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件在现今屡见不鲜,可是新中国的第一起诈骗案件却是发生在1960年的3月18日,这起诈骗案件还并不只是个普通的诈骗案,作案人竟然是通过伪造周总理的签名从中国银行骗了整整二十万元的人民币。
这起案件立马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周总理立马将这起案件交给了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杨奇清,限期十天破案。
接到这个任务后,在外地开会的杨奇清立马返回了北京,成立专案组开展案件侦查。在第一时间做出了三个决定:
一、监控中国人民银行所有职员,调查是否监守自盗;
二、提审民族饭店内所有可疑人员;
三、全国通缉赵全一(犯罪嫌疑人化名)
为了能够尽快破案,重案组向各地公安局发出通告,动员全国群众寻找犯罪嫌疑人赵全一的线索。
最终在如此紧密的抓捕中,化名为赵全一的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而此人正是在外贸部出口局计划处工作的王倬。
王倬(图片来自于无版权网站)
王倬,1924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案发时住在北京李广桥南街3号(现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王倬年轻时参加过三青团,也加入过青帮,1948年从东北大学经济系毕业。
王倬从小就想要赚大钱,想要过上富裕的生活。他看自己的同学办杂志赚钱挺多,于是也去办杂志。可惜,他办的杂志销量很差,别说是卖,送都没人要。最后没赚到钱,反而还把自己的全部家当给赔了。
王倬看别人经商、办工厂发财,心里就很不服气。为了发大财,王倬是日思夜想,终于被他想到一招,他决定发明一永动机。王倬心想,要是这永动机能够发明出来,那么不要说是发大财了,他还得出大名,说不准还能得个诺贝尔奖。
可惜,永动机是不存在的,王倬研究了四五年时间,这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
办杂志办不成,搞发明也失败。一系列的打击下,王倬赚钱的心思开始往歪处想。
王倬画过火车票、画过人民币,可惜,他水平不到家,画的就是个四不像。没办法,王倬只好暂时歇了这心思。
1952年9月,王倬到外贸部出口局工作。这个工作会接触到国务院甚至周总理的一些批示。他发现,只要是周总理的批文,就很快能够被执行。于是伪造周总理签名去银行骗钱的念头在王倬的脑海里不断闪现,他觉得他赚大钱的机会来了。
王倬在一次带小孩去公安部礼堂看杂技的时候,在墙上看到了周总理的亲笔题字与签名。他看到后如获至宝,在私底下反复练习,终于,在他的反复练习下,他模仿的周总理签名可以说是以假乱真。
王倬伪造的周总理批示20万元款项的批文(图片来自无版权网站)
周总理签名已经练好,王倬又伪造好了公章。之后准备好其它了其它所需的所有的工具。一切准备就绪,王倬经过仔细地分析,终于决定在3月18号也就是周五那天实施这个计划。
计划很顺利,王倬利用他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个潜在的问题,并且顺利的拿到了那足有200多斤重的20万人民币。
王倬的异样没有瞒过生活在一起的母亲。没法子之下,王倬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母亲。王母心里也很害怕,怕事情被人发现被抓,王倬就安慰母亲说,妈,别害怕,没事儿,就咱俩知道。于是,王母便也不说什么了。
虽然有了这么多的钱,但是王倬却并不觉得高兴,他心里十分害怕,总觉得会出事。他一分钱也没敢动,唯一的做法便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将钱拿出来数一数。
而此时,抓捕王倬的通缉令已经全国到处都是,王倬看到后心里很是害怕,于是,他决定将自己好不容易骗出来的钱去烧掉,毁掉所有这些作案的工具与赃物。他以为这样就能够瞒天过海逃过一劫。可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王倬虽然做事缜密,但最终还是被发现,而那些没烧完的钱就成了最有力的证据。
王倬打算将所有的钱一一烧掉(图片来自无版权网站)
最终,王倬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以反革命诈骗罪提起公诉,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诈骗罪判处死刑。
这么一个有高学历的人为什么最终会为了钱而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其实跟他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王倬在认罪伏法后,向警方提到过父母当年对自己说过的一些话。
父亲说:王倬,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起名叫王倬吗?倬者,大也。你小子以后,到底是吃糠的小人物,还是吃肉的大人物,就看你小子自己混了。
母亲说:我是宁养贼子,不养痴儿。
而王倬在这样的教育下,对金钱的渴求程度比起一般人是来得多得多的。他想要发大财,想要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在发现正道似乎走不通的情况下,那被父母教育坏的歪心思便冒了出来,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犯罪的道路是一条不归路,凡是走上这条道路的人,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官显贵,最终的结果都是殊途同归,一样的没有好下场。
我们渴望有更多的钱,想要富裕的生活,有这个野心、愿望这不是个坏事,但是我们要把握好自己心中的底线,一切违法有害他人的事情就坚决不能做。这样我们赚了钱才能够更加心安理得。
对此,你们怎么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