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今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陕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当前,陕西应立足发展实际,从绿色转型、水资源保护、顶层设计等方面发力,为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陕西力量。
黄河龙湾(黄河入陕第一湾》刘培耀摄
加速绿色转型
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应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布局、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建设具有陕西地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严格把控产业转型的环境准入门槛,推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加快榆林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有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力支撑能源产业全面绿色转型。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生态模型等现代技术,准确监测、评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聚、融合、协同发展。三是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做好传统工业企业补链延链,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生态特色旅游等绿色产业,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陕北丘陵沟壑区、风沙区、黄土塬区要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标准,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关中地区要强化科技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陕南地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草原治理等工程,提升水源涵养区的碳汇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态退化。
加强水资源保护
筑牢防线保障母亲河安澜
水资源保护关乎生态平衡、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应以确保水安全、防范水危机作为重大前提,全面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陕西黄河流域实现“水瓶颈”到“水支撑”的转变。一是以行政立法手段助力水污染治理。通过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监测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加大对非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严格的环境执法体系,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罚款、停产治理。二是加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关键,统筹建设干支流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健全水沙调节机制,完善以王圪堵水库、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调控体系。坚持干支流统防统治,推进干流重点河段、险工险段治理,保障重要堤防水库和基础设施安全。同时,突出抓好沙化土地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复,全面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推动黄河流域从“浅绿”向“深绿”挺进。三是实现黄河水沙调控技术突破。基于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沙关系的影响,采取工程、生物和生态等综合处理措施,全面控制泥沙的产生、输移和沉积过程,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发融合人工智能和水文机制的新一代水沙预报模型,创新水库群多维协同控制机制及调度技术,优化水沙调控体系和布局,开发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系统。
弘扬黄河文化
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应增强文化自信自立自强,推动黄河文化传承弘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伟力。一是加快文旅融合,构建黄河文化旅游新格局。推动发展集精品文创、文艺演出、体育休闲、生态康养、民俗体验和会展研学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快构建黄河文化保护展示传承廊道,构筑渭河文化带、红色文化带、秦岭生态文化带、边塞文化带等,建设各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展示园,打造具有陕西文化特色的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根植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将绿色发展理念和节约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并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三是展现时代价值,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系统研究梳理黄河文化发展脉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积极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手段,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全面展示黄河流域在农田水利、天文历法、治河技术、建筑营造等领域的文化成就,推动文化融入现实生活。
来源:陕西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