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的石碑
◎崔斌
北齐时代,佛事活动昌盛,王公贵族热衷于造像。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国上下兴起了大规模石刻造像活动。
北齐武平四年(573年),青州刺史娄定远亲自主持,在南阳城的南阳寺造了三尊高大的佛像。传说,他请北齐皇帝高洋题字,同时派人撰写碑文,镌刻像碑。上半年佛像和像碑完工,到了下半年,皇帝写的南阳寺额题才到了青州。体量巨大的佛像和石碑,增加了南阳寺的影响力,一时间众人观瞻,万人空巷。但碑文中并没提及这事,碑体上是否真有高洋手迹?此事存疑。
此碑就是“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因其规制巨大,又称“大齐碑”。
碑高4.44米,宽1.6米,碑首由盘旋巨龙与佛像组成,中部阳文篆书“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碑的正文为隶书,共29行,满行58字,原文共1635字,现存1500字。碑阴刻唐代北海郡太守李邕书“龙兴之寺”四个大字。大齐碑是现存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石碑,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青州博物馆。
从南北朝到北宋,南阳寺一直是青州一带的统领寺院。唐代改名为龙兴寺。南宋时因战火荒废,劫后余生的僧人们收集了被破坏的佛像,将其埋藏于地下。直到1996年龙兴寺造像才重现于世。
碑文中提及的人物临淮王,即北齐“八贵”之一的娄定远,为北齐武明皇后之母弟娄昭的次子。自北魏年间起,娄氏家族就和皇族关系良好,四处征战,立下战功,娄氏因此位居高官。娄定远得到祖辈的荫护,少年得志,可惜他性情贪婪鄙陋,名声不好,使得娄氏一族也从此败落。
当年,北齐皇帝高纬年幼,由胡太后垂帘听政。胡太后重用贪官和士开,导致官场黑暗。大臣们联名弹劾和士开,于是高纬要将和士开贬官到兖州。和士开不愿走,于是他找到主管皇宫警卫的娄定远,并用珠宝和美女来送礼。贪财好色的娄定远,就找胡太后,让皇帝很快改变了态度,和士开不但没有离开京城,还当上了宰相。娄定远因此得了好处,被提拔为青州刺史。当时他被称为小人,非常“贪鄙”,与朝廷权臣狼狈为奸。后来,罪行暴露,他自缢而死。
初读碑文,文风浩荡,充满丰沛的哲思和浪漫的想象力。里面有不少警句,用白话文解读起来也很有感觉:
“万条河流奔向大海,大海何等壮观,却终归化为丘陵。五彩云霞出高山,高山何其雄伟,却会变为磨刀的石头。天地都会有崩裂,日月免不了盈亏圆缺。世间事好比空中的狂风,来得快去得快,生命好像叶上的露珠,转眼便会消失。人在尘世,行色匆匆。只有积聚一切慈善精神才能丰富,超越所有是非灵魂才可以解脱……”
“沉沉昏黑之时,升起才智的白日。道道灰暗之中,燃起智慧的明灯。使人生病的瘴气,再明亮也是徒劳,支撑土墙的木柱,无法使得土墙永久。大海有功德,它的狂潮可以止息吗?高山有智慧,它的险峰可以隐藏吗?”
这些内容多少还有一些令人遐想的味道。但是再看下去就难以忍受了。有一些是对娄定远赤裸裸的吹捧:
“从开始穿上官服,你的官职始终关联着北斗星辰,到达文昌星的境地,你如凤凰挺立,如猛虎俯瞰……在青州这里做刺史,是具有最高声誉的州府大吏才行,处于诸位藩王之上……”
“你做青州刺史,仁义就集中而来,亲情变得浓重。轿帘刚刚打开,乡风就发生了变化;冠冕才刚出现,民俗已经开始改变。你拿着廉洁勤政当宝物,你对行贿的金玉看都不看。你认为精神财富才能使人富有,岂能够接收丝毫的民脂民膏?”
读到这里,娄定远不会脸红吗?
在碑文当中,还能够窥见当时南阳寺造像现场的场景。当时的南阳寺,左连繁华闹市,右傍深谷幽涧。佛塔高耸,殿堂矗立,无比庄严。士人百姓纷至沓来。刚点上香烛,就见烟雾弥漫。造像落成之时,雄伟瑰丽,风骨华美。当时在巨大碑面上,总共书丹1600多字,仅用27天就完工了,这效率令人惊叹。
从书法作品的角度来看,大齐碑以隶书为主体,字体呈现正方形的样貌,端正匀称。寓变化在整合之中,藏奇绝于方寸之内。康有为认为北方石碑应当以魏碑为代表,而北齐书法不乏佳作。后来,北齐书法被陆续发掘出来,多不胜数,风格变化幅度大,历代罕见。此碑刻尽显北齐的书风,平正宽舒,圆浑含蓄,风骨内敛,笔气浑厚。
大齐碑历尽沧桑。北齐武平年间,此碑建于青州南阳寺。明朝初年,龙兴寺破败,此碑也遭到破坏。明衡王宗室把它挪至城北弥陀寺,移动时断裂了,便用铁箍捆住。清代乾隆年间,益都县重修府城,又将它转移到文昌祠,就横放在那里。李戴春做知府时,拿出俸金,修补扶立于文昌祠。新中国成立后,1979年,此碑移入偶园。大齐碑流传下来,堪比奇迹。
来源:潍坊日报
责任编辑:瓶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