南方某山区村落隐蔽处,办案人员蹲守十多天,成功捣毁“军”字号“特供酒”生产窝点。
在当今社会,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常常作为社交场合的重要媒介。然而,当“特供酒”这一畸形产物大行其道时,所折射出的却是令人咋舌的社会乱象和人性弱点。
且看那所谓的“中央警卫局接待用酒”“中央军委办公厅内招酒”“军中茅台”等等,顶着唬人的名号,却不过是酒精、香精加色素勾兑而成的劣质货,成本区区3元,竟妄图在市场上以几百元、上千元的高价招摇过市。这哪里是酒,分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是对消费者智商的公然侮辱。
制假窝点的脏乱差与那看似精美、带有军徽标志且颇具质感的外包装形成了鲜明而又讽刺的对比。这些不法分子,仅仅通过在酒瓶包装上贴上部队标志的方式,就妄图将几元成本的白酒包装成“特供”的高档货,还根据客户对酒年份的不同要求,肆意添加色素,全然不顾生产条件是否符合食品卫生许可要求。那些喝了此类假酒的消费者,头疼脑胀甚至面临酒精中毒的风险,这难道不是制假者的罪孽吗?
更为可笑的是,这些“特供酒”之所以能在市场上觅得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部分消费者那令人啼笑皆非的特权崇拜思想。在亲朋好友聚会或商务宴请等场合,他们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所谓“特权”象征,盲目地去追求这些打着“特供”旗号的酒,仿佛只要端上这样一瓶酒,就能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就能在社交场上高人一等。可他们却浑然不知,自己已然沦为了不法分子利用的棋子,成为了这场造假闹剧的助推者。
从涉军的“特供酒”,到冒用党政机关名义的,再到那些号称外交用酒、纪念酒的,这些“特供酒”冒用的名义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吉林省吉林市、辽宁省沈阳市、四川省宜宾市、山东省潍坊市等各地公安机关接连破获的假酒案,查获的数量之惊人、涉及的花样之繁多,无不凸显出背后造假者的贪婪无度。他们精准地瞅准了市场上部分人虚荣、盲目跟风的心理,肆意地践踏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早已多次严令禁止,从2011年到2022年期间,原国家工商总局、工信部、商务部、原国家质检总局以及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多部门相继出台规定,严禁销售使用标有“特供”“专供”“内供”等标识的物品。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何这些假酒依旧屡禁不止呢?是监管力度尚显不足,还是处罚措施不够严厉?亦或是消费者的虚荣心理实在太难纠正?
我们不禁要质问,那些购买过“特供酒”的消费者,当你们得知手中那曾经视作高档货的酒,不过是成本仅 3 元的勾兑次品时,内心会作何感想?你们所苦苦追求的“特权”象征,此刻难道不显得无比滑稽可笑吗?而对于那些制假售假者,仅仅是将他们抓捕归案、等待法庭审判就足够了吗?他们对市场秩序造成的严重破坏、对消费者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难道不应受到更为严厉地惩处吗?
在这个大力倡导公平、法治、诚信的时代,“特供酒”的存在宛如一颗毒瘤,它不仅损害了党政机关和军队的形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为重要的是,它将社会中部分人那丑陋的特权崇拜和虚荣心态暴露无遗。
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此类造假行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还要着力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彻底摒弃那毫无意义的特权虚荣。唯有如此,方能让“特供酒”这类闹剧彻底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还市场一片风清气朗,还社交场合一份真挚纯粹的氛围。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