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让远在南京的蒋介石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和极大威胁,蒋介石连忙安排白崇禧在九江设立指挥所,并让已经是国防部长的白崇禧担任华中“剿总”司令一职。

华中“剿总”的下辖兵团共有三个,一个是白崇禧一直在拉拢的张淦第三兵团;一个是蒋介石嫡系出身的黄维第十二兵团;一个是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后来想拉拢宋希濂反蒋,但宋希濂却没有被白崇禧蛊惑,反而通过坐镇华中地区的蒋介石心腹袁守谦一五一十地报告给蒋介石。袁守谦是黄埔一期毕业生,是蒋介石军队中少数几个主要政治工作人员之一。

袁守谦在1992年10月时于台北逝世,在蒋介石去世之后坚定跟在蒋经国身边。同时袁守谦还是国民党当中黄埔系和“复兴社”的核心人物。蒋介石虽然安排白崇禧执掌华中大权。

但也没傻到什么防护措施都没有做。事实上,袁守谦就是盯着白崇禧的核心人物。有袁守谦在,白崇禧发布的任何对蒋介石不利的命令都无法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和宋希濂密谋就是证明。

白崇禧拉拢宋希濂反蒋发生在淮海战役国民党败局大局已定,即黄百韬黄维兵团都被围困歼灭,而杜聿明兵团又被解放军围困于陈官尘附近之时。如果不去救杜聿明,蒋介石损失更大。

可从其他地方实在无法调兵了。想来想去,蒋介石只好把目光放在了在华中地区的宋希濂兵团身上。可黄维兵团已经被调走并且覆灭在淮海战役上,白崇禧不愿意看到宋希濂步入后尘。

就告诉蒋介石称华中地区的压力很大,如果只留一个兵团(张淦第三兵团),那么华中地区也是岌岌可危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张淦已经被白崇禧成功拉拢了,就此成为他手下的部队。

如果解放军这个时候来攻,在前线作战的就是白崇禧自己的兵了。而白崇禧本来就一直和蒋介石闹矛盾,白崇禧和李宗仁多次迫使蒋介石下野但均未获得成功。这次机会千载难逢。

白崇禧从中作梗

一方面是淮海战役当中的蒋介石损失足够大,还听信于蒋介石的部队几乎不存在。地方军阀听从蒋介石的一方面是有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中央军存在;另一方面是可以得到一些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中央军不复存在了,这部分威胁已经悉数除去;好处也不多了,蒋介石能给的都给了。除了自己的总统位置,还能给什么呢?可是这个位置只能有一个人来做,地方军阀又那么多。

更何况要想坐上这个位置仍需要有强大的实力。对于白崇禧来说,自国共大战以来,蒋介石还是首次授予他在华中地区坐镇和拥有指挥权。这完全是一个扩充自己实力的天赐良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白崇禧的算盘是:不能让已经听从自己命令的张淦第三兵团出现任何损失,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拉拢蒋介石的“鹰犬”宋希濂。无论如何也要让宋希濂变成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司令。

可是宋希濂一直是蒋介石的死忠,在接到蒋介石出兵淮海战场救援杜聿明兵团的命令后,宋希濂自然没有怠慢。但白崇禧却从中作梗,在仔细思考下做出既和老蒋口头辩论的举动。

又让手下人实质性地创造困难条件不放走宋希濂。按照当时的条件,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团如果能够坐船顺水而下,只怕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赶到杜聿明兵团被围的地区而后将其解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白崇禧不让宋希濂走水路。蒋介石在得知了白崇禧的意图和实际作为后气得七窍生烟。一方面是白崇禧在积蓄力量放任自己日渐衰弱,而后促成想要的自己下野的局面的成功到来;

另一方面是杜聿明这个爱将也要失去了。杜聿明曾力主让国军在东北地区抢占先机,以逼迫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后又在淮海战役中成为名义上的总指挥。杜聿明在蒋介石心中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淮海战役的结局却是一个个他为之看好的人要么阵亡在战场上;要么就是被俘虏了。蒋介石真的来到了无人可用的境地当中了!此时的白崇禧高兴异常,因为一直想让老蒋下野。

逼迫蒋介石下野

简单来说,就是白崇禧也反我党但是却对蒋介石长期把持国民党军政大权感到不满。白崇禧有自己的野心并且胃口很大。宋希濂在《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中说了相关的情况。

白崇禧力阻第十四兵团部队东调,甚至于展现出了不惜同蒋介石决裂的态度让蒋介石感受到了大势已去、垂垂老矣的心哀若死的感觉。即使宋希濂还愿意听蒋介石的,可是宋希濂没用,有用的是整个第十二兵团的将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二兵团被人为阻隔困在武汉而不能救援杜聿明就意味着第十二兵团后来的地位也会大不如前。因为蒋介石手里的精锐王牌部队全部都打光了。

其他的部队能去哪里?其他嫡系出身的将领又有何处可以容身?事实上,在淮海战役之后蒋介石就让李宗仁代理了总统职务,这是蒋介石表达自己承担兵败的一切责任的一种方式,却也让白崇禧逼蒋下野的目的得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因为手握重兵且名义上是中华民国国防部长以及华中“剿总”司令的缘故而得到一大批将领的支持。包括第十一兵团司令鲁道源在内。

白崇禧当时拉拢宋希濂的情景是:1948年12月17日早晨,白崇禧亲自来到宋希濂家中并邀请宋希濂去到自己家里谈事。事实上,白崇禧这个做法既显得很谨慎又说明事情干涉重大。

果不其然,白崇禧上来就说形势变得无比恶劣。杜聿明兵团最终的结局是被解放军消灭。华北地区由于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取得大捷的缘故,留守在平津地区的傅作义部只能是瓮中之鳖,要不了多久傅作义部也会被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再和解放军打决战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度促成国共和谈并借此争取到有利的时间。长江天堑是可以利用的。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并继续编练新军,那么还可以在后来做到和解放军划江而治,分庭抗礼。白崇禧紧接着向宋希濂提出了自己的请求:你手里握有着黄埔出身的大半部分军队。

宋希濂没有选择

如果能和陈明仁、李默庵、霍揆彰等商量一下,联合逼迫蒋介石下野,让他表达出国共和谈的真诚态度,那么国民党的未来还有得救。白崇禧在蒋介石下野上用了请他暂时休息这个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说完后还询问了宋希濂的意见。宋希濂表示赞成白崇禧的看法,却也提出了三点顾虑。其一、作为学生去逼迫校长下野不太合适;其二、这种做法违背了军人服从领袖命令的天职;

其三、陈明仁等人是否会同意尚未可知。白崇禧觉得宋希濂的说法有道理,可是又说军纪道义这些都是形式,如果能够稳住阵脚并在后来彻底消灭解放军,难道不是更好的结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的意思是蒋介石本来就希望可以彻底消灭解放军,但他现在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个残局有人来收拾就不错了。而且以他现在的样子,还能做出利于国民党的正确决策吗?

白崇禧从很多方面说了蒋介石存在的问题,两个人的对话整整谈了一个上午。后来宋希濂去到了时任华中“剿总”政务委员会秘书长的袁守谦家里,向袁守谦说了秘密谈话的内容。

做完这一切后,宋希濂还偷偷带兵离开了武汉去到了湖北沙市。但白崇禧仍然没有放弃逼迫蒋介石下野,最后蒋介石下野了。但蒋介石给宋希濂的安排是驻守在鄂西一带,防备四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希濂为什么会径直前往袁守谦家中并且选择直截了当地告知这一切?因为宋希濂知道袁守谦就是蒋介石派驻在武汉监视白崇禧动态的。而白崇禧拉拢宋希濂失败的原因也在上面。

宋希濂提出来的三点理由正是他选择向袁守谦和盘托出的原因所在。宋希濂是蒋介石嫡系出身,要想策反他至少需要宋希濂和蒋介石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即使是邱清泉都没到这个地步。

意思是虽然邱清泉顶撞过老蒋,但邱清泉也不敢真正反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清泉也是嫡系出身,享受到了那么好的待遇。反蒋实属没有必要。蒋介石一向都是对待嫡系好过于对待非嫡系出身的。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可总体上是这样的。要想得到蒋介石的赏识首先需要嫡系出身;其次看是否和自己合得来,比如在性格方面比较和蔼谦逊,如顾祝同;最后再看实际能力和战果。

而且能力和战果不能是昙花一现,忠心的程度必须要时间够长。像宋希濂、杜聿明这般做到这种程度的将领堪称是寥寥无几。不过,能做到的都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以及高规格的礼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希濂没有理由背叛老蒋,而且背叛了老蒋自己也无路可去。蒋介石已经是国民党当中最初的大腿,背叛他不会有好下场。另一边解放军那里又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如果投靠了不能活。

那不是白白投靠而且还会让自己沦为笑柄。白崇禧虽然达成了让蒋介石下野的目的,一时风光无两。但在当时的格局下,仅靠着白崇禧一个人仍然挽救不了国民党败亡的最终结局。

参考资料:
黄埔军校第一期袁守谦丨抗日战争纪念网
鹰犬将军- 宋希濂自述丨中国文史出版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