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接苏皖,西临黔蜀,南连湘粤,北通豫冀,长江与汉水、平汉与粤汉铁路在此交会相连,为长江中游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南京陷落后,武汉即成为中国抗日作战的指挥中枢,也是中国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日军大本营在实施徐州会战时,已将下一步攻占武汉一并考虑。经过粗略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进攻武汉,需要耗费作战军需三十二亿五千万日元以上,且至少需要“增兵约四十万人和新编兵团二十四万人”。
由此,日本内阁对攻占武汉充满巨大的心理矛盾,但是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将领们对占领武汉极为渴望,认为“攻占汉口(武汉)的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
一、早日解决中国事变是陆军部的一致希望。
二、即使从历史上看,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这是第二部(情报)的意见。这种意见认为,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海军也积极主张,只要控制中原,实质上即能支配中国。
三、为对重庆进行轰炸,占领武汉周围也是很有必要的。当时,国民政府大部机关已后退到重庆。
四、攻占汉口、广东,只要投入陆军主力,用现有的兵力就可以作战。
五、估计苏联此时不能参战。
六、但是攻占武汉和广东,再加上政治谋略工作,能否使蒋政权屈服,尚无把握。
七、海军对溯江作战直指汉口,有很高的积极性,广东作战当然有攻占海南岛的意志。
除了“使蒋政权屈服”这个终极目的外,日军大本营认为,攻占武汉有着具体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意义,即一举捣毁中国的抗战中枢,把国民政府再向西驱赶,使其彻底沦为一个“地方政权”。
即使国民政府仍不屈服,武汉的丢失对他们来说也“意味着丧失了湖南、湖北的粮仓地带和中国内地唯一的大经济中心,不但会造成该政府经济自给的困难,并且会减弱现在唯一大量武器的输人通道——粤汉铁路的军事和经济价值。这样一来,即使该政府逃到了四川或是云南,以保余命,但在这种山岳地带,也无法发挥比一个地方政权更大的作用了”。
热门跟贴