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

11月5日,纪录片《凤凰:她的传奇》正式收官,这部聚焦四位中国古代和近代传奇女性——西汉解忧公主、唐代武则天、宋代李清照、清末民初沈寿的国内首部女性视角剧情式纪录片,播出后在观众间引发了激烈讨论。

喜欢的人不遗余力地安利其立意极好,古今对话视角新颖,直面传奇女性有口难言的生平非议,堪称纪录片领域的“大女主爽文”。

反感的人则斥其文案太弱、隔靴搔痒、对白出戏,枉为纪录片,“硬吃女权饭”。

更有人把第一集《李清照》屡屡提到赵明诚遗志对易安居士的影响与电影《我本是高山》对标,抨击女导演领衔的主创团队“背刺女性”,甚至打上“厌女”标签。

如果你看到片尾,出品人里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名字——于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就是那个死磕“爆款剧”、每天在微博“批奏折”,隔几年靠爽剧刷一次存在感的编剧于正

这个嚷嚷着要拍正剧的“文化商人”拓宽了赛道,步子跨得挺大,直接跨到了纪录片,且难得一见的没用炒作和拉踩增加热度。

开播当天,他发了条微博。

“一个喝酒、赌博、追寻自己爱情、丈夫死了找小鲜肉,小鲜肉家暴休夫的叛逆少女是不是很有意思?李清照,我一直很喜欢的人物……你们最喜欢谁,我就把她们细化,国内太久没有人物传记的剧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完还在评论区和网友激情辩论:张汝舟怎么不是小鲜肉?你见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于正的文案,很多网友两眼一黑,这是纪录片还是戏说历史、魔改网剧?

不过于正表示,他只参与了一点点剧本意见,主要是年轻团队操刀,并继续他一贯的自信风格:“最近的电视剧不好看的话看看这个吧,估计全部秒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秒杀不至于,但拍得挺认真,在纪录片领域,让有关女性的众口铄金的坊间闲谈首次集中“浮出历史地表”。

在集皇权、族权和父权于一体的古代社会,这四位传奇女性没有缄默,但有关她们自身的争议,很少进入人们的视线,甚至成了隐晦的话题,《凤凰:她的传奇》首次从争议切入。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解忧公主,以罪臣后代的身份出生,长大后奉命远嫁乌孙国,以和亲帮助汉室稳定西域。睡在蛮族之榻的她,一生都在为汉朝拉拢乌孙对付匈奴而周旋,用智勇洗刷着三嫁乌孙昆莫(君主头衔,又作昆弥)的屈辱,晚年归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武则天,在男权主导的封建社会激起轩然大波,以“日月当空”为自己命名,用各种祥瑞、异象做政宣。晚年还称“长新牙”,可谓“神迹”制造机,但在立储这一难题上,她犹豫不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百多年前的南宋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死后境遇孤苦,遇上觊觎其书画收藏的张汝舟,再婚遭遇家暴、离婚难。为脱离苦海,她报官告发张汝舟骗取官职的罪行,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亦有罪,故一度身陷囹圄,后得亲友营救出狱。(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存在争议,一说无再适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百年前的刺绣艺术家沈寿,从西洋摄影的光影变化中找到灵感,将西洋写实技法融入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为中国刺绣在世界上拿回第一个奖项,沈绣(仿真绣)便是以其命名。她代表了那个年代出走的“娜拉”们,但在她刚过世时,得名于天下竟因与实业家张謇的“绯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她的传奇》以古今对话的形式,少见地用第二人称视角,全程用“你”开头向女性人物提问,问她每一次抉择时的内心想法,问她怎么看世人的非议,试图解放被压抑的女性心声,还原她在当下的困境与不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女性的命运与中国历史的命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解忧公主、武则天、李清照和沈寿也各有各的牢笼,但她们的意识觉醒和精神性别自我成长,在所在年代已经超出常人。

纪录片中,斓曦饰演的解忧公主、陶昕然饰演的李清照、温峥嵘饰演的武则天和曹斐然饰演的沈寿都奉献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与旁白的对话也很精彩。

解忧公主:“在我拿到大汉符节的那一刻,我不认为自己,只是大汉的一道屈辱的伤口,更不需要得到什么救赎。”

旁白:“和亲公主是一个多么带有原罪的词啊,我想,还有一个身份更适合称呼你,那就是,外交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则天:“我至少证明了一点,皇位是为男人设计的游戏,在这样的游戏里,女人就算拼尽全力,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但有一点,我做得很好,我让你们知道女人会败在何处。听我的,别想去做一个男人,你们要做的,是改变游戏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清照:“我这一生,是对是错,是誉是毁,要说不在意,是假,可全由他们去评说,我又不甘心……但我自有事要做,自有日子要过。他们不会明白,我所图的,不是一世之名,我心中所图,乃百世之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寿:“事物皆有真相,刺绣应当还原……世间男子读书,写文作诗,付梓出版,便可流传百世。如今有了这幅绣,有了这所学校,你们也能够记得我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悦与戴锦华在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曾这样总结女性的“两种出路”:

那便是花木兰的两条出路。要么,她披挂上阵,杀敌立功,请赏封爵——冒充男性角色进入秩序。这条路上有穆桂英等十二寡妇,以及近代史上出生入死的妇女们。甚至,只要秩序未变而冒充得当,还会有女帝王。 要么,则解甲还家,穿我旧时裙,著我旧时裳,待字闺中,成为某人妻,也可能成为崔莺莺、霍小玉或仲卿妻,一如杨门女将的雌伏。 这正是女性的永恒处境。 否则,在这他人规定的两条路之外,女性便只能是零,是混沌、无名、无意义、无称谓、无身份,莫名所生所死之义。

纪录片《凤凰:她的传奇》讲述的四位女性,纷纷选择了第一条路。

她们相隔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每个人的觉醒都基于她们对所在时代秩序的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并未从命运中逃出,但始终保有一份对父系统治秩序的批判力和对自身角色的反阐释力。这份反阐释力,冲破了历史地表。

如今,文艺作品借女性主义打响招牌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被打上“夹带私货”“背刺女性”的标签,但这部风暴中心的纪录片没被舆论反噬,其从争议出发、古今对话的视角引发了探讨,这是女性群像叙事的社会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我更爱看模糊性别的纪录片,不用聚焦女性,也不要只是男性。

但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帝王将相史,还是写给帝王当参考的资治通鉴,亦或是做过一点小事就能被记在碑文上的人物,都是男性居多。模糊性别的纪录片,性别虽然没有被强调,但在历史题材上,女性往往就是被隐去了。

从这个角度看,《凤凰:她的传奇》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尝试,将“女性”作为一个群体,一种社会力量,一种文化符号。它给今天的观众带来了解构专制秩序的女性视角,直面再伟大的女性到了坊间也只剩八卦闲谈的现实。

一位网友在评分网站给《凤凰:她的传奇》写下这样的鼓励:“先上桌吧,再讨论吃饱饭,能吃饱,再讨论吃好。确实不是尽善尽美的作品,但能看出在尽力尝试表达,而非硬蹭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