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平型关战役前,徐向前采取了独特的"分散隐蔽,集中打击"战术。他将部队分散在平型关沿线各个隐蔽点,待日军主力进入伏击圈后,再迅速集中兵力实施打击。这种战术既保证了隐蔽性,又确保了突然性。

在指挥大规模作战时,徐向前特别强调情报工作。1938年,他在晋察冀边区建立了完整的情报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分为三个层次:村庄哨所、区域情报站和总指挥部情报中心。通过这种多层次的情报网络,使得作战指挥能够建立在准确的敌情判断基础之上。

1940年冬季,徐向前在太行山区创造性地运用了"麻雀战术"。这种战术要求部队像麻雀一样,在发现敌人时立即分散,需要打击时又快速聚集。在一次反"扫荡"作战中,他指挥部队采用这种战术,成功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最终迫使其放弃"扫荡"。

在部队训练方面,徐向前建立了"三防一反"训练体系。"三防"指防空、防毒、防坦克,"一反"指反伏击。这套训练体系特别注重实战性,每个战士都要经过严格的专项训练。通过这种训练,部队在实战中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

1942年,徐向前在指挥作战时提出了"弹性防御"的概念。这种防御方式不死守固定阵地,而是根据敌情灵活调整防御部署。在太行山区的一次战斗中,他运用这种战术,让部队随敌人的进攻而变换阵地,最终将敌人引入预设的包围圈。

徐向前还特别重视夜战训练。他在部队中推行"昼训夜战"制度,要求部队能够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执行各种作战任务。这种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夜战能力,在多次夜间作战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战场指挥中,徐向前创造性地使用了"分进合击、内外呼应"的战术。这种战术将部队分成内外两个战圈,外圈负责阻击增援之敌,内圈则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主要目标。1947年晋绥战役中,这种战术得到了充分运用。

对于战场通信,徐向前建立了独特的"三线联络"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有线电话、无线电台和联络员三种通信方式,保证了指挥系统的可靠性。即使在一种通信方式被破坏的情况下,其他两种方式仍能保证命令的传达。

在战术运用上,徐向前提出了"四快一慢"的作战原则。"四快"指侦察快、决心快、行动快、追击快,"一慢"指撤退要稳妥。这个原则在多次战役中得到验证,成为部队的基本战术准则。特别是在1948年的一次遭遇战中,正是依靠这个原则,部队快速判明敌情并抓住战机,一举歼敌一个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